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接</span> 一條大河·5</p><p class="ql-block"> {大河【中游段】記}</p><p class="ql-block"><b>(六)大河纵横--------山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黃河入晉第一灣老牛灣段 春季 梯田上的海紅果等果樹出芽了</b></p> <p class="ql-block"> 《黄河清有日 白髮黑無緣》【劉采春】 黄河 這條孕育了中華五千年文明母親河 以其磅礴之勢穿越中華大地 其在晋境内攜砂流淌 橙之漿黃 流速忽快忽慢 快時 江心凸起 滾湧急速而奔 似千軍萬馬來 慢時 水静静 音輕輕 這多變之龍 一步步 一樁樁繪製出一幅幅壯美自然傳說嘉寓 亦深刻影響這片土地上歷史與文化</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黃河各段劃分示意圖</b></p> <p class="ql-block"> 《人說山西好風光 地肥水美五穀香 左手一指太行山 右手一指是吕梁 站在那高處往上一望 你看那汾河的水呀 嘩啦啦地流過我的小村莊》【選自山西民歌】</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山西地勢內山外河 西南方向是黃河環繞 山脈 西有呂梁山 東有太行山 北有恆山 南有太嶽山</b></p> <p class="ql-block"> 黄河在山西旅程長達965公里 約占其全長18%這條金色綢帶 自偏關縣老牛灣悄然入境 至垣曲縣碾盤溝依依惜別 沿途滋養了19個縣市 留下无數動人心魄之故事與風景《岩戍飛樓懸壯劍 河翻浪雪點幽潭》明【盧承業《咏偏關十景》】</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山西垣曲古城國家濕地公園</b></p> <p class="ql-block"> 老牛灣 作爲黃河進入山西第一站 以其獨特的【S形】大拐彎聞名遐邇 這裡黃河水與長城並肩而行 一剛 一柔 一天賜 一人還 交相輝映 展現出大自然與人類文明和諧共存 《巖戍飛樓懸壯劍 河翻浪雪點幽潭》【明 盧承業《詠偏關十景 老牛灣》】 站在老牛灣畔 遠眺黃河滾滾東流 近觀峭壁如削 彷彿能聽到歷史迴響 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之滄桑與豪邁 《人間更有風濤險 翻說黃河是畏途》【宋琬《渡黃河》】 老朽於零二年驅車到於此 攀登李家山</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老牛灣夏季景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山西忻州偏關縣老牛灣景區喬枕石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山西三個一號旅遊公路,暢享黃河長城太行美麗風光</b></p> <p class="ql-block"> 《大黃風吹來流浪的沙蓬 蒲公英落地生根的時候 黃河的血脈 澆灌出金色的收成》選自歌曲【溪口情】李家山古村落 坐落於臨縣磧口古鎮南五華里處 李家山地勢爲湫水河與黃河交匯處 水陸替換之倉 古道當年送貨穿梭於絲綢之路</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途中路邊小憩</b></p> <p class="ql-block"> 古時 山中富豪衆多 飽享商貨往來之益 居高盤住 山道危折爲防搶盜之理 富祖姓李 冠名李家山 它之興建 與晉商發展有着密切關係 爲明清時期磧口古鎮繁盛時帶動發展之一古村落 村內保留明清時代古建築群 見證了當年晉商之輝煌 李家學士輩出 文化淵源 隨然被歲月風沙侵蝕之滿目瘡夷 還能感覺到這座古渡重倉罐滿當年風貌 古豪宅 檐 樑 檁 贍 望 駝線條流暢 結構明快 雕飾精美 佈局俊雅 紋理鄉俗《李家山村房屋依山勢而建 形似鳳凰展翅欲飛 山亦矬 且險峻 大河卓山千米兜牛灣 驅車難攀 村北與東西兩側山樑爲院 外觀古樸 風格獨特 磚雕木刻精緻精美堪稱中華一絕》選自筆者零二年【陝晉遊記】《派出崑崙五色流,一支黃濁貫中州 吹沙走浪幾千裏 轉側屋閭無處求》北宋【王安石】</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山西臨縣李家大院</b></p> <p class="ql-block"> 李家山村始建於明代成化年間(公元1465-1488)已有550餘年歷史 兩座山樑之間爲一條神溝 溝中常年霧氣繚繞 氤氳雨蒙 像一層薄薄輕紗 兩側則爲層層疊疊窯洞 從低到高 最多處達十一層 被譽爲黃土高原上【小布達拉宮】 【吳冠中】之讚美 使得李家山村聲名鵲起 吸引大量中外好奇者前來探訪 李家山村也成為了畫家及攝影家心中嚮往之聖地 今人賦雲 《上郡驅車赴呂梁 暗雲飛渡古居藏 高低錯落迷歧路 土洞石牆修異房 李氏山間遺舊跡 冠中世外畫新凰 驚歎谷轉峯迴地 遙見黃河日月長》</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李家山村一瞥</b></p> <p class="ql-block"> 《欲度黃河冰塞川 將登太行雪滿山》【(行路難)李白】離別李家山 再涉湫水河 沿古渡磧口過一村莊繞坡至土石林 好一個頸林丘 柱石相接聳立成林 原爲鬆軟土丘上堆亂石 多年千萬風雨沖刷 石存 坡沉 柱頂 呈神奇雄起之壯觀頸林 雄性陽剛頸林丘 吾贊《神工鬼斧雄英百慕 粗壯崛起造化天成 棕柱銀帽空靈飄逸 英姿勃放面目猙獰》選自筆者零二年【陝晉遊記】古人云《我偷黃昏一壺酒 醉了晚霞涼了秋 歲月不知何處去 化作銀絲爬上頭》</p><p class="ql-block"> 不斷風化的馮家會土石林</p> <p class="ql-block"> 離黃河硒口行觀晉中《一路遠望呂梁山脈 北武當擦肩而過 路邊河流忽左忽右 八面山峯古暮蒼茫 河道溪水澄碧清澈 傍山浮流穿澗而過 山回溪轉折復繞嶺 山溪互喚百折萬斑 難怪史中 [秦皇] [漢武] [唐宗] [宋祖]均到此地巡遊 彈指于山巒 典地於映輝 此乃大河邊晉中聖山》選自筆者零二年【陝晉遊記】</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優美的太嶽山國家森林公園</b></p> <p class="ql-block"> 山西 年復一年 在黃河母親懷抱中豐盈自身 河曲西口古渡雞鳴三省之地西口古渡 位於黃河東岸之上 