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从长辈们的讲述和街头艺人的说书中,就知道“水漫金山寺”的故事。所以,从那时起,对金山和金山寺就充满了好奇和向往。</p><p class="ql-block"> 金山寺在镇江金山风景名胜区内,<span style="font-size:18px;">镇江金山位于江苏省</span>镇江市区西北的长江南岸,原系屹立于长江中的江心岛屿,现与南岸相连,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白蛇传》中“水漫金山寺”的神话传说及名人轶事更使金山蜚声遐迩。</p><p class="ql-block"> 3月份,在扬州的时候,慕名去了镇江金山。</p><p class="ql-block"> 扬州到镇江36公里,有公共交通就可以到达。21日早上,在扬州驻地附近早餐后,乘坐8路并换乘16路公共汽车后,来到了镇扬汽渡扬州渡口,乘游轮渡过长江上岸后,乘坐镇江115路公交车行驶5站就到达金山风景区门口。下车后,来到了金山风景区正门。</p> <p class="ql-block">金山风景区正门</p> <p class="ql-block"> 购票检票后,进入景区。</p><p class="ql-block"> 沿着景区道路前行数百米,来到了金山寺山门处。</p> <p class="ql-block">金山寺山门(山门后是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 金山寺,建于东晋,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原名泽心寺,南朝、唐朝初称为金山寺。因<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康熙二十三年(即公元1684 年)康熙皇帝游鉴金山时命名并题写了“江天禅寺”,所以又叫江天禅寺。</span>它是中国佛教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的水陆法会的发源地。金山寺是全国重点寺院,清代时,它与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四大名寺。</p><p class="ql-block"> 金山山门,坐东朝西,一座高大的石牌坊,四柱三门。正中高悬寺额,上书“江天禅寺”四字,山门巍然挺立,两只明代石狮雄踞两旁,<span style="font-size:18px;">气象森严。</span></p><p class="ql-block"> 穿过山门,是天王殿。殿内供奉着弥勒佛和四大天王,弥勒佛袒胸露乳,笑口常开,而四大天王则肃穆威严。</p><p class="ql-block"> 欣赏并走过天王殿,便是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歇山重檐,雕梁画栋,黄墙红柱,金色琉璃屋面,白石柱础栏杆,气势雄伟庄严。殿内供奉了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三尊佛像。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创始人,通过修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拥有圆满的智慧。药师佛象征着健康和长寿,而阿弥陀佛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象征着往生净土。</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的后面,是藏经楼。</p> <p class="ql-block">藏经楼</p> <p class="ql-block"> 藏经楼<span style="font-size:18px;">依山而建</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风格独特,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融合</span>。殿内塑有释迦牟尼立姿造像,躯高6米,佛像体态丰腴,神姿凝重。左壁还嵌有道光二十四年镌《装彩真容碑记》一通。</p><p class="ql-block"> 从藏经楼处北行数十米,有七峰亭。</p> <p class="ql-block">七峰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七峰亭,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布局大气,亭子门口有一株高过亭子的古松,显得格外有灵气。它</span>的建造与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和金山寺方丈道月禅师的故事密切相关。相传岳飞被秦桧召回临安时,曾在金山寺拜访道月禅师,禅师预言岳飞此行将有牢狱之灾,并赠诗警示。岳飞被害后,秦桧派人削平七峰岭以泄愤。后人为纪念岳飞和道月禅师,在此建亭,命名为七峰亭。</p><p class="ql-block"> 从七峰亭返回到藏经楼处再继续上行,来到了观音阁。</p> <p class="ql-block">观音阁</p> <p class="ql-block"> 观音阁又名士阁,位于金山寺的悬崖之上,站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金山寺的全景,是一处不错的观景地。