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见天日的西门 ——探访陕北36座古堡常乐堡(二) 原创:任可《走长城》第二百三十七站 2024年1

任可

穿过牌楼,在路的右侧前方便是古堡西门,门前有一很大的草地。一个大调车的高高臂悬在瓮城之上。西门前和瓮城内的地面上堆放着沙子、城砖等材料,瓮城内的墙头上有修缮工人。西门除了两个门洞基本上是原砌外,内城墙修缮过的痕迹明显。观察两个门洞上没有匾额,在面向南的瓮城门只残留的一道砖雕十分精美。 挖掘修缮后的常乐堡西门,是一个完整的瓮城的结构,现地面以上东面高6.6米,西面高9米,瓮城向南开门。还原修缮工作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西门的城门洞、瓮城等关键部分都按照原貌进行了修复。现在工程已经完成了80%,壮观的西门已经初具规模,修缮后的瓮城不仅重现了其历史功能,还成为游客感受古代军事防御智慧的重要场所。它将成为常乐堡西门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它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观赏和学习的场所,还带动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魅力,成为研究古代军事防御体系和感受历史沧桑的重要场所。 在西门施工工地,结识一施工朋友,名为陈刚,个头不高,人很精神,攀谈中得知我专门走访长城很是高兴。双方对古长城的情节很快就拉紧了情感距离。他自己介绍是搞古建的,他们的工作就是修复长城。榆林地区的长城他们修缮了好几处了。关于西城门的遗存和保护修缮,他讲了一个传奇故事。 常乐堡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因环境变迁,现处于沙漠当中。西门长期被黄沙深埋,以至于年轻人都对它的存在一无所知。然而,随着近年来旅游开发的兴起,当地人开始探索古堡遗址。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在挖掘过程中意外发现了西城门和瓮城,而且这两处遗址保存得相当完好。所以这不禁让人猜想,破坏长城文物的不全是岁月的流逝和自然的天气,而是人为更厉害一些,在常乐堡的古老城堡内,许多房屋、围墙,甚至圈舍和厕所,都是利用拆自城墙的城砖精心修砌而成。这一现象并非孤例,类似的情景在常乐堡之外的其他古堡中也屡见不鲜。所以还要感谢流沙呢。它的掩埋在无形中起到了保护的作用。才使我们今天还有机会修缮恢复西门壮观的雄姿。 对于我来说,宣传长城是义务,保护长城是责任,修缮长城的知识当然是弱项了。借此机会便多向陈老师请教修缮长城的方法了。他介绍说,修缮长城是严格按照维修原则来施工的。我说这我知道,就是“修旧如旧”的原则吧。他说那是总体原则,具体有6项原则呢。一、是保护原则,二、是“最小干预”原则,三是“整体保护”的原则,四是坚持本体保护与综合整治相结合的原则,五是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总之就是切实保护遗址及其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最大限度的保护遗址原状和历史信息,以现状加固维修为主,尽量减少对遗址本体的干预。极探索创新文物保护及展示、方法和手段,使得保护和展示利用得到协调发展。 在技术方面,利用先进的无人机对长城进行高精度的航拍和测绘,获取长城的整体和局部图像。在修复时坚持“原形制、原工艺、原材料”的原则,尽可能使用老砖和传统工艺进行修复。 根据现实情况对于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坍塌部分,选择保留其历史痕迹和沧桑感,以展示长城的历史演变过程。工程结束后还要安装位移监测设备,实时监测长城的稳定性。总之,多学科合作长城修复涉及考古、建筑、材料、植物等多个学科的合作。通过多学科的研究,明确长城的建筑形制、病害成因和赋存环境,为修复提供科学依据。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长城修复的效率和精准度,还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长城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具体有七大工程,一是夯筑加固:对工程范围内的墙体豁口、垮塌部位,有选择的用黄土夯筑的办法进行加固。夯筑按实际情况夯筑到一定高度(详见图纸表达)。二是外包青砖剔补、补砌。三是土坯填补针对墙体窑洞及土体坍塌无法夯筑的部位,采用土坯衬砌加固的方法。四是顶面防护。五是排水工程。七是围挡工程。每个工程都有严格的工艺和操作规程,叙述起来应该是一本书的知识,只能简要的介绍一下了。 1986年,当地村民在常乐堡城西墙夯土层内,发现了一块30厘米见方铭文方砖。铭文楷书阴刻:“陕西领班营军士九十九名,自办料物修砌完成工一十七丈四尺,至北起迤西□敌台□一座止。陕西领班千总西安卫指挥同知王道诚…万历二十四年八月吉日同立。”从砖文可知,榆林长城于万历二十四年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修筑。此次兴工,是从邻域各卫抽调军士,组成若干领班营,划定修筑地段,自行解决修筑材料的。陕西领班千总西安卫属此次修筑榆林长城的一个施工营。故此铭文陶砖的出土,补充了榆林明长城修筑的史料。 长城的修筑和维护贯穿了中国古代的多个历史时期。明长城建立后,修缮活动并未停止。从明朝建立到灭亡的200多年间,明长城的修缮和增筑工程几乎从未中断。据《明长城考实》记载,明朝第一次大规模修筑长城为成化七年,第二次较大规模修筑是在嘉靖年间,第三次是万历年间。中国长城志大事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万历元年(1573)八月十二日 兵部奏延绥巡抚张守中修建清平、常乐、双山等处边墙,请动支今岁抚赏银1万两等,尚少银45000余两。户、兵二部七三处发,仍行布政司催拖欠民壮工食银凑补。获准。”从时间上看这次大修与出土的方砖记载的年份过了二十多年,即使我们现在的建筑,过了这么多年也应该大修一次了。 常乐堡长城的维修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国长城志大事记中记载:“乾隆三十三年(1768)五月二日 陕西巡抚明山奏延安、榆林二府属地处沿边建堡城27座,除从前已修6座外,尚有未 修21座。查榆林县之渔河、常乐二堡,怀远县之波罗、响水二堡,神木县之高家堡及府谷县之 孤山、木瓜园二堡,俱当要路,即于本年兴修。获准。”当然,在古代修筑明长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御北方蒙古游牧民族的侵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军事防御。而现在修缮长城工程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文物。目的虽然不同,但结果都是使长城这个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工程世世代代保存下去。 2024年10月17日于双山堡<br><br>何继荣,中国长城学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吴忠市作家协会理事,自驾万里长城(嘉峪关至山海关),撰写长城游记二百余篇、一百多万字,拍摄长城题材照片一万余张。被誉为“行走记录长城宁夏第一人”。著有《宁夏长城访古》、《山西长城访古》等系列专著,被业界誉为“长城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