沿岸巨石壘砌順河而下百餘米長 是昔日山西人民前往內蒙古等地求生 經商水路渡口之一 老朽暗吟《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實在難留 手拉着那哥哥的手 送哥送到大門口》選自歌曲【走西口】</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走西口是晉 陝民衆前往內蒙古草原墾荒經商的移民活動 從這裏西口古渡 進入鄂爾多斯地區或繼續北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西口古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山西古鎮寂寞記 昔日晉商西口要道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山西古鎮寂寞記 今朝寂寥無人煙</b></p> <p class="ql-block"> 進入晉西南 黃河流經臨縣 柳林 石樓 永和 大寧 吉縣等地 這裡黃河水勢雖不如上游那般洶湧澎湃 卻多了幾分溫婉與柔情 滋養着兩岸土地 形成 衆多溼地湖泊 爲野生動植物提供了寶貴棲息地 繪就文明之卷 成就了文人墨客筆下絕美詩篇 這裡地靈人傑 英才輩出 人文先始[伏羲][女媧] 文明禪讓[堯舜禹] 思想家[荀子] 哲學家[韓非子] 史學家[司馬遷] 再到武聖[關公] 門神[尉遲恭] [楊家將]及忠烈後人 再到出59名宰相 59冠大將軍 名垂後世之[裴氏家族] 均在中華文明史冊留下重墨一筆 永記</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b>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鸛雀樓位於運城永濟市蒲州古城 </b></p> <p class="ql-block"> 【鸛雀樓】 又名鸛鵲樓 位於中國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黃河岸畔 是一座具有深厚歷史和文化背景的古建築 鸛雀樓始建於北周時期公元557年至580年由北周大將軍宇文護建造 歷經隋 唐 五代 宋 金700餘年 至元初毀於戰火1997年鸛雀樓開始復建 2002年展示於世間 新修之鸛雀樓採用唐代油漆彩畫裝飾 爲四檐三層 仿唐式建築 樓體高73.9米 座南朝北 唐宋之際 文人學士在鸛雀樓上留下許多不朽詩篇 【王之渙《登鸛雀樓》】最爲著名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清 【尚登岸】道《河山偏只愛人遊 長挽羲輪泛夕流 千里窮目詩句好 至今日影到西樓》元 【王惲《登鸛雀樓記》】雲《十月戌寅 按事此州 獲登故基 徙倚盤桓 逸情雲上 雖傑觀委地 昔人已非 而河山之偉 雲煙之勝 不殊於往古矣》鸛雀樓不僅是一座建築 更是文化象徵 代表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高度成就</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 鸛鵲樓遠景 可以看到邊上的黃河</b></p> <p class="ql-block"> 黃河經晉陝大峽谷 落壺口 衝蒲州 撞上秦嶺華山 向中華之神深深一鞠90°大彎躬 猛然華麗優美向東一拐 徹底改變方向 浩浩蕩蕩向東流去 此便是風陵渡</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壺口瀑布暴怒時壯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壺口瀑布平靜時景色</b></p> <p class="ql-block"> 風陵渡傳說遠古黃帝與蚩尤開戰時 天上之風后助皇帝取勝之 但不幸亡矣 所埋葬於此 故稱做【風后陵】簡稱【風陵】又因亦著名黃河渡口 所稱【風陵渡】堯舜禹當年於此一帶活動 有呈著名【堯王台】 【大禹渡】【舜帝山】 吾祖先人類用火最早記載亦出現於此地 唯著名【西侯度】遺址 此位於風陵渡鎮西侯渡村東北角 目前出土有180萬年前大象化石 猿人化石 石刀等珍貴文物 08年吾國舉辦奧運會 山西省大膽設想 望聖火來由這裡點燃(因人類第一把火在此)官員愚鈍 未能實現 遺憾妄念</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風陵渡城樓 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b><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連山勿斷禹門開 中有黃河滾滾來</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禹門口黃河大橋</b></p> <p class="ql-block"> 《天下的黃河 幾十幾道彎哎 幾十幾道彎 幾十幾隻船 幾十幾隻那船上 幾十幾根竿哎 幾十幾個艄公喲 把船來搬》如歌所染 在垣曲縣碾盤溝 黃河完成了它在山西壯麗旅程 即將踏上新徵程 這裡 黃河水靜靜地流淌 彷彿在向這片土地做最後告別 回望黃河在山西965公里旅程 它不僅是自然美之展現 更是中華民族精神與偉大文化絢麗之象徵</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黃河告別了山西奔向河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黄河蒲州遺址</b></p> <p class="ql-block">詞句解譯 (氤氲)——煙雲瀰漫 (遐邇)——遠近 (瘡痍)——創傷(山亦矬)——矮山</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山西省河曲縣城黄河河道上的娘娘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b><b style="color:rgb(1, 1, 1);">文中部分視頻 圖片來自網絡</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江山美如畫</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未完待續請看下集【一條大河·7】</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