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的4月23日,斗志昂扬的人民解放军三野104师战士们进入南京城。当推开长江路292号两扇沉重的镂空雕花大铁门后,一组恢宏的建筑呈现在他们眼前。这里就是曾经戒备森严的民国总统府,它昔日的主人已经永远离开,一面青天白日旗从门楼上黯然飘落。从此,统治中国22年的蒋家王朝划下句号,只留下一个斑驳的背影。 位于南京长江路上的这座总统府,声名算得上是十分显赫了。在1840 年鸦片战争至1949 年南京解放的100多年里,它堪称中国近现代政治中心,曾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国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这里发生,或与这里密切相关,一些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动过。称它为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一点不为过。 不仅如此,总统府的历史还很悠久。它诞生于一个东方帝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蜕变在风云际会的近代炮火硝烟中,它目睹了历史的风风雨雨,默默地站立着,并且一站就是600年。 在明朝初年,这处府邸曾是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明永乐年间,明成祖封次子朱高煦为汉王,也在这一带建王府,今汉府街地名由此而来。<br> 清朝时期这里相继为江宁织造署、江南总督署、两江总督署或两江总督衙门。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都以这里为“行宫”。 <p class="ql-block"> 1853年春,太平军攻克南京,定都于此,改称天京。起义军领袖洪秀全利用明故宫砖石梁木,在两江总督衙门旧址上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天王府宫殿以及周围的典天厨、典天马、御花园、侍卫府、朝房等附属建筑,内外城周长达5000多米。</p> <p class="ql-block"> 1864年,曾国藩率领清兵攻陷天京,火烧天王府,焚毁了天王府,但保留了一些主要建筑,并于1870年在此地重建了两江总督署。</p>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这里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的国家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这里成为临时大总统府,孙中山在此起居和办公。<br> 南北议和后,这里先后成为冯国璋副总统府、孙传芳的五省联军总司令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不久,也移驻这里办公。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其后在南京成立了由日本扶持的伪南京国民政府,它的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及监察院等五院在此办公。<br> 1947年蒋介石竞选为民国总统,改名为总统府。<br> 新中国成立后,总统府一直作为机关的办公场所。1998年,总统府开始筹建为近代史博物馆。 也许,在中国近代史上,再也找不到第二座官府门楼能像它这样如此频繁地变换着名字了。正所谓“城头变换大王旗”,它用恢宏的身躯见证了那个动荡年代无可奈何的命运。 总统府的建筑风格变化多样,汇聚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特色。既有江南园林的秀丽小巧,亦有传统官府建筑的威严气派;既有私家花园的亲切和蔼,亦有皇家宫殿的恢宏神圣;既有民国时期东方建筑的简朴潇洒,亦浓缩了西方国家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哥特式建筑的特征。这些不同风格的建筑在不大的院落内相生相伴,竟巧妙地融为一体。一座总统府,堪称古今中外建筑风格的一次完美交融。 总统府气派壮观,分东、中、西三个区域。中区主要是国民政府、总统府及所属机构,西区是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秘书处、西花园以及参谋本部等,东区主要是行政院旧址、马厩和东花园。 正门前那一对石狮子,曾是清朝两江总督府门前的石兽,数百年来一直端坐在这里,守护着这座府衙。它们的头颅依然高高地扬起,彰显着当年睥睨万物的尊贵之气。 石狮背后,巍然耸立着一座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的门廊建筑,高大粗壮的立柱支撑着券门,恢宏之中不乏江南性情中的俊逸和秀美。八根标准的爱奥尼柱上雕刻着精致的卷涡纹样,三扇拱形大门并列排开,镂空的雕花铁门浇铸出巴洛克风格的线条,流畅优美;大门的南立面呈圆拱形,北立面呈方形,暗含了中国人“天圆地方”的传统宇宙观,可谓东西方建筑文化合璧的典范。 <p class="ql-block"> 迎面正对的是一间阔大的单顶双檐大堂,朱红色的廊柱拔地而起,像一道道虹连接着头顶上的穹庐和脚下的基石。这里原为太平天国的金龙殿,是天王洪秀全上朝的地方,大堂左右两侧排列着朝房,均为朱红色廊柱,彰显着帝王不可一世的威仪。只可惜洪秀全的朝堂终究只是昙花一现,鲜血只换来了11年半壁江山。</p> 大堂正中的横梁上,悬挂着孙中山的手书“天下为公”的匾额,棱角刚劲的四个大字映衬着一代先行者坚强的身躯。这四个字与总统府内的孙中山史迹展览馆遥相呼应,一同见证了中山先生致力于民主共和的崇高的一生。 子超楼是南京国民政府中央政府的办公楼,重要党政机关都集中在这里。1948年5月20日,蒋介石和李宗仁分别当选为总统和副总统,二人的办公地点就在子超楼的二楼,并且面对面地隔着走廊相望。在总统办公室的墙上,挂着蒋介石一身戎装的巨幅照片,从法国里昂进口的磨砂玻璃吊灯至今仍发出柔和的灯光。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台历,日期是1949年4月23日,历史在这一天定格,一个时代从此画上了句号。 <p class="ql-block"> 在总统府中轴线两侧,分布着东西两座花园,东花园如今是太平天国和两江总督历史陈列馆,西花园仍然保持着清朝两江总督署花园的旧貌。这是一处典型的江南园林,精致而秀丽,置身于花园内,似乎远离了尘嚣,忽而忘却了这一个世纪的沧桑变迁。</p><p class="ql-block"> 园中的一片水域形似花瓶,一座石舫泊于水中,这是总统府内最古老的建筑,当年乾隆皇帝南巡时下榻两江总督府,亲赐石舫“不系舟”的匾额。亭台楼阁、石桥垂柳点缀在岸边,清风拂面,香气袭来,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总统府门前的长江路上,高高的梧桐遮蔽了街道,茂密的枝叶在空中交织成错综复杂的脉络,仿佛历史的轨迹,那么深邃,又那么随心所欲。</p> <p class="ql-block"> 一组建筑,缩微了近代中国的影像,也凝固了600年历史渐渐隐约的步履。千百年来,那些厚重的岁月依然没有散尽,它们如云如雾一般飘浮在城市的上空,让过往的人们瞻仰和回味。</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国最大的近代史博物馆,总统府景区内保存了诸多较为完整、风格迥异的近现代建筑遗存,有中式官衙建筑、中式园林建筑、西式建筑以及民国公共建筑等,著名碑碣也散布其间。这里有着独一无二且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院内建筑仍保持着1949年的原貌,珍贵的文物和史料,让人们对近代史,以及民国时期的国民政府有进一步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 总统府,这座特殊的建筑,曾经辉煌、显赫过,也曾经沉沦、哀伤过。曾几何时,它屹立于中国近代历史的风口浪尖,见证了无数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曾经忍受着战火的洗礼,在火焰与鲜血中抗争与涅槃。</p> <p class="ql-block"> 今天,它正安详地笼罩在梧桐的绿荫下,不失古朴与庄重、尽显端庄而沉稳,安静地享受着远离世事纷争的日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