观音阁的建筑风格古老而神秘,满载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观音菩萨慈眉善目,静谧而庄重。虔诚的祭拜观音佛,内心油然而生敬意。</p><p class="ql-block"> 从观音阁北行后走下十几级台阶,是法海洞。</p> <p class="ql-block">法海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法海洞,又名裴公洞,是法海和尚裴头陀苦修之处。法海,俗姓裴,唐朝丞相裴休之子。其父信佛,便送他出家,取名法海。法海先在江西庐山学道修禅,后顺江东下,来到镇江金山。当时金山寺宇荒废,荆棘丛生,还有蟒蛇为害。法海斗败蟒蛇,驱蟒入海后便住在洞中苦修,并开山种田、艰苦振寺,为创建金山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span>洞内的法海和尚雕像,面容慈祥,眼神坚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法海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span>在《白蛇传》中,因“水漫金山寺”的故事,他被描绘成阻碍别人婚姻自由的反派角色,但这只能是传说而已。</p><p class="ql-block"> 走出法海洞,上行不远处,就是慈寿塔。</p> <p class="ql-block">慈寿塔</p> <p class="ql-block"> 慈寿塔,是金山寺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齐梁,宋哲宗元符末年,宰相曾布在金山寺超荐其母,在南北半山各建一塔,一名“荐慈塔”、另一名“荐寿塔”。明初,双塔倒坍。清光绪年间,重建现塔,适逢慈禧60寿辰,取名慈寿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慈寿塔的附近,是</span>留云亭,亭内<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江天一览”碑刻。</span></p> <p class="ql-block">留云亭</p> <p class="ql-block">“江天一览”碑刻</p> <p class="ql-block"> “江天一览”碑刻,是康熙皇帝亲笔御书的石刻。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赐金山寺为“江天寺”,寓意站立在金山之顶,能饱览长江的美景。这块石碑的背景故事中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康熙皇帝在写到“览”字时突然忘记该怎么写,这时身边的一个大学士为了讨好皇帝,假装扑上去说:“臣今见驾,臣今见驾。”康熙皇帝听后,恍然大悟,才写出了“览”字。</p><p class="ql-block"> 留云亭于康熙二十四年(即公元1685年)重修。后来,两江总督曾国藩将康熙所写的“江天一览”四字刻在石碑上,放置亭内。</p><p class="ql-block"> 在留云亭的附近,有祈福亭。</p> <p class="ql-block">祈福亭</p> <p class="ql-block"> 在祈福亭处,请到祈福红条幅,写上名字和祈福内容,虔诚的挂在了祈福亭内。</p><p class="ql-block"> 从祈福亭处沿路前行,欣赏着金山寺的景致,走出金山寺。</p><p class="ql-block"> 沿景区道路回返百余米,来到了金泉桥处。走过金泉桥,游览镜天园,走过百花洲,云根岛,再沿栈桥前行数百米,来到了天下第一泉处。</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泉</p> <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一泉,又称中冷泉,<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万里长江中独一无二的泉眼。</span>由于河道变迁,泉口处现已变为陆地,泉口地面标高为4.8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冷</span>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名士刘伯刍曾将天下名泉分为七等,中泠泉因其水质优良,尤其适合煮茶,被誉为“天下第一泉”。泉水清澈如翡翠,甘冽醇厚,具有“盈杯不溢”的奇特现象。历史上文人墨客常在此品茗赋诗。</p><p class="ql-block"> 泉池南石壁上嵌有“天下第一泉”五个大字,由光绪十九年(即公元1893年)镇江知府王仁堪题写。</p><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一泉的东边,是王公祠。</p> <p class="ql-block">王公祠</p> <p class="ql-block"> 王公祠,即<span style="font-size:18px;">王仁堪纪念馆。</span>一楼为“天下第一泉历史文化展示馆”,整个展馆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生动直观地记录了天下第一泉跨越干年的历史渊源、传承发展与辉煌成绩。二楼为“王仁堪纪念馆”,晚清时期镇江状元知府王仁堪为官清廉,展馆展示了王仁堪的生平与政绩,以及镇江人民对他的追念。</p><p class="ql-block"> 天下第一泉的不远处,是芙蓉楼。