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垛庄镇。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经过浴血奋战于孟良崮,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及援军一部,共32000余人 ,扭转了华东乃至全国的战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位于孟良崮旅游区内孟良崮山顶。由战役纪念馆、烈士陵园、战役遗址区、雕塑园四部分组成。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1984年为纪念著名的孟良崮战役而建。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高度为19.47米,象征着孟良崮战役发生在1947年,整个外形是两个红色三角形战旗,形成孟良崮大崮顶山形,红色代表着红色革命, 纪念馆前面的台阶也是47个台阶,寓意也是象征孟良崮战役发生在1947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纪念馆先后被任命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被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等30多个单位选作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山东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0年12月入选《第四批国家三级博物馆名单》。</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前陈毅与粟裕塑像</p> <p class="ql-block">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于1947年5月13日至16日在山东蒙阴县孟良崮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次山地运动歼灭战。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第七十四师被完全消灭。这次战役严重挫败了国民党蒋介石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粉碎了国民党的“鲁中决战”计划,是扭转华东战局的关键一战,极大地震动了蒋军内部,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胜利信心,人民解放军由此开始赢得战争主动权,有力推动了全国解放战争发展进程。</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和平建国。而国民党统治集团自恃实力,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八个月内歼敌71万余人,迫使国民党军放弃全面进攻,实施对陕北和山东的重点进攻,将主要兵力集中到陕北和山东战场。面对国民党军“密集靠拢、逐步推进”的战法,山东战场陈毅、粟裕等将帅采取灵活调动、分散打击敌人的战略战术,主动应对国民党对山东战区的重点进攻。</p> <p class="ql-block">1947年2月1日,遵照中央军委命令,山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山东军区主力部队合编为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和前委书记,粟裕任副司令员,谭震林任副政委,陈士榘任参谋长。</p> <p class="ql-block">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华野1943年3月初开始在淄博地区和胶济铁路沿线进行了一个月的整训。图为华野部分首长合影。左起陈毅、谭震林、刘瑞龙、粟裕。</p> <p class="ql-block">华野前委在山东淄博大矿地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军委《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的指示,为迎击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做好充分准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孟良崮战役前 ,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宿北大捷、鲁南大捷、莱芜大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7年4月,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的国民党重兵向鲁中山区推进。华东野战军主力主动东撤,集结于莱芜、新泰、蒙阴以东地区。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在两翼配合下,不待友邻兵团统一行动,向坦埠以南进攻。华东野战军一,八纵队隐蔽楔入七十四师与配合部队的结合部,将其割裂包围于孟良崮的狭小地域。整编七十四师被围后,坚守待援。国民党军10个整编师(军)分路向孟良崮驰援,企图与华野主力在孟良崮进行决战。