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那年出差路过开封,刻意拐到老城东北的铁塔“打卡”,虽然只是匆匆一瞥,能在原处一堵大宋古物,也是一件幸事。</p><p class="ql-block"> 九朝古都开封屡遭黄河水漫,千年前的宋金汴梁城已深埋地下八九米,地面古迹古物寥寥,有人说仅剩一个半了。“半”指开封老城正北的龙亭“土疙瘩”,土疙瘩若是人工修筑,自然是古迹,若是天然土丘,何谈古不古。“一个”,指的就是见证大宋百年繁华,至今依然矗立于开封地面的铁塔。</p> <p class="ql-block"> 铁塔建设动工时间是北宋皇佑元年,而何时建成却无人提及,引起后人诸多猜测,有专家考证说铁塔建设周期长达三十多年,亦无定论。铁塔八角十三层,<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面高近五十六米,</span>地下还有六米深的地宫。铁塔实为砖塔,因遍体通砌褐色琉璃砖,天长日久风吹雨蚀又淅出铁锈,整个高塔远远望去,混似铁铸,因此,从元代起,民间便称之为"铁塔" 。开封铁塔为首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素有"天下第一塔"之称。</p> <p class="ql-block"> 今春与一帮退休老头再游铁塔,便有了闲情,跟着一义务讲解员边逛边听有关铁塔的故事,颇有趣。铁塔的前身是座木塔。吴越国降宋时将国宝阿育王舍利小佛塔进贡大宋,宋太宗赵光义下旨请来吴越国技师在开封开宝寺福胜院建一八角十三层木塔供奉,谓之福胜塔,民间称开宝寺塔。木塔建成五十年被雷电击中焚毁,宋仁宗赵祯下诏依木塔原样建新塔,于是,在福胜院旁地势稍高的台地“夷山”上出现了这座琉璃砖塔。</p> <p class="ql-block"> 铁塔为棒锥形,由下向上逐层递减,看起来挺拔高峻。每层塔沿仿置斗拱,勾心斗角,结构严密。塔身砌琉璃花纹砖,有麒麟、降龙、坐佛、菩萨、飞天、乐伎、狮子、宝相花等等花纹图案 。塔顶嵌着一只葫芦式的铜质大宝珠,远看就像出家人头顶戴着的僧帽。塔身的窗子设计很别致,有明窗和盲窗两种。明窗每层一只,由底层按北南西东交叉设置,直至最高层。盲窗为窗模,亦每层一只,与明窗对应,让塔显得层级分明。</p> <p class="ql-block"> 史载,铁塔建成后的千年间,历经过三十七次地震,十八次风灾,十五次水患,除塔基和地宫被黄河淤沙掩埋外,主塔巍然屹立,毫发无损,铁塔已成为开封乃至河南人精神文化的象征。1938年6月5日,侵华日军欲摧毁铁塔,连发炮弹七八十发,铁塔遍体鳞伤,八、九层外壁被炮弹打穿,塔身留下六七个大洞,而铁塔像一位威武不屈的战士依然屹立不倒。主席老人家解放初视察铁塔时说,日本鬼子打不倒,老祖宗了不起。</p> <p class="ql-block"> 开封铁塔如此牢固,坚不可摧,专家给出的原因可写成长篇专论。就我们一般常识而言,至少应有这些原因:铁塔建在台地“夷山”之上,避免了黄河洪水的直接冲击;黄河淤泥掩埋了塔基,淤塞了地宫,反而加固了塔的根基;铁塔有砖砌塔芯,围绕塔芯砌有螺旋形登塔砖梯,砖梯将塔芯塔壁相连在一起,直通塔顶,让高塔内外浑然一体。不过开封人更愿意相信铁塔的坚牢是因为某种神力,比如地宫里的阿育王舍利。 </p> <p class="ql-block"> 中原佛塔建设始于“白马西来,佛教东传”的东汉初期,千年发展演进,佛塔形制林林总总,遍布大江南北。然而,古代佛塔从没有过权威的排名,“第一“、“十大”之类的说法基本无据可依。不过有的“最”的说法,人们还是比较认同的,比如中国现存最古佛塔嵩山嵩岳寺塔、最大木塔应县释迦塔、最高砖塔定州塔、斜塔之最苏州虎丘塔、最细高塔大理崇圣寺塔、最受文人青睐的佛塔西安大雁塔等等。</p> <p class="ql-block"> 在众多的名塔中,南京大报恩寺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飞虹塔、开封铁塔显得有些特别,三塔皆八角八面琉璃塔,皆古今闻名,皆称“天下第一塔”。“天下第一”值得商榷,而琉璃塔间比较一二未尝不可。三塔中,大报恩寺塔最高,建于明洪武年间,被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炸毁,今见宝塔为本世纪初重建;飞虹塔最精致豪华,建于明代嘉靖年间,高度最底。如此看来,现存建塔时间最早、高度最高的琉璃古塔,非开封铁塔莫属了。</p> <p class="ql-block"> 铁塔西百米处有一大殿,称接引殿,殿中尚存一宋金古物——接引佛铜像,高五米余,重约十二吨,纯铜铸造,铸造时间无考,从造像风格及衣着纹饰看,应为金代铸造,距今近千年。铜像慈眉善目、法相端正。元以后,铜像屡遭劫难,或寺毁像立,或埋没于淤沙,或裸露于旷野,民国时还差点被军阀融化制成枪弹炮弹。千年来,铜佛始终与铁塔相伴,不离不弃。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封人专门建接引殿供奉,铜佛方得安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