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记杭州探寻一日游

Kitty 罗

<p class="ql-block">四月的杭州,已经梳妆完毕,春意盎然,吸引人们,以各种理由,前来饱一饱眼福。</p><p class="ql-block">昨天(4月7日)我们四人成行,从上海南站出发,一个半小时的高铁,站内换乘出租车,眨眼间,就到了杭州植物园。</p><p class="ql-block">下了出租车,一幢小洋房,安静地坐在离我们一百米的角落上。</p> <p class="ql-block">此次探寻的第一位艺术家,是林风眠(1900年11月22日-1991年8月12日),原名林凤鸣,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重要的画家、艺术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绘画之父”。他早年留学法国,深受西方现代艺术影响,回国后致力于中西艺术融合,开创了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林风眠曾任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术学院)首任校长,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对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说实话,这样的艺术大咖,我在退休前只是顺便读到,也没有太大的兴趣去探索。退休后,视野顿时开阔。尤其是遇见QIQI后,心里也蠢蠢欲动,总觉得必须去探寻,去奔赴。因此,这趟特殊的一日游便说走就走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实地考察,的确有意想不到的福利。比如,这题词 很不一般。我似乎听到林老的学生,站起来大声地自报家门“我叫吴冠——中”。😋😋😋</p> <p class="ql-block">立在大师面前,我在想象,一个满脑都是水墨画的脑壳里,如何掺合了西洋的现代画派。温文尔雅的面容,同时也是野兽派的源泉之地。</p> <p class="ql-block">林风眠在生活上更是将东方和西方的文明美妙地柔和一起。在法国留学期间(1923年左右)结识了德国裔奥地利女子罗拉,两人相爱并结婚。不幸的是 1924年,罗拉在生产时因感染而去世,婴儿也夭折。这段悲剧对林风眠打击极大,他的早期作品常流露出忧郁与哀伤。</p> <p class="ql-block">他的第二任妻子爱丽丝·瓦当(Alice Vattant)走进了他的生活。爱丽丝曾在中国陪伴林风眠度过动荡岁月,但因文化差异和生活压力,两人关系逐渐疏远。 </p><p class="ql-block">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开始显现出来。对待婚姻和爱情,尤其是在现实和困境面前,中国妇女有绝对多的容忍度,而西方人的现实主义俨然成了一堵厚实的围墙。</p><p class="ql-block">1956年,爱丽丝带着女儿林蒂娜(Dina)移居巴西,林风眠则独自留在中国。此后多年,他们主要通过书信联系,直至林风眠晚年才得以短暂重逢。</p><p class="ql-block">有追求,就会有障碍,就会有苦难。我似乎隐约听见了林大师对前来瞻仰的众人如是说。</p> <p class="ql-block">林风眠晚年历经政治运动冲击,一度被迫毁掉自己的作品,1977年后移居香港,重新创作直至去世。他的艺术对20世纪中国美术的现代化转型起到了关键作用,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推崇。</p> <p class="ql-block">这只马桶,实际存在于上海的南昌路,那时是他在上海的家。它“价值连城”,堪称世界无双的“宝藏”,因为在中国的荒唐年代,林风眠将他所有的作品(1977年之前),“喂”给了这只马桶。</p><p class="ql-block">我很愿意在脑中构图:马桶的下面,有一个大大的水彩池,绚丽而芳香。</p><p class="ql-block">被那芳香指引,大批的崇拜者来到这里,追思大师林风眠。</p> <p class="ql-block">林的旧居内有许多他的作品,但不适合拍摄。因此网上搜集了一些,便于日后欣赏。</p> <p class="ql-block">春晴</p> <p class="ql-block">霸王别姬</p> <p class="ql-block">秋林暮艳</p> <p class="ql-block">柳岸高憩图轴</p> <p class="ql-block">林风眠,是广东梅县人,1919年留学法国学习绘画,1925年春应蔡元培之聘,在杭州主持创办我国第一所高等艺术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任首任院长。