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虎丘山位于苏州市西北,距市中心3.5千米,海拔34.3米,国家5A级景区,有“吴中第一山”的美誉。虎丘塔是国家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传说,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吴越争霸中受伤离世,其儿夫差将他葬于此山,三天后,山丘上现一白虎,“虎丘”因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另一种说法是,从高空俯看虎丘山,整体形状像一只趴着的老虎。</p><p class="ql-block"> 虎丘山,别名海涌山,由于地壳运动,从海面上涌出来的一座山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北宋文豪苏轼曾说:“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苏轼与苏州同“姓”,他多次来苏州,并喜欢上了苏州,不自觉地成了苏州的“推广大使”,不好评价以上广告词是否有夸张,但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在此地往来唱和,白居易、杜甫也曾留下有关它的笔墨;文徵明、沈周在此地描绘心中的山林;康熙、乾隆南巡必临虎丘......</p> <p class="ql-block"> 景区南门入口处,悬挂的是建筑大师贝聿铭题写的“吴中第一山”。</p> <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大门后,一直往北,过一小桥,便来到虎丘山脚下,开始上山,行走十来米即见天王殿(断梁殿),穿过天王殿道路左边有别墅“拥翠山庄”,山庄依山而建,隐约于树丛间,规模不大,但构筑精巧,墙内外树木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呈现出一幅“拥翠”的生动景象。</p><p class="ql-block"> 据说,清苏州状元洪钧与小妾赵彩云(原花船妓女)曾居于此。洪钧在任礼部侍郎期间出使欧州四国,赵彩云随行,并在外交场合表现出色,洪钧去世后,赵彩云改名赛金花在北京天津重操旧业,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她利用原外交老关系,找到联军最高头领说情,为北京市民做了点善事。</p> <p class="ql-block"> 逛完山庄回到主路继续上山,在山庄旁至今保留了一口水井,名曰“憨憨泉”。</p><p class="ql-block"> 据传,有一位双目失明的弃儿被虎丘寺的老和尚收留,老和尚每天需要到山下挑水,十分辛苦。弃儿渐渐长大,他听说山上有泉眼直通大海,于是,他要在山上找泉挖井,大家知道后都说他憨,但他不舍不弃,经过无数次探寻和挖掘,终于找到了泉眼,泉水喷涌而出,溅到脸上,他的双眼竟奇迹般复明。后来此井被称为“憨憨泉”。</p> <p class="ql-block"> 沿着上山石阶,两旁还有干将的试剑石、唐伯虎与祝枝山打赌的枕石、王姆娘娘的番桃石等,这些都是一些像形石而已。在接近山上时,主道右边有一“古真娘墓”却是真的,上面有时任苏州刺史白居易题写的墓志铭为据。</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数十米,便可见一大石坪,石坪北面石壁上刻有“千人坐”,注意!别念成了“坐月子”,旁边还有篆书“生公讲台”,大石坪中央部位有一块隆起的石头,像个台基,即生公讲台。传说,晋代高僧竺道生,人称生公,他曾云游到虎丘,并在此讲经传道,有上千人列坐石坪听讲,场面蔚为壮观,因此得名“千人石”。</p> <p class="ql-block"> 在千人石东边就是孙武的练兵场,相传“兵圣”孙武为展示《孙子兵法》在此操练女兵,“三令五申”、“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就出于此。</p> <p class="ql-block"> 在石坪左前方的石璧上,刻有四个鲜红大字:“剑池虎丘”,据说是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所书,由于长年的风霜雨雪侵蚀,遭受损坏,尤其是“虎丘”二字逐渐剥落消失。到明代,苏州太守马之骏请石刻大师将“虎丘”二字进行补刻,但是后人看来总觉得“虎丘”没有“剑池”写得好,所以就有了“假虎丘真剑池”之说。</p> <p class="ql-block"> 剑池虎丘四字左边有一石门洞,洞上方题字:别有洞天,穿过石洞,得见一池绿水,下面便是吴王阖闾的陵墓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据《越绝书》记载,剑池下方为春秋时期吴王阖闾的陵墓,因阖闾生前酷爱宝剑,殉葬时以3000柄名剑陪葬,故称“剑池”。秦始皇、孙权等曾试图寻剑未果,进一步增添了剑池的神秘色彩。</p><p class="ql-block"> 1955年苏州文管部门组织抽水探查,水位下降时发现池底疑似墓门痕迹,但因技术限制未深入发掘,墓葬真实性仍存疑。</p> <p class="ql-block"> 看过剑池,继续往上,右转通过剑池上方的石拱桥,即可看见第三泉。</p><p class="ql-block"> 据传,唐贞元年间,茶圣陆羽曾寓居虎丘,发现此处泉水清澈甘甜,适合泡茶,便挖掘了一口井,用于研究泉水对茶的影响,后被品泉家刘伯刍奉为“天下第三泉”。 </p> <p class="ql-block"> 从第三泉再往上走十来米,就来到虎丘山顶塔脚下。</p><p class="ql-block"> 虎丘塔正名云岩寺塔,建于公元959年(五代后周),高47.7米,七层八面,由于塔基不均匀下沉,导致塔身向东北方向倾斜,塔顶偏离中心2.34米,被誉为“中国的比萨斜塔”,世界第二斜塔。</p><p class="ql-block"> 虎丘塔千年屹立不倒,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转完山顶,下山有多条小道,下山后可坐景区车沿着山塘河绕虎丘山一周,途中还有不少景点,因时间有限,只选游了“万景山庄”,里面零散分布着亭台楼榭,各类大小不同的盆景摆在各处,数量是苏州之最,里面有一株40余年的雀梅被誉为镇园之宝。</p> <p class="ql-block"> 虎丘山是七里山塘的终端,是老菇苏的标志,虽然这次没有逛完所有景点,也没有作深度游览,按苏老先生的说法,是不是也算“终身无憾”了吧?</p> <p class="ql-block">附:部分资料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