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贤而进发,遇见更好的自己

天涯

<p class="ql-block">  2023年底认识周如衡。因为读到公众号一篇文章认识一个人,加为微信好友这是头一例。周如衡何许人也?其实我也不认识真人,只是他的一个做法深深吸引我,那就是每天早起,完成读跑写冥想四部曲。早起的时间为4点40,跑步是每天至少5公里,读书是“日行三十里”,也就是每天至少30页。写文章是每天一篇,篇幅没有做限制。至于冥想,因为我没涉猎这项,所以也没有关注。</p><p class="ql-block"> 这里面我关注的有三项,第一项是早起,因为之前我已经是个经常早起跑步的人。我是个上班族,虽然早起时间不固定,为了不影响上班时间,凌晨5点起床,5点半出门跑步也是常有的事。第二项是晨跑,这个妙趣横生的项目我是从读书时就尝到过甜头,一场长跑后的轻松愉悦,那种通透感真是妙不可言。从2019年常态化积累月跑量达200公里,到认识如衡老师时,可以说这个单项我是优于他的。当时我已经有全马突破330的成绩,多个国内知名马拉松的参赛经历。第三个是读书,这道甜品从小学就开始尝过了。当年班主任老师捧着书本讲过一个又一个故事,我印象中有《希腊神话》,有《飞将军李广》,有《不莱梅的音乐家》。坐在教室里,小小的脑袋就意识到书本里面有一个大千世界。</p><p class="ql-block"> 时节如流而去,我几乎没有任何改变,如衡老师的坚持依旧。他的改变在我看来有三。第一是参加了马拉松并接近大众精英水平。当初我就预感到他会逐步将5公里变成10公里、15公里,然后是半程马拉松,之后是全程马拉松。果不其然,如衡老师真也这么“上道”了。2025年参加柳州马拉松,跑崩情况下还是33几的成绩,这在业余界算个大神了。第二是文章越写越长了。不仅长而且越来越精炼,也就是数量质量都提升了,这是长期主义给自己赋能了。每每看到这种看得见的进步,我也会有蠢蠢欲动。这也算是正能量的辐射效应吧!第三是坚持三年下来,雪球已经滚大了,像积累了足够的原始资本。这三年虽然可能只是打牢了基础,但它就是一种成功,一种自由模式的开启。聚沙成塔是个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鉴于此,心生见贤思齐焉,不过有三个小小的堵点需要我自己打通。第一是作息关,第二个是文字关,第三个是持续关。下面我分别阐释道来。</p><p class="ql-block"> 作息关</p><p class="ql-block"> 凌晨4点半就起床,整个世界还在暗夜里,瞌睡正在浓郁的时候,这时候起床合不合理?由此我查阅了相关资料。首先是古代人的作息时间,劳动者肯定是天亮后再出勤,可借鉴的就是每天上朝的官员。唐朝上朝时间是凌晨3点到5点,参照这时间扣除起床洗漱和通勤时间,起床时间就得在2点到4点。长安的夏天日出日落时间是5点30和20点00,冬天日出日落时间是7点50和17点40。粗略推算是天亮前三个小时就得起床,天亮前两个小时就到岗。宋朝和清朝上朝地址虽然不同(开封和北京),上朝时间是是凌晨4点,和唐朝相差不大。最晚上朝的是明朝,卯时也就是现在的凌晨5点到7点,起床时间也得在凌晨4点到6点之间。这么一对比,凌晨4点半起床已经是晚起的一批了。</p><p class="ql-block"> 再查看一下24小时对应的24节气。冬至0时 小寒1时 大寒2时 立春3时 雨水4时 惊蛰5时 春分6时 清明7时 谷雨8时 立夏9时 小满10时 芒种11时 夏至12时 小暑13时 大暑14时(都是一天/一年最热的时刻) 立秋15时 处暑16时 白露17时 秋分18时 寒露19时 霜降20时 立冬21时 小雪22时 大雪23时。子时:23点~1点。再查看一下时辰对应表:</p><p class="ql-block">丑时:1点~3点</p><p class="ql-block">寅时:3点~5点</p><p class="ql-block">卯时:5点~7点</p><p class="ql-block">辰时:7点~9点</p><p class="ql-block">巳时:9点~11点</p><p class="ql-block">午时:11点~13点</p><p class="ql-block">未时:13点~15点</p><p class="ql-block">申时:15点~17点</p><p class="ql-block">酉时:17点~19点</p><p class="ql-block">戌时:19点~21点</p><p class="ql-block">亥时:21点~23点</p><p class="ql-block">从这些对照中可见,凌晨4点半是雨水到惊蛰时间点,时辰里已是寅时末端了,寅时的别称为平旦,再搜索了一下,意为黎明和清晨。我自己的体验是,只要早睡,这时候起床不会有缺觉感(白天打瞌睡)。综上可见,凌晨4点半起床在传统哲学里面正是时候。这个作息关的堵点算是打通了。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文字关</p><p class="ql-block"> 即便阅读过很多书籍,领略过许多文字带来的妙趣,多么希望自己动笔也能写出那种人人叫绝的爆款美文。但是自己的文字功底捉襟见肘是个硬伤。总怕一旦握笔写出就暴露短板给人以笑柄,给自信心予莫大打击。经过多次觉察和复盘,这是个恶性循环,也就是在意自信心受打击而掩藏自己的硬伤短板,长期不动笔,持续缺乏行动中的思考和觉察,始终都在原地踏步。结果短板长久地短,硬伤持续地硬。不如放下过多的想法,体验知行合一的路径,从一句话一段话写起,不在意外界,只在意从自己的心流里输出的每一个字。坚持每天输出一段即便拙劣的文字,也是和自己对话的过程,也是走在知行合一的大道上。这第二个堵点也算是顺通了。</p> <p class="ql-block">  持续关</p><p class="ql-block"> 很怕自己时常的不规律生活节奏和社交圈子,会给持续性带来挑战,比如家人不一致的作息时间,影响自己不能早睡,比如外出应酬带来的晚归,甚至需要在外面熬夜守更的特殊情况。一旦有中断情况,就成了自己“找借口”的漏斗。自看过《臣服实验》之后也认知到先踏上征途才是硬道理,途中的问题视具体情况解决。不可能因为怕路途不平坦就止步不前。毕竟常有未知的事儿才是生活的常态,应变才是自我提现。与之臣服实验才是真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写在最后</p><p class="ql-block"> 三个堵点通过文字的思考已经打通,接下来就是检验是否真正打通的行路里程了。今天的自我交流超出了以往任何一天,啰啰嗦嗦捋了半天,也输出了这么多量。感谢贤者如衡老师。也鼓励慕贤的自己,愿,从心流而进发,遇见更好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