<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携伴奔驰赴琼州,悠悠闲闲渡旅程。</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海韵椰风多招摇,汉唐古人迹难寻。</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五指山腰盼峰显,华侨农场咖啡浓。</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艳丽景观天地造,宝岛正轮兴旺道。</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span class="ql-cursor"></span>我们徐闻过海,历时十天,走西线经中线达东线,访人文观风光享美食,其乐融融。</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海南,这片被阳光亲吻、海浪环绕的土地,常让人联想到无尽的沙滩与湛蓝的大海。然而,若仅将目光停留于此,便容易忽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自汉唐以来,中原文化的涓涓细流已悄然汇入这座岛屿的肌理之中,通过屯兵戍边与官员贬谪等历史事件,将中原文明的种子播撒在海岛的每一寸土地上。当我们踏上环岛之旅,那些散落于椰风海韵间的历史名胜,便如珍珠般串联起海南的千年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海口的骑楼老街,仿佛是一本打开的历史书,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开放与包容。这些骑楼建筑群初现于1920年代至1940年代,其中最古老的四牌楼可追溯至南宋,已有六百余年的沧桑岁月。骑楼的存在,不仅见证了海口作为晚清时期全国重要对外开放口岸的地位,更承载了南洋游子归乡投资建设的深情厚谊。漫步其间,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诉说着海岛与世界的交融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五公祠,坐落于海口市琼山区海府路169号,是海南贬谪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国家AAA级景区。这片占地70余亩、建筑面积达2800平方米的古典园林建筑群,始建于宋朝,是海南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馆藏最丰富的文化瑰宝。它不仅是一处风景名胜,更是海南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五公祠的兴建始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为纪念唐宋两代被贬谪至海南的五位名臣——唐朝宰相李德裕,以及宋朝宰相李纲、赵鼎,大学士李光与胡铨而建。因人们对这五位先贤的敬仰,祠堂得名“五公祠”。后人又在此增建了苏东坡与伏波祠,使得这片圣地更加熠熠生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国雷琼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汇处,其地质历史可追溯至3000万年前。公园内分布着广袤的玄武岩台地与丰富的火山地貌,其中以海口马鞍岭为代表的第四纪火山带尤为著名。这里不仅是自然界的奇迹,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拥有热带雨林、红树林等多种植被类型,植物种类多达1200余种,鱼类种类超过400种。2006年,这片神奇的土地被正式评定为世界地质公园,向世人展示了火山的壮丽与生命的奇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火山不仅塑造了海南独特的地貌,也孕育了灿烂的火山文化。火山岩地区的居民世代与火山相伴,敬畏自然、保护生态、利用资源,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火山岩古村庄。这些村落古朴清幽,宛如时光遗落的明珠,静待人们去探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澄迈金山寺,位于海南省西线高速公路金马大道连接线的澄迈县城金江镇,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朝洪武年间。这座寺庙在解放前夕毁于兵乱,却在1993年得以重建,成为海南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金山寺不仅是一处宗教圣地,更是历史与信仰的交汇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临高角,这片承载着解放海南战役记忆的土地,见证了1950年4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壮举。那一天,解放军战士们驾驶木帆船横渡琼州海峡,在此抢滩登陆,正式打响了解放海南的战斗。经过58天的激战,四野两个军成功歼灭敌军18万人,海南全境得以解放。这一胜利不仅是解放军渡海登陆作战的成功典范,也让临高角成为海南历史的重要坐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榔双塔,位于澄迈县金江镇美榔村,又称美榔姐妹塔,建于南宋时期的1253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作为国家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两座古塔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东坡书院,位于儋州市中和镇,始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这座书院因苏东坡的流放而得名,成为海南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苏东坡在此讲学授业,传播中原文化,为海南的教育与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喝了一瓶墨水也蹦不出一句好诗…</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儋州,这片琼西古郡,自伏波将军登岛饮马、拓疆建制以来,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东坡居士的流寓,更为此地注入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如今,儋阳楼的矗立,不仅是为了纪念文武双宿的交辉,更是为了激励后人登高望远,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兴隆华侨农场,创建于1951年9月,是海南归侨文化的缩影。自1951年10月起,广东省委派三名干部带领700多名受英帝国主义迫害的马来亚归侨分三批抵达兴隆安置。五十年来,这里先后安置了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归侨10,000多人。这些归侨不仅带来了咖啡、橡胶、胡椒等经济作物的种子与种植技术,更为海南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红色娘子军纪念园,位于海南省境内,是为纪念1931年5月1日诞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而建的红色文化旅游区。自1998年动工兴建,至2000年5月1日落成开园,这片土地成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宋庆龄祖居,位于文昌市,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的高祖、曾祖与祖父三代的居住地。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便诞生于此。为纪念宋庆龄及其家族对历史的贡献,文昌市人民政府于1985年修复了这处祖居,并在宋庆龄基金会及海内外友好人士的支持下,相继兴建了宋庆龄陈列馆与植物园,还在祖居北边竖起了一座高达3.2米的宋庆龄汉白玉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符家宅,被誉为“海南第一百年老宅”,坐落于文昌市文城镇松树村,与宋庆龄故居相距仅数公里。这座规模宏大的古宅,由符永质、符永潮、符永秩三兄弟于民国六年(1917年)在新加坡经商发达后回乡所建。符家宅采用南洋欧式建筑风格,融合了琼北传统多进式布局,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合璧风格。宅内雕花门窗与彩绘装饰精美绝伦,堪称海南建筑艺术的瑰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文昌文南老街的骑楼,兴建于上世纪20年代,散发着浓郁的南洋风情。这些骑楼不仅成为许多经典电影的取景地,更承载着海南人对故乡的记忆与眷恋。除了文南老街,文昌的其他地方也散落着许多骑楼建筑,它们共同构成了海南历史文化的独特风景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