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阳春三月,在央视《百家讲坛》上,突然又看见学校领导马博士熟悉的身影。追逐收看了马博士精彩演讲的《大宋名臣一范仲淹》1一10集,更深刻感知了范文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百家讲坛》上,马博土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他用大量史实典故,诠释了世人对范文正公的高度评价:”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为天地立心,为百姓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范公功绩卓然,千秋永恒。马博士用生动事实形象说明范仲淹忠君爱国,捍卫真理丶锄强扶弱,伸张正义的精神境界。范文正公的宁鸣而死、不默而先的伟大志向,又让他成为一代士子的典范和精神领袖,其才,其量,其忠,无人可以比肩。</b></p> <p class="ql-block"><b> 马博士是华南师大中文系教授,多年来潜心研究唐宋文化,出版了《宋代散文史论》丶《北宋儒学与文学》丶《唐宋八大家散文》《中国古代散文思想史》等诸多专著,成果斐然,是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副会长。从2016年开始,马博士开始做客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了《大宋名相赵普》、《宋朝那些人和事》,他以史实典故为根,以研究成果为本,诠释解说了那亇时代的政治风雲,也展现了赵匡胤丶包公、岳飞、王安石丶苏东坡等一代明君丶名仕丶武将的历史功绩,深得广大听众好评。</b></p> <p class="ql-block"><b> 记得初识马博士,还是1997年7月。那一年,我才51岁,被企业"一刀切”后走下三尺讲台,心有种种不甘,于是南下广州谋职。恰逢广州市新华财经学校(广州城市职业技工学校的前身)启航办学,需要管理人员。或是缘分使然,任聘时恰好相遇马博士、张博土,得到他们的赏识认可,我便成了学校的第一亇员工。</b></p><p class="ql-block"><b> 马博士当年还很年轻,三十刚出头,却已是华南师范大学知名的才俊教授。温文尔雅,博学潇洒,风采卓然。他有学者的风度,智者的气质,文人的谈吐,领导的格局。不过,作为同事,马博士又有来自农家子弟固有的纯朴、真诚与善良。他给予别人的,有知识和力量,更有信任和温暖。</b></p> <p class="ql-block"><b> 在马博士、张博士的安排下,1997年7月2日,我开始正式上班。永远记得,那是香港回归后的第二天。学校的招生办公室设在华南理工学校的正门口,为了庆祝我来到广州就获得了工作,胡先生特意带我到华工门口的早餐店吃早餐:一砵咸骨粥,一碟鸡蛋肠粉。这经典的岭南早点美食,却突然让我想起词人苏轼的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我也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广州努力工作,继续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也为丰盈明媚老年的自己。</b></p> <p class="ql-block"><b> 虽然我一心想把工作做好,但面对陌生的招生工作,我还是有些不知所措。于是,马博士手把手教给我招生工作的方法与策略,他告诉我,做好招生工作,电话沟通是主要途径,你需要认真了解每一亇报考的学生,每一亇报考学生也需要深入了解学校和你。因此,爱心、热心、诚心、细心、耐心是招生工作的主要原则,而责任与担当又是招生工作人员的必备素质。这番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不断前行的路,由陌生到熟悉,让我圆满完成了最初的招生工作。</b></p> <p class="ql-block"><b> 招生工作结束后,马搏士和张博士又把学校的管理工作全交给了我。领导的信任与理解,给了我勇气、智慧与力量,我也开始以马搏土张博士为榜樣,认真阅读各类书籍,不断提升自已。我曾承担过常务副校长,以及教务、财务、办公室主任等多项工作,无论在任何岗位上工作,有马博士和张博士作我的坚强后盾,又有知识作精神支撑,我变得更加安定从容。