华野主攻部队则对被围之敌加速猛攻,双方对孟良崮附近制高点进行反复争夺,战况空前激烈。国民党各路援军被解放军阻援部队拖住。5月16日,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党王牌整编七十四师等部队3万余人,击毙师长张灵甫。</p> <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国民党军以精锐主力整编十一师、整编七十四师、五军为主干 ,编成三个兵团,另加两个绥靖区,集结了24个整编师进攻山东,制定了“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作战方针,做弧形一线式推进,以图寻找华野主力作战,或逼迫华野北渡黄河。</p> <p class="ql-block">由于国民党军一直保持稳扎稳打,梯次推进的战术,华野难以捕捉到战机,陈毅、粟裕焦急万分,提出分兵南下扰敌后方的设想。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指示华野要沉住气,持重战机。蒋介石认为华野已“攻势疲惫”,下令全线进攻。汤恩伯更是改变稳扎稳打的战法,以整编七十四师为骨干,对华野实施中央突破。面对战机,陈毅、粟裕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英雄气概,决定兵行险着“猛虎掏心”以中央突破对中央突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华野主力撤至莱芜、新泰、蒙阴以东地区。让敌军放胆前进,待机歼灭之。第一纵队、第七纵队停止南下,已经南下的六纵队隐伏鲁南,待命配合主力作战,摆开阵势待机。</p> <p class="ql-block">国民党蒋介石对山东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后,其统帅部队从徐州、郑州两个绥靖公署调集四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人的兵力用于这个地区。蒋介石妄想速战速决,令顾祝同限5月初“打掉陈、粟主力”。蒋介石得知华野主力东移,错误地判断华野“攻势疲惫”,于是决定“跟踪进剿”,并且把“稳扎稳打”的战法改为“稳扎猛打”,“逐步推进”改为“全线急进”,企图围歼华野主力于沂蒙山区。国民党的《中央日报》为此狂呼“雄师北指,气吞沂蒙”。这样以来,国民党军队密集靠拢的态势很快发生变化。</p> <p class="ql-block">5月10日,华野得悉国民党七军和整编四十八师先头部队侵犯沂水的动向 。鉴于这两支部队位于敌军最右翼,比较孤立,华野决心以主力歼灭该敌,并相机打援。一面命令部队向预定战场开进,一面上报中共中央军委,同时密切注意敌情动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月11日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向坦埠以南华野九纵队阵地进攻。敌人的这一行动引起了粟裕的高度重视,特令情报部门尽快查明敌人的作战部署。</p> <p class="ql-block">5月11日晚,华野截获汤恩伯兵团的作战部署,正面进攻的整编七十四师现已稍形突出,相对孤立。</p> <p class="ql-block">5月13日陈、粟向中央军委报告围歼七十四师的决心和计划。军委复电同意歼击七十四师的计划。</p> <p class="ql-block">孟良崮战役前线指挥所旧址。位于蒙阴县坦埠以西云头崮下的“老君洞”。陈毅、粟裕在此指挥孟良崮战役,后该洞也被当地群众称为“将军洞”。</p> <p class="ql-block">5月13日黄昏战役打响,华野四纵队、九纵队对整编七十四师正面突击,一纵队、八纵队从两翼穿插分割,二、三、七、十纵队对其他国民党部队展开牵制阻击。15日拂晓六纵队星夜飞兵,攻占垛庄,完成对整编七十四师的合围。而国民党军十个整编师(军)对华野形成反包围之势 ,以图里应外合,实施决战。16日凌晨华野发起最后攻势,主攻部队先后会师于孟良崮、大崮顶等山峰,战至下午5时,彻底消灭了国民党王牌军整编七十四师。</p> <p class="ql-block">13日黄昏孟良崮战役打响后,正面华野四、九纵队经过激战,于14日拂晓占领了孟良崮以北主要村庄。一、八纵队从侧翼隐蔽穿插合围,至14日上午10时,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判明华野有围歼自己的意图,立即开始向南退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华野一纵队从整编二十五师与整编七十四师结合部向南穿插,于14日上午抢占了界牌以西的天马山、哈嗼崮等要点,切断了敌军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六纵队提前于14日晨赶到预定地点,15日凌晨歼灭整编七十四师驻守垛庄的一个加强战斗辎重连,汤恩伯也对垛庄格外重视,专门命令加强守备,可是张灵甫派往垛庄的加强守备的部队1000余人在路上就被六纵队击溃。六纵队占领垛庄后,相机夺取附近要点 ,与一、八纵队打通联系,完成合围。随即加入对整编七十四师的强攻。张灵甫则被迫丢掉重型辎重装备,退缩孟良崮、芦山地区固守待援。</p> <p class="ql-block">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被围困后,蒋介石自以为整编七十四师战斗力强,又处在有利地形,且左右援军较靠近,便命十个师的国民党军全力增援,以图里应外合,夹击华野。国民党军近者不足十公里,远者一至两日行程。