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4月10日上午,在汉口惠济路搭的去古德寺,导航显示距离3.2公里,巧的是司机吴师傅就住古德寺旁的工农兵路,曾就学于与古德寺一墙之隔的武汉13中学,即现在的育才美术高中。</p> <p class="ql-block">在武汉生活60余年,从未去过古德寺。相约同往的发小,却是从1975年起,近10年由汉口杨子街天天骑车到古德寺上班:这里曾经是武汉照相机厂址。值得一提的,是恢复高考后,厂里许多青年工人考上大学,后来是多个行业、机关的佼佼者。</p> <p class="ql-block">步入古德寺,全景尽收眼底。高耸入云的塔楼、精美的雕塑美不胜收,整个建筑群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宗教氛围。这里不仅是一处宗教圣地,更是一片宁静的绿洲,让人暂时忘却城市的喧嚣。</p> <p class="ql-block">东南西北口音的男男女女纷纷来此打卡拍照。古德寺特别在于它虽然是一座佛教寺庙,其建筑外观却融合了中国及东南亚寺庙、欧洲教堂的特点,堪称中国佛寺的奇景,全世界罕见。位于汉口黄浦路上滑坡74号的古德寺历史充满传奇。</p> <p class="ql-block">1877年,汉口解放大道东段、黄浦路北段一带是荒凉的坡地,一位法号隆希(一说隆常)的游方僧在这里建了一座小寺,起名“古德茅蓬”。1909年,隆希法师年事已高,选择昌宏法师作为衣钵传人。昌宏法师接任后扩建寺庙,定名“古德禅寺”,有“心性好古,普度以德”之意。</p> <p class="ql-block">在辛亥革命中,古德寺周边是“阳夏保卫战”的第一战场,战火熊熊,硝烟弥漫,古德寺僧众不畏艰险,奔赴一线,参与救护伤员。战事结束,他们在寺后掩葬了三千多具烈士遗骸。1914年,古德寺获得了湖北籍副总统黎元洪题写“古德寺”竖匾的殊荣。</p> <p class="ql-block">1921年秋,古德寺开始大规模的改建、扩建,我们现在看到的存留下来的寺庙建筑,大多是那个年代留存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期间,古德寺附近多次遭到日军飞机轰炸,禅寺的建筑及寺后菜地中的辛亥革命烈士公墓部分受损。</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期,在昌宏法师的带领下,经过十多年的革新建设,古德寺殿堂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挺拔的大殿、肃穆的廊柱,精美的雕窗、玲珑的塔饰,处处都是先贤智慧的结晶,折射出特有的庄重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1954年,周恩来总理曾陪同印度总理尼赫鲁及女儿甘地等一行九人参观了古德寺。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庙被关闭,成为武汉照相机厂的厂房车间。佛像被毁,后由人民解放军和市公安局进驻。</p> <p class="ql-block">1986年,武汉市政府决定将寺庙土地与建筑归还,因故未能落实。1996年,古德寺获得新生,重新对外开放。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经风雨的古德寺,如今占地近三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汉传佛教寺院,建筑风格大多传承于唐宋,对称布局、砖木结构、黄瓦红柱、飞檐斗拱。而古德寺从外观看,像教堂、像清真寺、又像罗马神庙。</p> <p class="ql-block">禅寺现在主要建筑有:圆通宝殿,天王殿,观音殿,四面佛,附楼等建筑。四面佛是1997年由香港人士从泰国请来的,代表慈悲、仁爱、博爱和公正,成为游客拍照留念的热门景点。</p> <p class="ql-block">核心建筑是圆通宝殿。殿门廊运用了古罗马建筑的结构,内外墙之间是回形步廊和方柱;尖肋拱顶、修长的束柱,使建筑看起来具有哥特式教堂的上升感;主体立面墙上的圆窗和长窗,是基督教堂的建筑样式;屋顶九座佛塔的塔刹,暗合中国道教的“北斗九星、七显二隐”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隐匿在城市高楼中的古德寺,保存着哥特式基督教教堂、罗马式天主教教堂、拜占庭式东正教堂、伊斯兰风格的清真寺风格,作为一座极具特色的寺庙,它和传统寺庙黄瓦红柱、飞檐翘角的大殿迥然不同。