</p> <p class="ql-block">芙蓉楼</p> <p class="ql-block"> 芙蓉楼,始建于东晋时期,<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刺史王恭创建,因楼下遍植芙蓉花而得名,</span>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唐代,芙蓉楼曾是诗人王昌龄送别好友辛渐的地方,王昌龄在此写下了著名的七言绝句《芙蓉楼送辛渐》</span>而使芙蓉楼名扬中外并<span style="font-size:18px;">成为名胜古迹。</span>芙蓉楼于1992年重建,现在“芙蓉楼”的匾额是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镇江时题写。</p><p class="ql-block"> 王昌龄在此写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名句,芙蓉阁临水而建,再现古典诗意。在它的前面,就是塔影湖。</p> <p class="ql-block">塔影湖</p> <p class="ql-block"> 塔影湖,得名于其独特的景观效果,从湖的西侧远眺金山,可以获得绝佳的视角,整个金山倒影映在湖水中,景色优美,因此得名塔影湖。</p><p class="ql-block"> 塔影湖不仅是一个观赏美景的地方,还为游客提供了宁静的休闲环境。漫步湖畔,可以享受逸静乐趣。</p><p class="ql-block"> 观赏了此处的景致,沿原路回返到百花洲,首先来到了莲心亭处。</p> <p class="ql-block">莲心亭</p> <p class="ql-block"> 莲心亭位于塔影湖畔,与芙蓉楼隔湖相望。它象征着纯洁和清廉,与周围的景观相互映衬,为游客提供了一个静谧的休息和观赏空间。亭子的设计精美,结构独特,是金山公园内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莲心亭的不远处,是</span>静心斋。</p> <p class="ql-block">静心斋</p> <p class="ql-block"> 静心斋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还通过文化展示和互动活动,如宋茶文化节,传承和展示了传统文化。静心斋的周边环境也非常优美,游客可以在此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p><p class="ql-block"> 从此回返并走过金泉桥,向东直行数百米,来到了金山文化博览园。</p> <p class="ql-block">金山文化博览园</p> <p class="ql-block"> 金山文化博览园共设有一个序厅和六个展厅,以文字和图片说明的方式,并广泛运用声光电手段,仿真度非常逼真的硅胶人物造型和实物,全面演绎金山的历史文化,富有动感、形象和视觉冲击,寓教于乐,使游客在轻松愉快的游览中开启智慧、陶冶情操。</p><p class="ql-block"> 沿景区道路继续前行百余米,就是文宗阁。</p> <p class="ql-block">文宗阁</p> <p class="ql-block"> 文宗阁,建于乾隆四十四年(即公元1779年),毁于咸丰三年(即公元1853年),中经嘉庆、道光两朝,历时74年,以收藏《四库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而闻名海内外。现在看到的文宗阁是从2010年3月开工重建,并于2011年10月复建竣工,对外正式开放的。</p><p class="ql-block"> 离开文宗阁,沿景区道路前行数百米,来到了《康熙南巡记略》石碑处。</p> <p class="ql-block">《康熙南巡记略》碑</p> <p class="ql-block"> 《康熙南巡记略》碑,记载了康熙皇帝六次南巡的详细情况,包括南巡的具体时间,具体行程和活动,如何回京等具体事件。这座石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研究康熙南巡历史的重要资料。</p><p class="ql-block"> 《康熙南巡记略》碑的不远处,就是御码头。</p> <p class="ql-block">御码头牌坊</p> <p class="ql-block">御码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御码头,是古代皇帝南巡时的登岸处。</span>清朝康熙,乾隆二帝六下江南,巡幸至金山,或由山门码头登陆,或由此处停泊龙舟,故称之谓御码头。</p><p class="ql-block"> 御码头呈半月形,两边有石栏,左右原为钟鼓楼,但在清咸丰年间被毁于太平天国的战火。现在看到的御码头是复原重建的。</p><p class="ql-block"> 御码头不仅是历史遗迹,还见证了金山的历史辉煌。它有十三级台阶,设计独特,反映了古代建筑的艺术和实用性。</p><p class="ql-block"> 镇江金山之旅,不仅欣赏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还领略到了很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旅游经历。</p><p class="ql-block"> 作于2025年4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