这幢楼是由林风眠大师自己设计建造的法式洋楼,在这里,他一直居住了17年。从1934年至1951年,大师迁至上海。</p><p class="ql-block">了解大师生平的人,才知道,这幢楼满满承载了大师的艺术辉煌。他后来亲手销毁的作品,都从这里诞生。</p> <p class="ql-block">要离开了,几位迷哥迷姐,意犹未尽,离开的仪式一定要留下的。</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的行程进入“幸运”模式。</p><p class="ql-block">在初步制定杭州行时,先是源于Funny Din的一个梦:既然说到绘画艺术,就谈到了林风眠,既然选择杭州,那就寻一寻林风眠的根。Qiqi也是一个狂迷。爱好广泛。她补充说,“到了杭州,最好寻一寻蔡威廉的足迹,还有吴大羽,都和杭州渊源深厚”。Funny Din补充说“如果能看到胡适的一连串足迹就更好了。”我是一个好学生。跟在他们后面,乐哉乐哉!于是有了这次杭州行。但奇怪的是,Deep seek也不知道吴大羽和胡适曹诚英确切的足迹地址。乐观的我们,把希望交给我们的双脚了。</p> <p class="ql-block">离开林家,我们开始寻找方向。</p><p class="ql-block">在电子设备风光无限的日子里,Qiqi愣是用最原始的询问工具——嘴巴,让梦出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林家旁边就是“林语”花园饭店。Qiqi在里面逛了一圈,就拉出了一位老者,面容端庄,行为优雅,年轻的七旬太太——酒店的女老板。退休前在浙大附中的行政部门工作。“蔡威廉?我知道,她家就在山坡上。不过她家的庭院被一个有钱人看中了,买了下来,正在拆墙准备重建。我带你们去!”</p><p class="ql-block">Qiqi对林文铮和蔡威廉,情有独钟。她提供了许多资料证明,林文铮(国立美院教务长)与蔡威廉(蔡元培的女儿)喜结连理,蔡威廉用爸爸送的结婚彩礼建造了马岭山房。蔡元培也常出现在别墅里,他亲自为别墅题词“马岭山房”。蔡威廉和林文铮在这里度过了美好浪漫的日子。他们一个做中国的巴尔扎克,一个做中国的达芬奇,琴瑟和鸣。</p><p class="ql-block">怎知战乱发生,蔡威廉在昆明因为难产离世,而林文铮却历尽动乱的岁月里没逃过劫难,在狱中度过了整整20年。</p><p class="ql-block">再后来,别墅里搬进来七户人家。那是合法的侵占。许多年后,据说是史量经过多方努力,才将房子产权收回,并交林文铮蔡威廉的后人。</p><p class="ql-block">时光真是一把刀,它能砍掉青春,也能消灭辉煌。我们得知它刚刚以1.2亿转手,卖给某富商。目前接盘人正在做修复工作,今无法入内看到房子全貌。不过,还好,房子建在斜坡上,站高处,就可以喵一眼。那屋顶的的确确是原配的。</p><p class="ql-block">蔡威廉和林铮明的旧居,就这样永远地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大家有点不服气就这么轻易离开。山坡上野生草丛,肆意生长,却隐约现出一条小路来。我们顿时信心高涨。</p><p class="ql-block">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意外的收获,慷慨地伸出臂弯,将喜出望外的我们揽入怀抱。</p><p class="ql-block">中国油画大师,国立美院教授吴大羽马岭山的旧居忽地出现眼前。</p> <p class="ql-block">一幢法式山房,孤零零地立在山坡顶上。门廊上站一大妈,交谈后,才知道她已经80多岁。Qiqi开门见山:“请问有位油画大师的家在这附近吗?” 非常意外的是,大妈说“这就是啊!”</p><p class="ql-block">我们喜出望外,蜂拥而至,围住了大妈。</p> <p class="ql-block">大妈快人快语:“这里本来是油画大师吴大羽的家,我母亲是吴大师的学生,现在吴大师的后人早已不在国内,由我母亲接管,现在轮到我在这里把根守住啊!”</p><p class="ql-block">说着,从屋内搬出许多宝贝,一件一件呈现给珍惜宝物的我们。</p> <p class="ql-block">大妈的妈妈和爸爸都是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人才。</p> <p class="ql-block">中间的那朵花就是大妈的妈妈张梅秀。大妈本人退休前也是英语老师,妈妈祖籍是江西的南昌,百花洲旁边(我感觉这里有误,因为后来知道她爸妈在上海的家就是延安中路的“百花楼”,两地的名字相同,是巧合还是记忆有误?)。但不管怎样,百花洲是我这辈子忘不掉的地方。她爸爸也是医生,是新中国第一个心脏外科大夫。听到这里 ,我有了想认亲的冲动。</p><p class="ql-block">下面是零星的视频,可以窥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听大妈讲那过去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我们看完宝贝,在四处转悠。