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观园

吴文有

<p class="ql-block">  《红楼梦》我读了不止一遍。对于小说中描写的大观园我一直非常神往。总觉得那就是人间天堂。近日,我们老两口终于有幸走进了北京大观园,身临其境,亲眼目睹那神秘而又华美的艺术殿堂。北京大观园是一座再现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大观园”景观的仿古园林,位于宣武区南菜园。1984年为拍摄电视剧《红楼梦》,按作者在书中的描述,采用中国古典建筑的技法和传统的造园艺术手法而建造。园中的园林建筑、山形水系、植物造景、小品点缀等,均力图忠实于原著的时代风尚和细节描写。全园有庭院景区五处、自然景区三处、佛寺景区一处、殿宇景区一处,共有景点四十多个。这里我并不能够面面俱到,只是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景点向大家作以描述。</p> <p class="ql-block">  曲径通幽处。中国有句俗话叫作“开门见山”。当人走进大观园后,首先看到 的是一座翠障似的假山挡在前面,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应,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一条羊肠小径,镜面白石上的题字是贾宝玉所题,取自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中国古代园林强调赏景路线曲折起伏,变化万端,反对一览无余,正像贾政所说的“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这座假山正是体现了这一艺术特点。大观园之景被这座假山所挡,我们只有穿过这羊肠小径,才能真正领略到大观园内的秀丽风光。</p> <p class="ql-block">  怡红院。怡红院是贾宝玉进大观园以后的住所。这个院落是大观园内最为豪华、 最为富丽堂皇的一个地方。三开间的垂花门楼、四面是抄手游廊、五间正座、三间抱厦、东西各有配房三间,正房上有题额“怡红快绿”,是元妃省亲时根据宝玉所题的“红香绿玉”改写的,暗示着门前的西府海棠和几本芭蕉。怡红院是宝玉与园内众姐妹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一系列重要的故事都在这个地方发生,“晴雯撕扇”、“平儿理妆”、“病补雀裘”、“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等,最有趣的是“刘姥姥醉卧怡红院”。</p> <p class="ql-block">  潇湘馆。潇湘馆是林黛玉进大观园以后的住所 。这里龙吟细细、凤尾森森、一明两暗、回廊曲折、翠竹掩映、婆娑玉立、石子漫路、小溪潺潺、绕阶缘屋。这里的建筑与其它院落不同,不仅精巧纤细,而且在油漆彩绘方面也采用冷色调的“斑竹座”技法,泪痕点点,所谓“斑竹一枝千滴泪”活生生地映出这里主人公寄人篱下,以泪洗面的孱弱形象和弧高自许、多愁善感的性格。该馆有正房3间,大门两旁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也用绿色书写而成。室内设有林黛玉的蜡像,身体瘦弱,思绪万千,表现一种爱心受挫和多愁善感的凄楚情景。 正房后有临水小榭,三面设坐栏,俗称美人靠。后小院芭蕉成丛,梨树参天,此与前院竹林堆翠,浓郁密布相呼应,呈现一派素雅清静的境界。此情此景与林黛玉的孤独性格是十分相符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稻香村。稻香村是李纨进大观园以后的住所。李纨是贾政与王夫人长子贾珠的媳妇,出场就已经是一个寡妇了。她和儿子贾兰在此居住,这个院子很有特点, 四面是黄泥矮墙,并拥有草顶凉亭,门前挑有一个旗幌“杏帘在望”,门前红如喷火蒸霞的杏花 ,养育贾家唯一的读书人 。李纨居住的房间十分简陋, 陈设简朴,纸窗木榻 ,没有油漆彩绘 ,一洗富贵气派。贾府通称珠大奶奶,她出身官宦,遵循女子无才便是德,终身持操守节的这样一种态度。她缺乏才情,但尚有修养,非一般农家妇女之可比。因此,探春倡议结海棠诗社时,大家推荐她当社长,她给自己起了一个“稻香老农”的别号。贾宝玉来到这里曾题写对联:“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span></p> <p class="ql-block">  栊翠庵。栊翠庵是妙玉进大观园后的住所。院中花木繁茂,数千枝红梅,入冬花开如胭脂,映着白雪。白雪红梅显得格外精神。院内还种有七叶树等佛家胜地的专有植物。整个院落颇有“深山钟何处、禅房花木深”的佛家意境。妙玉是来自苏州带发修行的女尼,原是出身官宦家庭的小姐,因体弱多病,为她买了许多替身,都不见效果,只好出家为尼。她自称槛外人,却依附权门,受贾府供养,实际上并没有置身于贾府的各种现实之外。她标榜清高,天性怪僻,世俗不容,连才华横溢、文雅柔弱的黛玉都被她称作大俗人,独喜与宝玉往来。北屋是佛堂,内有金色观音塑像,是妙玉参禅修行之处,另有东禅房和西耳房。东禅房内摆有金色观音塑像和妙玉人物塑像,是妙玉打座之处。</p> <p class="ql-block">  凹晶溪馆。凹晶溪馆作为凸碧山庄的退步和对景建筑,凹晶溪馆隐匿在山庄下的近水低洼处。这两处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矮,一山一水,特为玩月而设,有爱那山高月小的,便往凸碧堂去,有爱这皓月清波的,便到凹晶馆来。中秋月夜,贾母领众人在山庄赏月品笛,倍感凄清。黛玉和湘云来到溪馆,近水赏月,闻笛联诗,悲凉寂寞,触景生情,两人你一句我一句,望着水中的鹤影,对月联诗,“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秋夜寒塘掠过飞鹤的身影,清冷的月光掩埋了落花的精魂。这两句诗,是她们自己凄苦心境最富诗意的生动写照。</p> <p class="ql-block">  沁芳桥。沁芳桥处在大观园中轴线上,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拱,兽面衔吐,四周美人靠,波光倩影,宛若琼阁。是穿东渡西临山过水的咽喉。沁芳亭上一联一额是贾宝玉所题:“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这幅对联意在题水,但却找不到一个水字,只是说绕堤的翠柳映的水光澄碧,隔岸的花香沁得 流水芬芳,“沁芳”是水都沁透着一种芳香。“林黛玉重建桃花诗社”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沁芳亭桥是宝玉、黛玉经常约会的地方,也是林黛玉建桃花诗社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因为近日北京地区发布了特大风暴预警,为了不至于和风暴硬较劲,我们便在公园刚刚开门的时候就到了大观园。游人相对较少,我们也有较充裕的时间游览和拍照。每游览一个景点,小说中与之相关的人物与故事就仿佛出现在眼前,让人不禁感慨万分。这真是“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