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的认识体会一致性,深化课堂改革发展学生素养——城北区吴正宪儿童教育实践基地集中研训活动

微笑的向日葵🌻

<p class="ql-block">  “潜心教研勤探索,扎根教学促提升”。为进一步提升城北区中小学数学教师素养,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推动儿童数学教育的创新与实践,2025年4月11日,特邀了吴正宪团队专家:张秋爽老师进行专家分享、教学互动和课堂展示,为教师们提供专业成长的路径和方法,促进教育科研的高质量发展。青海省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翟丽萍老师、城北区数学教研员刘铁炬老师及全区三四五年级全体数学教师齐聚在博雅小学多功能厅参加了“城北区吴正宪儿童数学教育实践基地集中研训活动”。</p> <p class="ql-block">  首先是由团队学员张小芬老师带来的三年级:《小数的初步认识》。</p> <p class="ql-block">  张小芬老师的《认识小数》基于对教材的深度解读,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的充分把握,创设了“学校即将召开运动会老师采买奖品”的真实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凸出孩子们的互动交流,凸显数学知识内外纵横的关联结构,并在知识间的迁移、类比中挖掘概念本质。通过对小数的意义探究,让孩子们理解数概念的全部基础都扎根在计数单位上,给核心概念给予核心地位。学生经历思考、实践、验证,活动中学生独立思考,并清楚规范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真是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是由团队专家—— 张秋爽老师带来的同课异构《小数的初步认识》专家示范课。</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从“用含有数的一句话来介绍自己,班级,会场等”,引出学生学过的整数,分数,小数,开启小数的探究课堂。“你能看出什么?”“对你有新启发的角度有哪些?”“收获的思想方法有哪些?”等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总结新方法。淋漓尽致的展示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在孩子们不断的对话、探究活动中将小数的意义理解透彻,并且自己创造出了不同的表示形式,凸显了孩子真实的想法。张老师从知识点的罗列到知识点的关联再到思想方法最后到学习本质,以培养学生素养为抓手,挖掘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左右为师。活动中上课老师和其团队分享了他们设计理念、教学思想;听课教师们对于自己的启发感受、困惑问题与专家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在听、说、评、议中实现教研同行,帮助教师们更新教育理念,拓宽教育认知,促进专业成长。</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张老师分别针对两节课细微深入的点评,与老师们交流和探讨“数与运算”在我们教学中的意义,并通过对自己这节课的分析和反思,做了题为《数与运算》的讲座。让老师们深化对数的理解,明确了今后对数与运算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数来自于直观的感觉,却经历了抽象的数学思维过程,回归生活寻找数学本质,这才体现了儿童教育思想的儿童味、生活味、探究味和文化味。</p> <p class="ql-block">  下午第一节课由团队学员贺彩玲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节《小数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贺老师,利用2个彩条,5个问题,搭建了从整体1~0.1~0.01~0.001,从精准表达的角度,将一个小数的完整的体系进行建构,也打通了小数与整数之间的关系。贺老师通过测量导入,从不断细分的过程中,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借助迁移推理创造新的计数单位,培养学生的思维严谨和理性精神。例如,借助于米尺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然后运用几何模型图抽象出小数的本质,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贺老师对比了用小数表达,用长度单位表达,用分数表达三种方式,进行了对比,凸显出小数在表达方面的简洁方便优势。</p> <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是由团队专家—— 张秋爽老师带来的同课异构《小数的意义》专家示范课。</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利用任务驱动:任务一:我会做价签。任务二:我会记录成绩。通过一个直观的元角分模型和长度模型,以元单位和米单位为载体,把一元(一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从而找到0.1,0.01体会,让学生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找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规律,并归纳总结出三位小数的规律,体会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的能力。同时,在课的最后使用正方体教学模型,在学生头脑中构成小数的表象。以正方体的模型不断的平均分,找到0.1,0.01和0.001,并且在这一过程当中将小数的计数单位排列迅速集中观察着相应的练习,直观形象的表达了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明白,无论是一个线段还是一个正方形,只要把它看作一个整体,就能进行平均分成10份得到一位小数。经历了一个从一纬线段到二维线段的逐渐抽象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两位教师都在努力完成小数的意义知识的建构,理解小数的意义,明确分母是10, 100, 1000等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体会十进十分的位置计数法。从建构数体系的完整性角度去教学小数,力求沟通小数与自然数之间的联系,小数与分数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基于下午两节课对小数意义的教学定位,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落实的核心素养是什么?给大家进行了精准的点评。四年级重点在于在计数单位和组成的角度来理解小数的意义,而三年级小数的初步认识中,就是从简单初步的深入系统,从生活经验到数学抽象的过程,相同的是核心素养的落脚点是一样的,都是要借助于几何直观图形结合学习。同时还有类比推理能力的培养。最终无论是初步认识还是意义的学习,都是培养孩子的数感。</p> <p class="ql-block">  最后,张秋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设计学习任务,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题讲座。</p> <p class="ql-block">  在讲座中,张秋爽老师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入剖析了学习任务设计与核心素养之间的紧密联系。她指出,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载体,能够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索与思考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与品格。</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通过丰富的案例,详细阐述了如何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兼具趣味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学习任务。例如在数学学科里,以项目式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其数学建模与应用能力。</p><p class="ql-block"> 此次讲座为北区教育数学工作者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参与教师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将把所学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助力学生全面发展。</p> <p class="ql-block">  活动的最后省教研员翟丽萍老师对今天的活动做了总结。翟老师指出在这次充实而富有成效的教研培训活动中,我们共同围绕小学数学教学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学习,收获颇丰。展望未来的教学工作,希望各位老师持续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精准把握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加强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p> <p class="ql-block">  回顾这一天,我们共同见证了教学的魅力,分享了教育的智慧,更在相互学习中不断成长与进步。此次研训活动为城北区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和专业成长的平台。相信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城北区的数学教育事业必将迎来新的突破,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