</p> <p class="ql-block">当我看到这个宝贝时,兴奋不已。唤来同伴,一起感叹此行的意外遇见。</p> <p class="ql-block">看到屋里朴素的家什,就像看到那个年代有责任有担当的中国知识分子。</p> <p class="ql-block">待我们各自回家后,两位迷哥迷姐,继续挖掘,他们不停地挖呀挖呀挖,发现了许多文字记载。</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第一例心脏手术,就是这位大妈的爸爸张超味主持的。</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的土地上,总有许多了不起的人物,心会流泪。非常岁月里顽强生存下来的人,经历了无尽的人格羞辱后,在光明到来之前,许多人都倒下了。</p><p class="ql-block">“他们没有过一天好日子,却留下了无数奇迹和珍宝。这些奇迹,有的保存下来,有点已经销声匿迹。可惜啊!” 大妈感慨地说。</p> <p class="ql-block">大妈和她的姐姐在这里看守房屋。日子清平,脑子里装满的却是值得国人一起回味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相聚,就有分别。我们流连,大妈不忍。互相招手,但愿还能相遇。</p> <p class="ql-block">走下山坡,就是平地。</p><p class="ql-block">这里已经是风花雪月,草长莺飞,休闲安然,自由祥和。我们的确该知足了。</p> <p class="ql-block">杭州西湖之畔马岭山,从三十年代起就有的三处法式建筑,见证了中国留法的“艺术天团”、国立艺术学院的“三架马车”林风眠、林文铮和蔡威廉(蔡元培女儿)、吴大羽的“艺术园林,就此别过了。</p> <p class="ql-block">下坡后我们又来到“林语花园饭店”,一顿一点也不简单的简便午餐。</p> <p class="ql-block">面拖鳝段</p> <p class="ql-block">片儿川</p> <p class="ql-block">杭白菜</p> <p class="ql-block">铁锅海鲜粉丝</p> <p class="ql-block">不知疲倦的Funny Din</p> <p class="ql-block">诙谐幽默的Sam</p> <p class="ql-block">植物园门口就有87路公交,直达烟霞洞。</p><p class="ql-block">为何烟霞洞?这得让QIQI回答。出发前,她就特别提到她心心念念的“胡适和曹诚英的浪漫小居”。</p><p class="ql-block">胡适与曹诚英(又名曹珮声)的故事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情感纠葛之一,涉及爱情、婚姻、社会伦理与个人抉择。他们的关系始于胡适的婚礼,却因时代背景、家庭压力和个人性格而未能修成正果。</p><p class="ql-block">1917年,胡适在母亲安排下与旧式女子江冬秀结婚。婚礼上,15岁的曹诚英(胡适三嫂的妹妹)担任伴娘,两人初次见面便互生好感。</p><p class="ql-block">曹诚英出身富裕家庭,受过良好教育,与胡适在文学与思想上更为契合,而江冬秀则是传统裹足女性,两人婚姻缺乏共同语言。</p><p class="ql-block">1923年胡适因病到杭州休养,曹诚英(此时已离婚)前往照顾,两人在西湖烟霞洞共度三个月,感情迅速升温。</p><p class="ql-block">胡适在日记中多次记录与曹诚英的互动,如“山风吹乱了窗纸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表达对她的深情。</p><p class="ql-block">期间,曹诚英怀孕,胡适承诺与江冬秀离婚并迎娶她,但最终未能兑现。</p><p class="ql-block">胡适向江冬秀提出离婚,但江以死相逼,甚至威胁杀害儿子并自杀。胡适因畏惧舆论压力(如梁启超等人的批评)和家庭责任,最终放弃离婚。</p><p class="ql-block">曹诚英被迫堕胎,后由胡适推荐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农学,成为我国首位农学女教授。</p><p class="ql-block">1930年代曹诚英曾与一名留学生订婚,但江冬秀从中作梗,散布她与胡适的往事,导致婚约取消。曹诚英一度欲出家为尼,后经亲友劝阻作罢。</p><p class="ql-block">1949年后胡适流亡美国,两人彻底失去联系。曹诚英终身未嫁,1973年去世后,按其遗愿葬于绩溪老家路口——胡适回乡的必经之路,象征她一生的等待。</p><p class="ql-block">这段感情被视为新旧时代碰撞的缩影:胡适倡导新文化却困于旧式婚姻,曹诚英追求自由却难逃社会桎梏。