</p> <p class="ql-block">据悉,1922年扩建时,意大利的一位工程师参与设计,是在千手观音背后添了幅圣母浮雕。后来,工程师的孙子从罗马找到这里,抱着柱子哭湿整条袖子。</p> <p class="ql-block">漫步禅寺,心存疑惑,为什么会有如此异域建筑风格?建寺的大背景是1861年汉口开埠之后,由传统商业市镇向近代都会的转型过程之中,不仅加强了贸易发展,金融发展,也带来了中西方建筑上的融合与生长。</p> <p class="ql-block">一是古德寺改建期间,恰逢中西文化交流之时。民国初期,一些赴海外学习建筑的留学生学成归来,带来海外不同的建筑风格,而此时古德寺正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中西多种宗教建筑风格作为宗教交流的一种方式,被古德寺采用。</p> <p class="ql-block">二是寺庙建筑中多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寺里没有传统寺庙的对称院落和飞檐翘角,而结合了多种建筑风格,专家光数出来的就有希腊神庙风格、古罗马建筑风格、哥特式教堂风格、道教风格、伊斯兰建筑风格、小乘佛教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因为采用较多的西式建筑风格,所以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采用了当时先进的钢筋混凝土,而不是传统的砖木结构。古德寺历经百年的自然灾害和战争,圆通宝殿却很好地体现了这些风格。</p> <p class="ql-block">三是古德寺僧众的选择。作为武昌起义的发生地,古德寺僧众在起义期间,冒着枪林弹雨对起义军开展了战地救护,古德寺和当时的民国政府建立了很好的交流关系。</p> <p class="ql-block">1919年,古德寺法师让基举贤,推私为公,正式将古德寺的传承规制变更为禅宗始创的丛林制度,改制让古德寺逐渐步入全盛期,使古德寺在随后的重建、扩建中,更容易接纳新的理念、新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庭院中的古德寺显得宁静而神圣,绿树成荫,人们在这里悠闲地散步或坐在长椅上休息。这种宁静的氛围让人不禁放慢脚步,细细品味这里的每一处风景。</p> <p class="ql-block">禅寺面积不大,但仔细欣赏观看,也需要转上小半天。据说,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古德寺的规模比现在要大得多。后来很多建筑和佛像都被砸掉。幸亏圆通宝殿没有被彻底砸毁。</p> <p class="ql-block">古德寺周围是车水马龙的街道和高楼大厦。走进寺庙,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绿树掩映下,鸽子在院子里啄食,阳光透过圆窗洒在地面,给人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一墙之隔的上课钟声,与高架桥上的车流声,混成奇异的和鸣。走出山门回头望去,古德寺的剪影已隐入居民楼丛中,唯有塔尖与对面写字楼的霓虹灯静静对望。</p> <p class="ql-block">如今,古德寺已成为武汉四大佛教丛林之一,与归元寺、宝通寺、莲溪寺齐名,其建筑和文化价值得到广泛认可,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它大胆革新的建筑风貌确实令人眼前一亮,颇为惊叹、震撼。</p> <p class="ql-block">江汉关的钟声随风飘来。我恍惚看见百年前那个清晨:码头汽笛惊飞白鸽,不同肤色的人们带着各自的神明,在这片长江冲积出的土地上,种下了这株混血的菩提。作家马克・吐温曾说:“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p> <p class="ql-block">汉口古德寺现在已经成为各地游客和文艺青年的打卡之地。许多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这里的美景,吸引更多青年、老年朋友前来参观。闹市中的古德寺,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散发着异域的风情,让人不自觉地感受到历史与文化的交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