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海如湖

Wzhm王志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爱沙尼亚沿海有二千多个岛屿,其中最大的是萨列玛岛,它有2600多平方公里,岛上有欧洲著名的中世纪建筑,也是波罗的海保存最完好的防御性古堡“库雷萨雷古堡”Kuressaare Castle)。</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回味塔林老城区鹅卵石铺成的街面,赭红色错落层叠的瓦顶,13世纪圣奥拉夫教堂高高的尖塔,还有那风化的墙砖上沁着的盐霜。行程就匆忙将我们带进了萨列玛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塔林上城区的观光平台上我们可以远远眺望到蔚蓝色的波罗的海。但是,当我们坐车来到渡船码头时,海水泛着浅黄色。直到渡船行驶到海的中央,也没有见到一絲海的蓝色。海面上风很大,翻滚的波涛如同大海,但看起来更像一片湖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同一片波罗的海,海水的颜色却是不一样的。导游说,这是因为海的周边有大量的淡水河水注入,並夾带着大量泥沙,所以海水的颜色变了。如果用手指蘸水㖭一下,味道也是淡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萨列玛岛上人口稀少,森林和土地资源丰富,島上多是低矮的中世纪式的平层建筑,有保存完好的木质结构的农舍和小型别墅式的住宅,展现着非常质朴的小城风貌,环境静谧而优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岛上的古堡呈对称的方形,周围有一圈高高的土墙,土墙外面自然形成一道天然的护城河。整个环境呈现着中世纪传承与自然奇观的交织和融合。堡内的建筑呈哥特式与巴洛克式的混合特点。其实我也不懂,听了介绍觉得很神秘,看着也觉得很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古堡内的墙上陈列着许多野生动物的标本,阴森而凶猛,那是当年古堡主人的猎物。据导游介绍,这是为了颂扬当地民族有仇必报的骑士精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对参观这些东西没有多大兴趣,在大家爬上古堡搁楼尖顶的时候,我去登上了古堡的围墙。路上遇到二位当地居民。擦肩而过的时候他们都报以温心的微笑。这使我想起,这二天无论在窄小的电挮里,在门口,在路上,在船上……,见到爱沙尼亚人时,他们都非常有礼貌,对视中都带着微笑,爱沙尼亚人大多很漂亮,在他(她)们英俊的脸庞上透出的微笑,带着真诚、友善和温暖,没有欧洲一些人脸上显露出来的那种自以为是和傲慢。这是一个善良的民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使我想到这次行程中不能迴避的另一个问题: 这样一个古老而弱小的善良的民族,为什么会对苏俄充滿了仇恨?这是因为西方颜色革命的鼓惑?是他们政治家的愚蠢?是爱沙尼亚对苏俄人性的背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导游说,爱沙尼亚属于北欧地区,常年气温较低。原来他们都是使用俄罗斯的天然气,因为距离很近所以价格特别便宜。俄乌战争以后,他们不再购买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电力,现在宁可花高价从美国和其他国家进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觉得这些矛盾的根源来源于历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波罗的海三国与俄罗斯之间有着历史的深仇大恨,他们之间的历史怨仇甚至更甚于日韩或中日之间的矛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十三世纪开始,丹麦、瑞典、德国等外国势力就如同潮水般地涌入波罗的海三国,外族的铁蹄踏破了这片土地的宁静。18世纪初,沙俄的扩张将爱沙尼亚等三国纳入了自己的版图,实施了长达二百多年的统治。使得这片土地上的文化、语言、信仰、宗教发生了激烈碰撞和深刻变化。但是,对这些国家带来最巨大的创伤和惨绝人寰的悲痛记忆的是苏联。历史的阴云至今还在三国的上空弥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17年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宣告了沙俄帝国的灭亡。1918年,爱沙尼亚等国相继宣布独立。但是,仅仅20年后。1940年,根据苏联和德国秘密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武力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建立傀儡政权。并且立即对前20年独立期间的反苏言行进行疯狂清算。大批知识分子、社会精英、军警被残杀和清洗。从1941年至1949年,苏联对三国实施两次大规模人口清洗,约20万人被流放至西伯利亚,其中爱沙尼亚损失了近10%的人口。数万人员死于流放途中,其余绝大多数死于西伯利亚的严寒和饥荒。三国的文化遗产和宗教信仰也受到无情的破坏、摧残和压制。遭受种族清洗和文化灭绝的血海深仇,三国的民众怎能忘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89年,当庞大的苏维埃政权轰然解体的时候,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相继通过和平手段宣布独立,并且迅速倒向西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89年8月23日,波罗的海三国上演了一场轰动世界的手拉手活动。总人口仅有700多万的三个国家,有200多万人走上公路,其中有老人有孩子,有社会精英也有平民百姓。他们从立陶宛首都开始一直到爱沙尼亚首都塔林,跨越国境,在600多公里的高速和普通公路上,手拉着手牵起连绵不断的人链,进行庆祝和示威。如果加上活动的后勤组织人员,三国几乎毕尽举国之力参与了活动。这是愤怒的民意的宣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活动中,三国人民还同声唱响同一首歌《波罗的海之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个姐妹的面孔,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被巨浪拍岸的噪声弄得充满褶皱。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个国家在这里战斗了几个世纪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最终还是牺牲了古老的荣誉。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当钟声在塔中响起时,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大海被自由意志所占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为了保护自己的前途与命运,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姐妹现在醒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唤醒波罗的海国家,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此情此景,如今回想起来也令人泪奔!</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地缘政治的反复绞杀中,波罗的海三国在历史上始终处于弱者的地位。他们渴望和平、自由、独立的呼声,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微弱而坚韧。他们能在这样的历史境遇中坚守自己的民族信念,坚韧不拔地追求独立,自由和幸福,他们值得尊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写于2025年4月11日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在波罗的海的渡轮上</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