这也是我对胡曹悲剧产生好奇心的原因。</p><p class="ql-block">曹诚英的学术成就(如马铃薯增产研究)常被其情感经历掩盖,但她的专业贡献同样值得铭记的呀!</p> <p class="ql-block">烟霞洞本来就是一处历史之地。</p><p class="ql-block">位于杭州南高峰下的烟霞岭,与“水乐洞”“石屋洞”合称“烟霞三洞”。 </p><p class="ql-block">夏季凉爽,同时也是杭州的小众避暑胜地。</p> <p class="ql-block">洞口有“呼嵩阁”,登阁可俯瞰山景,洞外藤蔓覆盖,环境清幽。</p> <p class="ql-block">洞内有五代时期的石窟造像,以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像最为精美。</p> <p class="ql-block">这次来杭州,烟霞洞的重点来了。</p><p class="ql-block">院门酷似茶苑。我前一天还奢望在这里喝上一壶茶,既休闲又可以让想象力像子弹那样飞一会儿。可是,结果,里面有的是那些难得的历史照片,不仅讲了胡曹不可张扬的故事,更有一些伟人为中国现在的美好生活,苦苦追求的点滴。回家以后查询,却发现历史资料从未提及。因此此处省略几十字。</p> <p class="ql-block">文人总和幽静有关。</p> <p class="ql-block">在亭内我们自嗨了些许时光,便下山。下山的阶梯全是保存下来的磨的发光的青石。我被手机吸引,欲读出来与大家共享,怎料,我发出一声尖叫,一屁股落在石梯上,一阵疼痛,叫我顾不上矜持。两位男士立马关心地过来。我嘱咐:别动,别动,等一会儿!后来缓慢地试着起身,感觉疼痛不是来自骨骼或神经,只是后臀部被高一级的阶梯抵住,这一抵,缓解了下落时身体的撞击力,只是被抵住的后臀部肌肉被强力挤压,有点疼痛很自然。</p><p class="ql-block">一场有惊无险!</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搭乘87路公交返回。回到哪里?我们资深的尽职的“导游”Qiqi,说出了Funny Din的心里话:“胡适在杭州,还有一个落脚点,就是新新饭店”。</p><p class="ql-block">我们就近下车,沿着西湖,一边散步一边赏景。悠闲得我完全忘却了刚才的“失足”。</p> <p class="ql-block">进了大堂,就能看见展览橱窗。吸引我的是这幅字,一看,竟然就是胡适的书体。一读,心里瞬间漾出温暖。</p><p class="ql-block">其实,胡适也是我崇拜的男神,他的才华,他的思想,他的勇敢,他的兼容,最重要的是他的头像,每一次看到,我都像见到父亲一样。因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胡适的两位重要女人:原配江冬秀和情人曹诚英 ,也被酒店当作历史资料保存。</p> <p class="ql-block">新新饭店,果然名不虚传。它的荣耀网上一搜一大把。这里我只拍下一些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人和事。</p> <p class="ql-block">好悲哀的张爱玲,和胡兰成的合影竟也是剪辑合成的。</p> <p class="ql-block">二楼的平台,是喝茶赏西湖最好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新新饭店衍生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刘墉的四子,钱多多,送给好友的礼物,是一个楼群。</p> <p class="ql-block">为何是“新新饭店”?渊源出自“礼记”。</p> <p class="ql-block">这种拼花地砖的确漂亮。然而,也稀缺。走在上面,发现内心尚存某种情愫,有点像它的花,有点像它的重复,有点像它的几何图。人的过往,其实都在重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累了,靠一靠。</p> <p class="ql-block">继续向前。</p> <p class="ql-block">不回头。</p><p class="ql-block">人生的路虽然漫长,只要心中有光,就有一场又一场的奔赴,人生如此往返重复,又重叠升华,不枉每一次的奔赴。</p><p class="ql-block">杭州行,第一阶段,就此结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非常感谢同行的Qiqi&Sam+Funny Din</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以及资料提供者:Qiqi&Funny Din,此处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