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轮第一小学再次荣获四川省陶研会“巴蜀卓越课程”“巴蜀读书人物”两项荣誉。

唥喖尫孖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1日,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做温暖而温馨的乡村教育高县实践”现场推介会暨“卓越课程”高峰论坛在“乌蒙西下三千里,僰道南来第一城”的宜宾高县举行。广元市利州区宝轮第一小学《玩转粘土》课程荣获“巴蜀卓越课程”,孙水仙老师荣获“巴蜀教育读书人物”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这是继上一届省陶研会授予我校巴蜀书香校园,郭小芬为巴蜀教育读书人物之后,又一次获得省陶研会的集体和个人表扬。</p> 巴蜀卓越课程《玩转粘土》 <p class="ql-block">广元市利州区宝轮第一小学自2016年秋开始,构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玩转粘土》美术校本课程,并打造了“玩转粘土”艺术工作坊。</p> <p class="ql-block">● 课程理念: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打造幸福教育”为办学理念,创设让儿童在玩乐中学习,在赏析和制作中把握作品造型特点的美术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艺术兴趣,促进艺术特长发展,提升艺术素养。</p><p class="ql-block">‍● 课程特色:将超轻粘土与废旧物品二次利用相结合,学生把塑料瓶、易拉罐等废旧物品,用黑色超轻粘土制作,再用金银铜丙烯颜料上色,制成仿铜工艺花瓶、装饰柱等。仿铜浮雕是该课程的特色项目,学生通过切、揉、搓、捏等手法造型粘土,最后刷金属丙烯颜料,做成立体感和装饰性强的工艺品。</p><p class="ql-block">‍● 教学方式:课堂上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少讲授,多指导学生练习和动手,给予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兴趣,发掘其潜能。还以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载体,挖掘粘土文化艺术的科技含量,结合学生特点补充科普新知识和科技研究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p> <p class="ql-block">● 课程成果:该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其成果得到了家长与社会的赞誉。学校先后被评为“广元市优秀艺术团”,学生的粘土作品多次在市、区比赛中获奖,部分作品还发表在《少儿画苑》等报刊杂志。教师撰写的相关案例和论文也荣获省、市一等奖。工作坊参与省市区级多次现场展演并获奖,如在四川省广元市第九届、第十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都获得利州区一等奖、广元市一等奖,参加四川省第十一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暨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四川现场展演荣获四川省二等奖。</p> 巴蜀教育读书人物-孙水仙 <p class="ql-block">孙水仙老师是广元市利州区宝轮第一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长期致力于阅读教学探索与推广。</p> <p class="ql-block">● 理论学习:2014年暑假,她为了给孩子们探寻储存幸福的教育方式,网购语文教学理论书籍,闭关苦读。期间采用多种读书方法克服瞌睡难题,如变换坐姿、抄写勾画内容等,连女儿都觉得她看书“太疯狂”。</p> <p class="ql-block">● 阅读推广:她大力推动学生阅读,在她的引导下,班级学生阅读成效显著。在一次统考中,六年级语文成绩最高的几位同学,几乎都来自她的班级。</p> <p class="ql-block">● 传统文化教育:她善于通过趣味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课堂上以绘本《我家是动物园》启发学生,让学生对十二生肖产生浓厚兴趣,还分享自己与属相的故事。之后进一步拓展传统文化知识,介绍风筝、龙舟、汤圆、春联、剪纸等内容,顺势将语文课改成剪纸课,激发学生兴趣。</p><p class="ql-block">‍● 班级养花:她带着孩子们养花养草一年多,目的包括大胆创意、美化教室,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孩子从花草身上感悟精神。例如,她看到教室讲台上被遗弃的枯藤蔓,从中发现仍有生命迹象的小藤,借此培养孩子对生命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她精心挑选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优质书籍,并在班级中设立了图书角,方便学生随时借阅。</p><p class="ql-block">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孙水仙会定期组织阅读分享会,让学生们有机会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p><p class="ql-block">她还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通过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p><p class="ql-block">此外,孙水仙会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倡导家长在家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共同培养阅读习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