每每遇到困难,马博士常用一句简单的点拨,就能激发出我的灵感,让我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峰回路转,又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十八亇春秋,在马博士的带领下,城市人紧紧把握时代的脉博,牢记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华夏古老文明谱写新篇,为伟大祖国、伟大的党高唱颂歌,为中华文化、人类进歩传承吟唱。我们用粉笔写词,用心灵谱曲,用教鞭指挥,旋律或慷慨激昂,或清新婉转,或荡气回肠。引领一届又一届学生,一起唱响了教育的生命之歌,弹奏出最新最美的教育乐章。城市教育呈现出一幅幅最美的图画,尽展春的绚丽,夏的灿烂,秋的丰硕,冬的温暖。色彩斑斓,万紫千红。</b></p> <p class="ql-block"><b> 从1997年学校开办初期的广州新华财经学校到后来的广州城市职业技工学校,学校历经风雨洗礼,师生共同演绎教学传奇,谱写教育华章。在马博士、张博士、尹校长等一批有知识、有情怀、懂教育的专家学者的带领下,学校践行"内涵发展、特色办学、错位竞争”的办学理念,在教育的晴空中扶摇直上,飞速发展。学校已成为享誉广东的技工母舰,为社会培养出一届届合格的技术工人及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材,很多学生毕业后在各自领域成为行业精英。城市技工,独领风骚。</b></p><p class="ql-block"><b> 而我,在岁月的流逝中,也慢慢变老,2015年,我因病辞职回家养老。但不管我身在何处,学校都是我心中的诗意远方。回乡九年来,学校也没有忘记我,尹校长每年春节前都会带着学校的慰问金、慰问品来新余看望我。这份情意,山高水长。感恩学校,感恩一切美好相遇。广州城市职业技工学校永远是我美好的精神家园,魂牵梦绕,永难相忘。</b></p> <p class="ql-block"><b> 2024年冬月,受学校的邀请,我有幸又回到心心念念的广州城市学校。张博士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学校看望我,嘘寒问暖,馈赠红包,同时委托学生处妥善安排我的住宿行程;尹校长不辞辛苦,特意陪我去从化两亇新校区感受学校的发展前景;薛庆丽、冯斌飞两位老同事专程负责接待我,他们全心全意,牺牲休息时间,协助我作好与学生相聚等各项工作事宜。在学校的每一刻、每一天,我的内心都充盈着感动。</b></p><p class="ql-block"><b> 马博士从北京讲学回到广州,第一时间在"沙东人家”设盛宴欢迎我。他热情洋溢,兴致勃勃,礼赞我是学校的功臣,又高度评价了我的榜样、旗帜作用,还笑称我是黄埔军校最优秀的学员……。想起来,马博士当初敢于在夾缝中办学,也一定具备黄埔军校的精神、气概与胆识。与老同事们叙谈起许多校园往事,心里感慨万端……</b></p> <p class="ql-block"><b> 广州 城市职业技工学校,永远是慰藉我心灵的幸福港湾,是我为之眷恋的精神家园,学校也是一座光芒万丈的灯塔,照亮了我的夕阳晚年。永远祝愿学校繁荣昌盛,飞速发展,创造教育的辉煌。也愿城市学校这艘广州教育的航空母舰,能乘风破浪,高歌远航,走向未来,走向中国,走向世界。</b></p><p class="ql-block"><b> 感谢马博士、张博士、尹校长多年来对我的无私帮助,他们永远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是他们,让我在夕阳暮年中成就了最好的自己。我的快乐,我的幸福,我的荣耀,都在城市学校得到了完美的体现。</b></p> <p class="ql-block"><b> 虎年冬月广州行中许多温暖的画面,也成为我晚年最鲜活的记忆。</b></p> <p class="ql-block">(一)亲人相聚:其乐无穷。</p> <p class="ql-block">(二)与历届学生相见,师生情深。</p> <p class="ql-block">(三)和已是企业家的学生楊校和促膝长谈,感受学生创业的辉煌与艰辛。</p> <p class="ql-block">(四)友人相聚羊城,友谊天长地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