华野阻援部队誓死坚守阻援阵地,始终不动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华野十纵队钳制莱芜国民党军五军,阻其南援;三纵队主力进入蒙阴以西,阻击国民党军整编第十一师东援;七纵队阻击国民党七军、整编第四十八师北援;二纵队在驱逐界湖、小枣庄敌军后,继续向西南压迫整编八十三师,并向东南对国民党七军、整编四十八师侧翼出击。鲁南及滨海地方武装迫近临沂,严重威胁敌人后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华野六纵队十六师四十八团奉命抢占垛庄西南方的黄崖山。国民党整编二十五师也急于抢占该山。48团先头部队到达山顶时,只早了几分钟,距离上只差30米。该团立即投入战斗打退敌人。虽然在蒋介石的严令下, 整编二十五师拼命增援,但始终未能突破防线。在孟良崮战役总结报告中说:“伟大的歼灭战离不开主攻和阻击!”</p> <p class="ql-block">“攻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5月15日华野发起总攻。16日下午各路大军猛攻整编七十四师最后一道防线,几乎每一座山头都要经过反复冲杀和争夺。国民党军先后出动飞机493架次,进行侦察搜索,空投支援,狂轰滥炸。华野将士前赴后继,敢打敢拼,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山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6日下午2时,华野一、四、六、九纵队猛攻孟良崮600高地。绝望中的张灵甫命令参谋长魏振钺率1000余人冲到山腰抵抗。华野九纵队七十三团团长兼政委孙同盛指挥该团与六纵队特务团、一纵队和四纵队各一个团与敌展开激战,将敌歼灭,生俘敌参谋长魏振钺。在迫近整编七十四师指挥所在的山洞时,六纵队特务团一营三连指导员邵至汉冲在最前面,胸部中弹,血流如注。他支撑着身子靠在山崖上,挥手高喊“冲啊!…冲上山洞!”直至英勇牺牲。华野将士们奋不顾身,逼近整编七十四师指挥所山洞口,集中火力,猛烈射击,将张灵甫击毙。</p> <p class="ql-block">5月16日上午,孟良崮战役正激烈的时刻,华野炮兵连长施夫俊接到上级命令,立即摧毁整编八十三师刘家河粮店里的一个团指挥所。战机稍纵即逝,粮店在村中的具体位置却不得而知。正当施连长心急如焚时,一位老大娘不惧炮火来到阵地上,她向连长指点粮店的确切位置,施连长才得以指挥炮兵摧毁了目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紧张的战斗中,施连长焦急的心情及这位沂蒙老大娘毫无畏惧、同仇敌忾的眼神和表情跃然纸上。老大娘仿佛在说;“敌人就在那里!”而这一时刻随着这幅经典的战地照片,化为了历史的永恒。</p> <p class="ql-block">参加孟良崮战役的解放军华野将领。</p> <p class="ql-block">孟良崮战役胜利后,陈毅兴奋地赋诗一首《孟良崮大捷》。</p> <p class="ql-block">良崮战役中华东野战军战斗序列表</p> <p class="ql-block">孟良崮战役的辉煌胜利,影响深远。解放区军民欢庆胜利,各新闻媒体都刊登了孟良崮大捷的胜利消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孟良崮战役沉重打击了蒋介石的最精锐部队,挫败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极大地震惊了国民党内部,瓦解了蒋军斗志;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胜利信心,吹响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冲锋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中共中央华东局,山东省参议会、省政府,冀鲁豫军区等发电祝贺,山东解放区党政军民欢欣鼓舞,士气高涨。而国民党军内部受到极大震惊,蒋介石痛心疾首,认为此次失败“真是空前的大损失,能不令人哀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战争的胜负不仅是作战双方兵力和经济实力的较量,而且是民心和民力的较量,民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根本的因素。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在孟良崮战役中,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全民支前、全程支前 、全力支前、全面支前,“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涌现出了无数支前先进集体和英雄模范,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血与火的战争中铸就的沂蒙精神,生动地诠释了我们党、人民军队和老区群众的水乳交融、 生死与共,也雄辩地证明了,“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解放区各级党组织政府,按照中共华东局指示,普遍建立了支前的领导体系和指挥体系,加强对支前工作的组织领导,开展广泛深入细致的政治动员,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支援战争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正如华东支前总结会在《三年支前总结》中所讲的“山东人民的支援工作是随着形势发展,在党的正确领导与政府的具体组织推动逐步取得人民支持战争经验的情况下进行的”。