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元联围龙屋

冰糖葫芦

<p class="ql-block">围龙屋,俗称“土楼”,是客家人居住建筑的特色,是中华民居五大特色之一,揭东白塔元联村就有一座围龙屋。白塔元联村是由元埔村、油麻山与坡顶湖三个自然村合成的行政村。</p> <p class="ql-block">元埔创村时,这里有个小墟集。因为地理位置优越,既有龙尾山区特产,又有小河通达榕江,附近名刹寺院,墟集生意很兴隆,名叫“银埠墟”。</p> <p class="ql-block">元埔邱氏来此创村名为“银埠村”,后来因为“银”与“元”谐音,义又相同,并且墟集已停,村落又建于一片平埔之上,便改村名为“元埔”。据《元埔邱氏族谱》所载:“始祖见阳公同弟妇关妈及三弟兴吾公,约于明朝天启丁卯年(1627)从饶平县岩上镇大坪村迁来元埔创立新寨”。《揭阳地名志》则写是创于元朝大德年间。</p> <p class="ql-block">元埔邱氏,居饶平县岩上镇时,是属于客家人。客家围龙屋墙高壁厚,固似堡垒。</p> <p class="ql-block">邱氏至第三代经济富裕,人丁兴旺,于清朝康熙初年,为不忘先祖本源,防御灾害外敌,同居围屋安全守护,后辈子孙团结一心,遂建起了元埔的围龙屋。</p> <p class="ql-block">围龙屋外墙成一个圆柱体,如同一座古代城堡,把全寨民居围在一起。只留一个大门出入,门高2.5米,宽1.5米,门顶上悬挂着一个圆形的雄狮头饰,张牙睁眼,形象威武。头饰右上边上有一个小八卦图,寨门红底金字嵌字联“圆月千里照,楼台万里春”,门神香筒设计南瓜的造型,金黄的南瓜是丰收的象征,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据说,元埔村所在属于猪地,大门所向的几个村落,则是“五虎落平阳”之地,猪也是老虎喜欢捕食之物,为确保村庄平安无事,故以狮头饰于大门之上抵拒老虎。</p> <p class="ql-block">围屋上下两层,外墙高5、6米,基宽2.5米,是用砂土微湿后夯成的,坚固耐用。</p> <p class="ql-block">围屋内留有许多空地、阳埕、通道、回廊,内埕左侧有一口饮用井,井口不锈钢框盖上锁,现存完好痕迹可见原来井口很阔,外围还铺设功能性的小沟条石,仔细一看外观造型如一只长寿龟,也方便使用。中午时分阳光灿烂,几个没有上锁的房间有些搁置着老式家用杂物,每个房屋上下都有小方窗通风透光,在外墙看起来整齐讲究。</p> <p class="ql-block">绕着围龙屋内外兜了一圈,咀嚼走过千山万水的一段沧桑,一段辉煌,一段遥远的寂寞。这里人去楼空芳菲疏闲,白墙黒瓦,三几排老农菜蔬,没有花木映衬,只有寨前方池与之相互牵挂,尘嚣之外遗世独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