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外婆的清明果

艾君

<p class="ql-block">傍晚,朋友送来二大盒青团、蒸饺,说是自家做的,水平咋样?让我品尝。拿到时还是热乎乎的,随即开心吃起来,不错,真不错!自家做的就是不一般。满口清香,感觉好吃,大概用不着再做晚饭了。</p><p class="ql-block">当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外婆了!好像突然间下起雨来,我跑到屋檐下躲雨,里面走出来的则是我亲爱的外婆。她还是那样清瘦,干净利落。我问:“外婆,您怎么在这呢?”她回答:“就住几天,马上回去了。”便从旁边拿过一只正方型长把篮子,嘱咐我别忘记带上。我正想打开,她却说:回家后再看吧!是你们喜欢吃的清明果,特意做的。于是,我提在手中,好久没见外婆了,真想与她说说话,然后梦醒了。</p> <p class="ql-block">外婆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了,倘若她活着的话,今年应该是118岁,她是92岁的年初走的。记得那年清明节,兄弟姐妹们轮流捧着外婆的画像和骨灰盒,默然走在弯曲崎岖的山路上,把她送上山与外公安置在一起,从此外公外婆团圆了。外公蛮可怜的,早在解放初期年纪轻轻就去世,除了我大哥,其他弟妹都没见过。由于当年“土地改革”,下面墓地被开垦,以致安葬到最高的荒山里。后来受到“破四旧,立新风”的影响,爸妈又一心扑在工作上,不讲究清明扫墓习俗,<span style="font-size:18px;">基本上没去祭拜。</span>直到我上大学前,才开始回老家给爷爷奶奶和外公祖先们上坟!也许是老爸退休有时间了吧?</p><p class="ql-block">记得在这之前的某年清明节,我随外婆去过一次她老家,那是因为兄弟连在一起的老房子被堂侄拆除重建,外婆心急火燎地赶回去,要求给予半间住房留作祖宗阴灵的归处。好像做了一桌素菜,放几对碗筷,洒上酒茶,外婆嘱咐我跪拜上香,请外公、祖先们回来进新家。</p><p class="ql-block">外婆上山后早些年,我们每至清明定记得去祭扫,山道上荆棘杂草丛生,必须叫上当地的表舅一起前往。他拿把钩刀在前面开路,我们跟随其后拔开高至腰间的柴草,一步一拐地往上走。上面至今还是挺荒凉,似乎平素很少有人上来!我们经常把握不准方向,得分头寻找好长时间才能找着外公、外婆长眠之地。</p> <p class="ql-block">当外婆百岁之后,那边老人提出:不用再这么麻烦,灵魂早已上天,在心里记得就可以了。于是,我们从每年必去,改成几年一次。是啊!祭扫仅仅是种形式,而心中的追思和不忘,才是久远的怀念。怎么可能忘记外婆的养育之恩呢?她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每件事,每个小食品,都深深烙印在脑子里,心页上,用不着刻意想起,亦时常浮现眼前。</p><p class="ql-block">清明季节里,童年的记忆犹在昨天。我们提着竹筐子去河边、路边或是田野、地畦,姐妹比赛摘艾草、野葱,挖荠菜、马兰头。外婆一般只同意我与小姐一起去,大的二个姐需做家务,是没时间外出潇洒的。傍晚提满满两筐野菜回来,这天的饭菜就比较丰盛了,外婆分类漂洗干净,荠菜、马兰、野葱炒成下饭菜,<span style="font-size:18px;">艾草则留着做艾青团、艾青饺;</span>假如我爸在家的话,他特喜欢吃野菜,说这些都是天然药草,小时在荒山里跑,小病小痛的就靠采摘野草治疗。艾草敷在伤口具有消炎止血作用;荠菜则清热利尿降血压极佳;马兰头可清火治口疮等等。平素沉默寡言的老爸见野菜也变得开心健谈起来,这更增强我们去挖的动力和信心。</p><p class="ql-block">孩子的心思很单纯,世界明净且美丽,一旦做某件事能够获得大人的欢心,家庭的和睦,受到认可和表扬,便是晴天,便会满足,便兴高采烈地去付注全力。小时候看到老爸的笑容真当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某天,一辆满载货物去农场的军用大卡车出事了,超车时撞倒一个小女孩。消息很快传到外婆耳朵里,她担心极了,坐立不安地一次次到门外张望。看到外出挖野菜归来的我们,当头就是一顿臭骂,弄得莫名其妙。记得她指着我们大声吼:咋长得这么笨?出事了也不晓得回家?难道不懂得家里大人有多担心吗?然后,把我们拉进怀里,拍干净我们身上泥土。我外婆啊!就是个急性子的人,也不讲清什么原因,先骂了再说!还不允许孩子顶嘴。我们自然理解她,尊重她!即使有委屈,有理由,也从不强词夺理争辩。</p><p class="ql-block">外婆对传统节日比较讲究,在最穷困潦倒的日子里,也能心灵手巧地变出“戏法”来,给兄弟姐妹做上一口好吃的,哄大家偶尔开心一次。清明节的艾青团,艾青饺就是那时应时应景的美食佳肴,咬上一口便口齿留香,念念不忘。60、70年代物资匮乏,平素没有零食可吃,填饱肚子已然不易,许多人家连吃餐饱饭都觉得奢侈。我家的清明果算得上稀罕之物,外婆总会留几个送亲友。</p><p class="ql-block">外婆从稻区的舅公家换回几斤梗米磨成粉,将艾草煮烂沥水调和米粉,然后做成艾青团和艾青饺二种形式。团是甜的,里面是糖和芝麻馅,由于馅料受到限制,只是象征性地包几个,图个吉利!大多数时候没馅料,干脆不包了;饺是咸的,里面是自家腌制的雪菜,与香干、笋丝炒在一起,数量就比较多。外婆统称为清明果,野菜叫“吃春”。说孩子吃了长身体,变得强壮。</p> <p class="ql-block">咸菜是我家必备的长菜,外婆每年花好多时间做这些家常菜。将雪菜,白菜和芥菜等晒、洗、堆,然后用盐腌在大缸里,还需由男孩子穿雨鞋踩,女孩子就不行!小时我就纳闷:为什么呀?可从来没有搞清楚。腌好咸菜将近一周就可以吃了,放点香干、豆腐皮之类的或加上春笋、茭白等时令蔬菜炒一下,就是爽口入味的佳肴。用糯软的梗米粉包成艾青饺,放在大锅里蒸透<span>焖</span>几分钟出锅,更是引得大家垂涎三尺美食。</p><p class="ql-block">我家啊!有外婆,才有浓浓的传统节日气氛。后来,我离开外婆去城里上学,也就再没吃到过外婆亲手包的清明果了。街上糕团店有的买,看上去青青的,<span>却</span>缺少了浓郁的艾草香。</p><p class="ql-block">近年,我妈住在乡下,几位姐姐清明季节回来祭扫祖先,她们又想起采摘艾草、野菜,按照外婆的方法做上大量艾青团、艾青饺。这是家乡土地上的特产,带着浓浓的乡情,除了上恭祖先,而极大部分带回城里,分享给孩子们吃,大家都说特别清香,美味!这已成为我家的一种习惯,一个念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