</p> <p class="ql-block">翻身的沂蒙人民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踊跃参军参战,到处都有干部带头、父母送子、妻子送郎、兄弟相争及亲友联袂入伍的动人情景。“到前线去,到主力去”,“反蒋保田,杀敌立功”是他们发自肺腑的心声。广大民兵配合主力部队英勇参战,打击、袭扰、迷惑疲惫敌人,为部队当向导,搞运输,看押俘虏,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沂蒙人民把自己的亲人送到主力部队去,他们为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p> <p class="ql-block">地方武装部队和民兵积极配合主力部队作战。</p> <p class="ql-block">“一切为了战役,一切服从战役,一切为了胜利”。沂蒙人民男女老少齐上阵, 要人出人,要粮出粮。“大军连营七百里,家家灯火到天明”。呈现出独轮车车轮滚滚,担架队浩浩荡荡的火热支前场面。战争时期的沂蒙人民对子弟兵倾注了最质朴而深厚的情感。以红嫂为代表的沂蒙乡亲照料伤员比亲生儿子还要贴心,比亲生父母还要细致,其间蕴含的真情挚爱感天动地。为了救治伤员倾其所有,甚至不惜生命,为了革命胜利,为了子弟兵早日养好伤,沂蒙人民用汗水、乳汁,甚至鲜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颂歌。</p> <p class="ql-block">支前民工将运输粮食的独轮车隐藏在树林里。</p> <p class="ql-block">在孟良崮战役期间,鲁中区训练了1000多名爆炸能手,组成60多个爆炸破袭队,埋设大量地雷,配合主力作战。鲁南地方武装扫清临淄公路两侧蒋军,控制公路100余里,收复百余村庄,直逼敌军汤恩伯集团总部,切断蒋军三大补给线中的两条,钳制敌人四个旅不能增援孟良崮 。滨海区地方武装全月作战60余次,毙、伤、俘敌1500余人,控制200余座村庄。蒙阴县、区地方武装,有的直接参战,有的跟随主力部队执行战勤任务。</p> <p class="ql-block">粟裕在他的回忆录中说:“临沂地区的人民给部队以热烈的欢迎和无微不至的亲切关怀、照顾,那种深情厚谊,鱼水之情使全体指战员感到无比温暖。人民群众宁肯自己吃糠、吃地瓜叶甚至是树叶、野菜充饥,也要把小麦、小米、高粱做好煎饼送到部队。宿营时有的群众把刚结婚的新房騰给我们,妇救会、识字班的妇女到各班去问寒问暖 ,抢着洗衣服、鞋袜。许多老大娘把自己赖以换取油盐的鸡蛋拿出来,甚至杀掉老母鸡送给部队的伤病员”。</p> <p class="ql-block">宋丙峰(1929—2020)蒙阴县坦埠区下东门村人,1946年入党,任妇女主任。动员参军时她说:“谁去当兵,我就跟着谁,谁先报名我第一个嫁给谁!”她信守诺言,嫁给了村里第一个参军并光荣负伤复员回乡的青年阚世芝。</p> <p class="ql-block">李凤兰(1928—2008)蒙阴县城郊区李家保德人。18岁时与东关村的青年王玉德定了婚,预订次年十月结婚,当年八月未婚夫参加解放军上了前线。19岁时按当地风俗由婆家嫂子女扮男装,怀抱一只大公鸡陪李凤兰拜堂。12年后他没有等到丈夫的归来,等到的却是一张烈士证书。后来有人劝她改嫁,她说:“我若改嫁,这个家就散了”。她终生没有再嫁。被称为“永远的新娘”。</p> <p class="ql-block">杨化彩,蒙阴县野店区闫庄村一位普通农妇,与四岁的儿子相依为命,家里一贫如洗。接到做军鞋的任务后,她从唯一的褂子上扯下大襟用来做军鞋的鞋面。到了收鞋的时间,儿子抱着四双军鞋,穿着盖不过肚脐的小褂,依偎在妈妈身旁,许久舍不得把鞋放下。村里人都知道,这孩子长这么大还没穿过一双鞋呢!</p> <p class="ql-block">沂蒙支前六姐妹。</p> <p class="ql-block">董力生(1922至…1990)江苏赣榆人。解放战争时期在村里第一个报名参加支前担架队,是全县担架团成员中唯一的女性。孟良崮战役中,她带领担架队绕行几百里,深入前线阵地救伤员。抬担架时总是抬“闷杠”(即后面两个人中的前者,看不见路,但有利于观察伤员)被中共中央华东局授予“担架英雄”称号,并荣立特等功。后参加了1949年全国第一届妇代会,曾受到毛泽东、斯大林、金日成的接见。</p> <p class="ql-block">王西英,莒县大王标东村人,1917年生,1943年入党,任村妇救会长,一心扑在支前上,两个儿子夭折。她剪了头发做成发套,敌人来了为女战士化妆。孟良崮战役时,家里一次住了30多名伤员,她洗军衣,做军鞋,熬小米粥喂伤员,最脏的血衣自己洗。她说:“同志们为咱打天下,命都不要了,咱还在乎什么!”</p> <p class="ql-block">迟浩田回忆:当年在沂蒙山区参加战斗并负伤,被沂蒙妇女用乳汁救了过来。解放后,他曾八次来沂蒙寻找救命恩人,终未能如愿。当年的大姐、大嫂们拉着他的手说:“别找了,大兄弟,这样的事在我们这里太多了,谁没救过咱队伍上的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孟良崮战役中,华东野战军不畏强敌,敢打必胜,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有2043人献出了宝贵生命,9000多人光荣负伤,地方武装、民兵组织积极配合作战,人民群众踊跃支前,涌现出许多英模群体、战斗英雄和功臣,为孟良崮战役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的英名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p> <p class="ql-block">英雄团长黄兢,安徽省肥东县人,1921年生。1938年3月参加新四军,同年9月入党。