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光四澈”之席力图召

海洋

<p class="ql-block">  “灵光四澈”为呼和浩特席力图召山门匾额上的四个字,是光芒四射,清澈明亮之意。其“灵”字,与神圣力量相关。</p> <p class="ql-block">  1578年,土默特部首领阿拉坦汗邀请三世达赖赴土默特传法,这场跨越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宗教对话,为席力图召的诞生埋下了伏笔。1585年,阿拉坦汗之子主持修建了这座寺庙,最初名为“古佛寺”,后因四世达赖云丹嘉措在此坐床而声名鹊起。席力图召,蒙语意为“首席”、“法座”,汉名“延寿寺”,为清朝康熙所赐。</p> <p class="ql-block">  呼和哈特有“七大召八小召”之说。以大召为核心,席力图召与大召仅一路相隔,席力图召的西侧又有小召(崇福寺),现仅存牌楼一座,现为一所小学校。大召的西面是朋苏克召(崇福寺),现为一所中学;大召西北是乃莫奇召(隆寿寺)。南面紧邻的又是拉布其召(安庆寺),现仅存部分建筑,略显苍凉。这六座召以大召为中心而布局。另一座班第达召(尊胜寺),它距离较远,深处大青山的哈拉沁沟里。这就是所说的八大召了。</p> <p class="ql-block">  来席力图召,顺着山门往里走,召内有大大小小的许多院落,有东西钟鼓楼、经堂、佛殿、御碑亭、古塔等,主要建筑都布局在中轴线上,附属建筑呈左右对称分布,一直向后延伸。</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康熙皇帝三次西征准噶尔叛乱,御碑亭内就有“康熙记功碑”,记述了他亲征准噶尔的缘由和经过,一个一生不停歇的皇帝。</p> <p class="ql-block">  山门内东西各有钟楼和古楼,飞檐翘角,独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  “阴山古刹”,由大盛魁的帐房先生所写,它见证了大盛魁与席力图召的密切联系,也见证了呼和浩特的发展历史。</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由大经堂和大佛殿相连构成,远远看去,橙色琉璃瓦交错相连,整个建筑庄重而神秘。</p> <p class="ql-block">  重合错叠的殿顶之上,鎏金宝刹、法轮、金龙、瑞鹿等元素构件瑰丽多彩,凸显藏传佛教建筑的文化符号,其建筑堪称一绝。</p> <p class="ql-block">  古佛殿古朴庄重,是召内内最古老的建筑了。</p> <p class="ql-block">  古佛殿内尽显苍桑,饱经岁月。精美绚丽的壁画,反映着宗教文化的层积,尽显古人智慧和草原文化的包容特性。</p> <p class="ql-block">  长寿佛塔,又称白塔,由汉白玉垒砌而成。看,塔顶鎏金伞盖,云纹耳饰,塔身遍满雕刻。它庄重、雄浑、秀丽,是内蒙古地区最大、最精美的一座覆钵式白塔。</p> <p class="ql-block">  走出席力图召,随之传来悠远的法号声,这座承载着多元文明印迹的寺院,就如同镶嵌在草原明珠上的钻石,折射出草原文化的光芒。它不仅是一部立体的历史典籍,更是不同文明和谐共生的永恒见证。</p> <p class="ql-block">  小召寺仅存的牌楼,整个造型如大鹏展翅,飞动飘逸,它似乎再描绘着另一个故事。</p> <p class="ql-block">  矗立于召庙之外的大象,是更具有特殊意义的动物,寓意着更强大的力量和无尽的耐心,让光芒永照四方、清澈明亮。</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