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东西方文明,通过丝绸之路交融汇通。中国古代早熟的钱币文化,包括其形制、艺术价值和政治象征,都通过这条东西通途走向更远的地方,且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朝鲜最初铸造的钱币,就使用唐朝的年号“乾元”。乾元重宝的背面标注“东国”,是朝鲜的自称。日本最初使用的是遣唐使从唐朝带来的开元通宝,后来模仿铸造了日本最早的钱币和同开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越南从北宋开始铸造货币,几乎使用的都是中国的年号,常被误认为是中国钱而流入两广。泰国曼谷王朝四世王于1860年铸造了“郑明通宝”金银币,至今仍然采用“铢”作为货币的名称和主币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亚粟特城邦诸国在唐朝不但流通使用开元通宝钱,还大量铸造开元通宝钱,在钱币的背面铸有城市徽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龟兹国(今新疆库车)的龟兹五铢,外形仿汉代五铢,圆形方孔。正面铸汉文篆书"五铢" ,背面铸有龟兹文符号,又称汉龟二体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粟特沿用打制技术铸造银币与铜币。公元7世纪之后,粟特臣服唐朝后,开始使用范铸法仿铸圆形方孔铜钱,币文兼有汉文和粟特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域突骑施汗国所铸钱币,青铜质,圆形方孔,完全依照开元通宝的形制,钱文为粟特文,意为"天可汗突骑施钱",背面有凸起的弓形图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昌回鹘钱的币文为突厥鲁尼文。正面铸有汉字"日月光金",背面则书有草体突厥鲁尼文。其释义分别为太阳、月亮、光明、星星和铜钱,与正面的文字相对应。而摩尼教的特征即日月崇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元1-3世纪于阗国铜币,为汉佉二体钱,亦称和田马钱。以中原当时的重量单位“铢”为记重、记值单位。不同于中原用钱范浇铸,而是采用古希腊的打压法压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和田马钱的大钱正面有汉文"重廿四铢铜钱",背面有立马及佉卢文,意为"大王、王中之王、伟大者、矩伽罗摩耶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钱正面为汉文"六铢钱",背面为骆驼或马像及佉卢文,文意同大钱。反映了游牧地区早先以牲畜互市的历史。和田马钱是丝路古道东西方交流的信物,也是古老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贸易凭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代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中国纸币首先传到西亚,伊利汗国(今伊朗)政府在元朝的具体指导下,仿照元朝发行纸币,且规定拒绝使用纸币者处死。波斯语至今仍将纸币称作“钞”(Cha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