孟良崮战役时任四纵队十师三十团副团长,身负重伤被送到医院,把医生准备给自己输的血浆让给其他重伤员,终因失血过多而牺牲,是华野在本次战役中牺牲的级别最高的指挥员。</p> <p class="ql-block">侦察英雄齐进虎,山东荣城人,1926年生,1945年参加八路军,次年入党。孟良崮战役时任华野九纵队二十五师侦察兵。战役前夕奉命侦察敌情,率3名战士深入整编七十四师防区活捉一名旅部通信兵,缴获整编七十四师兵力部署和作战计划等重要文件。1950年荣获“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南丁格尔李蓝丁, 浙江海宁人,1923年生 ,1941年参加新四军,1942年3月入党。孟良崮战役中时任医疗队队长,带领医疗队员冒着枪林弹雨,四昼夜抢救转移伤病员4000余名。1950年荣获“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毛泽东称他为“中国的南丁格尔”。</p> <p class="ql-block">左太传(1923—1996)1942年入党,曾任村联防队长、区爆炸队长等。孟良崮战役时埋雷55次,炸响13个,伤敌18名,毙敌14名,炸毁敌汽车一辆。他被授予“鲁中区飞行爆破大王”。</p> <p class="ql-block">左为臧西山(1918-2002),1940年9月入党。孟良崮战役时任新泰县武装部爆炸参谋,率领民兵在新蒙莱边沿公路进行爆炸破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肖华曾对他高度评价:“全山东驰名的从一支枪,三粒子弹发展到40多条枪,并且还缴获过两挺机枪的民兵英雄、爆炸手和著名的民兵领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右为褚乐之(1922—1998)1941年4月入党,曾任新蒙县独立营副连长,蒙阴县高都区人武部副部长,先后参加莱芜、孟良崮、淮海等战役,多次荣立战功。 </p> <p class="ql-block">在孟良崮战役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在冲锋陷阵的战场,在敌人的后方,给予敌人狠狠的打击,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p> <p class="ql-block">1984年为纪念孟良崮战役在山上修建了孟良崮战役纪念碑,纪念碑矗立于大崮顶之巅,白色的纪念碑高30米,分外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在纪念馆的后面是烈士陵园,英烈亭中的石碑镌刻着孟良崮战役牺牲的烈士名字。</p> <p class="ql-block">粟裕将军安葬在大崮顶,与他的战友们永远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孟良崮战役遗址,胜利从这里开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沂蒙山一座近代史热血铭刻的沂蒙丰碑,其中孟良崮最为代表。孟良崮相传宋代杨家军将领孟良曾屯兵于此而得名。1947年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更使孟良崮扬名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我站在那一副副珍贵的战斗情景照片前,仍然能够感受到当年战斗的激烈场面。耳边仿佛回响着将士们冲杀的声音 ,眼前是将士们坚决阻击敌军,不退半步的身影,多少烈士血洒疆场,只为祖国阳光普照,人民解放,怎不令人敬畏!更加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今天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我看到沂蒙人民为胜利做出的奉献,我感动不已。“永远的新娘”是世界上最美的新娘,你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奉献了自己全部的爱。沂蒙红嫂用自己的乳汁救活了解放军伤员,这是对人民子弟兵多么伟大纯洁的爱。独轮车推的是乡亲们最后一粒粮,担架队抬的是乡亲们的亲骨肉。特别是那个抱着四双军鞋久久舍不得放下的四岁男孩, 更是让我忍不住落泪,这是怎样的人民啊!他们为子弟兵奉献的是自己的一切!一句“大兄弟,别找了,谁家没救过咱队伍上的人呢?”这滚烫的语言是沂蒙山人民博大胸襟,是对人民子弟兵的深情厚意,沂蒙山,你的儿女为新中国做出的贡献,永远篆刻在祖国解放的历史丰碑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是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正确领导、华东野战军全体将士团结协作、浴血奋战的辉煌战果,是地方党组织、地方武装和沂蒙人民全力支前,军民共同谱写的胜利凯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是“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沂蒙精神的生动写照 ,是党、军队同人民群众鱼水情谊和血肉联系的集中体现。沂蒙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砥砺前行,谱写新时代更加壮美的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 者 褚丽君</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