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老贝家的烽火岁月

阿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海淀区北安河村阳台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北京城区的西北方向,这里层峦叠嶂、古树参天、泉水淙淙,自辽、金到明清两朝,历来是避暑胜地和权贵富豪们闲暇时的居所。</span>在西鹫峰脚下的牛鼻子山山坳里,有一处中西合璧的建筑依山而建的“贝家花园”<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地人称呼这里为“老贝家”。这里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还曾是平西抗日根据地与平津地区医疗物资和人员中转的秘密联络点,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贝家花园原为北安河村闵姓的私产,民国十二年(1923年),法国医生贝熙业租用了此地100年并加以改造,目前属于北京市文物保护体系,由相关政府部门负责管理和维护。<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座半山腰的花园建筑见证了贝熙业与中国半个多世纪的深厚情谊。</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贝熙业生于1872年,法国博尔都大学医学博士毕业,擅长普通医学及普通外科。<span style="font-size:18px;">1913年,贝熙业举家来到北平开办医院,曾任法国驻中国大使馆医官,后来又到协和医院当大夫,</span>还担任过北堂医院院长、燕京大学校医、震旦大学医学院院长等职,<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北平远近闻名的名医,</span>被誉为“白求恩式的医生”。在中国生活了四十多年,1954年才离开北京回法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位令人饱含敬意的贝医生医术精湛,经验丰富、医术高超,为无数病人解除病痛。他的病人里,有袁世凯、黎元洪、徐世昌、曹锟、九世班禅、梅兰芳等政界显要、社会名流。作为总统府医师,出于医生的人道主义精神,他在治疗给弱势群体治疗的时候,通常只收取一点象征性的报酬,对于赤贫者则常常是分文不收,被誉为“济世之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贝家”地处密林之中,远离闹事,环境优雅,空气清新,以欧洲古罗马城堡式结合中式建筑风格而建,全园由三组建筑构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园门外为一座三层西式石砌碉楼,这个碉楼就是当时免费给乡民看病的场所,救助了很多人。碉楼坐西朝东呈四方形,正门上嵌有石匾额一方,上书“济世之医”四字,当地村民感谢贝大夫为民治病而赠送的。城堡坐北向南,建有两层五楹卷棚歇山顶楼阁一座,楼前有水池、藤架、喷泉等。南大房有高高的石台一座,台西靠山,建有坐西朝东歇山顶五楹厅堂一座,此处视野开阔,从台上向山下极目远眺,京西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3年,贝熙业的平静生活遭遇重大变故,发妻病故,小女儿又染上肺病。他深知清新的空气更利于女儿的康复,因此租下了京西阳台山鹫峰脚下的一片山场,建起了这座中西合璧、清净舒适的别墅山庄即“贝家花园”。因贝医生平易近人、乐善好施,附近百姓,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今居所虽已凋败,已和山林融为一体,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但从存留的建筑及整体的格局安排,可想当年四季不同的景致色彩、相聚于此的众多名流曾经的安逸和优雅、治病救人的无私与温暖、而后山有石阶通向看不到的深处,更让人感慨,这后花园的壮阔及神秘!</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贝家花园不仅仅是优美的园林建筑,还凭借着它独特的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优势、且作为不易引起外界怀疑的贝熙业的私人宅邸,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做出重大贡献。</span>贝家花园在抗日战争时期,屡屡成为运送战地急需品、掩护爱国青年学生、共产党干部、国际友人的关键之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位伟大的贝熙业医生曾在这里冒着生命危险开辟的自行车“驼峰航线”,<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分寒暑,奔波跋涉了数十次。</span>七十多岁的他从王府井大甜水井胡同一路单程骑行四十多公里到西山的“老贝家”,再将<span style="font-size:18px;">许多稀缺的药</span>品交给地下党并辗转送至根据地,让北平至晋察冀根据地的药品生命线得以畅通。<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一壮举不仅展现了贝熙业的勇敢和无私,也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物资支持。</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今站在这里,仿佛依稀看见,这位留着白色八字胡的外国老人,在西山的夜色下,经过多个日军关卡,带着救命的药品,风尘仆仆地骑行在蜿蜒的山路上……</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4年,贝熙业携手在中国结缘、志同道合的妻子离开北京,回到法国。<span style="font-size:18px;">时光荏苒,斯人已逝,但他的事迹却一直被流传。</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3年租期百年已到的贝家花园,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草木青绿之际,驻<span style="font-size:18px;">足作为中法人文交流基地的“老贝家”这个缅怀贝熙业医生的场所</span>,园内保留的几幢建筑和贝大夫从法国带回的树种、亲手种植的橡树已森林,那茂密的开满花朵的树木,见证了当年的惊心动魄、战火纷飞以及留存了几十年的中国情缘、烽火岁月。也深深<span style="font-size:18px;">体会感知他所说的“我所做的是一位中国爱国者的行为”,</span>感恩与铭记济世医生的博爱与仁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