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而神奇有趣的科学活动最能引起孩子的探究欲望。为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目标要求,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提升教师科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能力,径河启星幼儿园于2025年4月8日-9日,开展了科学领域优质活动评比活动。</p> 活动展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中,老师们围绕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及教育指导要点,以小,中,大班年龄段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和操作环节,为大家呈现了一节节丰富有趣的科学探索活动,引领孩子们深度思考,充分感受科学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老师们的精彩表现吧!</p> 小班组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小一班牟芳芳《数数蛋宝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构建“数数蛋宝宝”这一贴近幼儿生活、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活动运用丰富的教具和游戏化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幼儿掌握5以内的点数技能,理解数的形成,引导幼儿学会按物取数、按数取物。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体验,促进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而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小一班蔡梦婕老师《图形大拼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蔡老师通过系统、有趣的方式,帮助幼儿深入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这四种基本图形。通过巩固对图形特点的认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分析图形,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专注力。在图形拼贴环节,幼儿需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图形组合拼出物体,这能有效锻炼他们的手部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同时,鼓励幼儿进行创意拼贴,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让幼儿在自由拼搭中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想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小二班卫依杨老师《爱跳的棉花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方位概念,但小班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知尚处于萌芽阶段,常出现混淆与错误。卫老师此次活动围绕“上下、里外、前后”设计,通过情境游戏、实物操作、互动问答等形式,将抽象方位知识转化为具体、有趣的体验。如利用玩具小火车钻山洞、躲箱子等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观察探索中感知方位变化,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为后续学习空间几何、理解生活指令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其逐步建立清晰的空间方位概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小二班周敬老师《种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周老师在小班数学教学活动中,融入ABC规律排序的内容,通过趣味性的活动,激发幼儿对数学规律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引导幼儿观察、比较ABC字母的顺序,培养他们初步的排序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p> 中班组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一班胡张锐老师《5以内的相邻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中班幼儿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数量的感知逐步从实物操作转向符号理解。胡老师的活动紧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的目标,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相邻数之间的规律(即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比后一个数少1),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相邻数"这一概念,帮助幼儿建立数序关系(如2、3、4之间的前后关联),为后续的加减法学习奠定基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一班解玉彤老师《认识单双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数学认知领域指出,中班幼儿应“能感知和发现常见事物的数量特征,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单双数是数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续学习奇偶性、分组活动的基础。解老师此次活动通过生活化情境和操作性游戏,帮助幼儿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达成以下核心目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二班赵雯惠老师《环形计数大挑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中班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数量关系和空间方位的理解逐渐从直观感知向抽象逻辑过渡。环形计数(如圆圈排队、环形排列的物品计数)是幼儿接触循环规律和空间方位的重要载体,但传统直线计数易受起点干扰,环形结构需结合循环起点识别和空间位置对应能力,为此赵老师设计了本次活动激发幼儿计数的兴趣,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用确定起点、按顺序数数的方法进行环形计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二班张一玲老师《小刺猬的项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张老师以“小刺猬帮助动物朋友”的故事情境为载体,引导幼儿在解决交友困境的过程中,发现规律不仅存在于单一特征(如颜色),更可以延伸至大小、形状等多维度组合,为后续数学思维发展奠定基础。</p> 大班组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一班普利利老师《看电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指南中提出:“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基于大班幼儿对“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已有初步认知,普老师设计了本节数学活动《看电影》,让幼儿在游戏中加深对“排”和“座”的理解。从“认识座位号”“辨别座位号”“制作座位号”“寻找座位号”等环节,引导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感知数字的有用和有趣,让他们在体验数学活动乐趣的同时,社会认知能力得到发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一班曾诚老师《图形的分割与组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图形随处可见,太阳是圆形,饼干有三角形和正方形,图形的变换源于生活,幼儿十分熟悉。今天,曾老师带领大一班的孩子们走进了神奇的图形世界。在数学活动《图形分割与组合》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图形游戏,认真地探索图形分割与组合的奥秘,通过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变图形和制作图形粘贴画等一系列的操作过程,感知图形之间的分割与组合的关系,感受图形变化的乐趣。他们创造性地将正方形分割成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图形,又将图形组合起来,发挥想象力让图形变成各种各样的创意形象,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发展。在有趣的游戏体验和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图形的奥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二班丁山老师《拉布拉哆巡逻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能充分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丁老师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啦咘啦哆警长招募警员巡逻”的情境导入,通过故事引导和任务设置,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引导幼儿通过旋转、平移、组合图形的操作,深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增强空间方位感知,帮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体验到了探索和成功的乐趣,为其日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二班张愿老师《认识时钟整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张老师此次活动的重点是在了解时针运转规律的基础上认识整点,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帮助幼儿培养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p> 研讨提升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学活动结束后,参赛教师从学情分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重难点,通过教学效果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发现问题,找到不足。园长对本次优质活动评比进行总结,希望老师们能够以此次优质活动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努力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优质活动评比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展示风采的平台,教师们对科学领域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明确了科学领域教学的方向和方法。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将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提升科学领域教育教学质量,为幼儿的科学素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