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楚文化的的根是什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楚狂人谈东方第一大国</b></p><p class="ql-block">编者:闸东山</p><p class="ql-block"><b>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这是李白的名言。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这是习近平同志公开定义的;伏羲是龙祖,秦始皇是祖龙,这是历史公认的;中国人格化的龙是老子,人格化的凤是孔子,这是我根据历史传说界定的。为什么李白用凤歌来讽刺孔子这个人中之凤呢?待后再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一、楚文化的核心代表是什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最近在武昌宝通寺茶楼一个小型文化沙龙上,湖北一位知音文化的资深专家也是钟子期的81代后裔钟教授说:知音文化是楚文化的核心文化,他首当其冲的例子当然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古琴曲被小行星带上了太空。我说,知音文化无疑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甚至是标志性的跨越几个维度的楚文化的精品。但它不是核心文化,文化的核心往往是根源性和灵魂性的。楚文化历史优久,博大精深,但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凤”文化。凤的别称有朱雀、九凤、火凤皇、三足金乌等等,这些都是太阳崇拜的神话也是后人说楚国崇鸟、崇凤最后崇龙的原始信仰。楚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文化杰出的代表屈原在《离骚》、《九章》和《天问》中都谈及凤凰,庄子以及《山海经》都专门谈到楚人崇拜凤凰的故事。凤凰来仪,百鸟朝凤等诸多凤鸟成语的典故都源自楚文化。楚人将凤凰视为德行高尚、天下清平的象征。楚人以凤为民族图腾,视其为至贵至美的偶像,对凤凰的权威和祥瑞十分尊崇。</b></p><p class="ql-block"><b> 因此凤是楚文化的根源性和灵魂性代表,她既是神话图腾,也是文学意象,更是楚人精神的凝练。凤凰精神是什么?她绝非单一的祥瑞符号,而是承载了楚人对自由、高洁、开拓和不服周“问鼎中原”的精神追求。如屈原以“凤”自喻,拒绝与“燕雀”同流,体现楚地文人的独立人格。</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二、凤文化的精神特质是什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以凤文化为核心的楚文化在漫长历史中形成的独有精神特质与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为开拓进取的生命意志、浪漫自由的精神品格、贵真重情的人文追求三大维度。这些要素既塑造了楚文化的独特风貌,也成为中华文明中极具生命力的精神基因。</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楚地孕育了老子、庄子中“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思维,暗含对逆境中突破常规的推崇;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霸蛮之气,正是开拓精神的政治化体现。</b></p><p class="ql-block"><b> 楚文化的浪漫本质是对“规则”的突破——不同于中原“礼”的束缚,楚人更崇尚“自然天性”。庄子“逍遥游”的哲学、“庖丁解牛”的技艺,皆以“自由”为终极目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楚文化在开拓进取和浪漫处世的特质基础上,还有一个贵真重情的人文价值取向。楚人在伦理层面以“真”“情”为核心,形成区别于中原“礼治”的人文传统。楚人强调“贵真”,反对虚伪。《庄子·渔父》直言“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种对本真性情的追求,在屈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的抉择中达到巅峰——个体人格的完整高于世俗功利,甚至生命本身。</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再说 对“情”的珍视:知音文化中伯牙子期的知己之遇,正是“以情相契”的极致案例。楚地伦理更注重情感纽带而非等级秩序,如《诗经》、《楚辞》中大量“求女”“思君”的意象,实则是对君臣、知己间情感共鸣的隐喻。知音文化冲破了儒家门阀等级制度,这种“重情”传统,使楚文化充满人性温度,成为中华文化中“情本论”的重要源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我们说楚文化的“开拓”、“浪漫”、“真情”三大核心精神并非孤立,而是在冲突与融合中形成合力的。开拓精神是生存根基,赋予楚文化不断突破的动力;浪漫精神是心灵归属,构建了楚人超越现实的精神家园;贵真重情是价值准则,确保文化发展始终以“人”为尺度。</b></p><p class="ql-block"><b> 这种“刚健”(开拓)与“柔婉”(浪漫)、“现实”(务实)与“超越”(理想)的辩证统一,使楚文化既能在战国时期雄踞南方,又能在后世成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中不可或缺的浪漫主义源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三、楚文化是荆楚发达的动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楚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在生存挑战中保持生命激情,在现实束缚中守护精神自由,在群体秩序中珍视个体本真。它如《楚辞》中的“凤凰”,“集芙蓉以为裳”却“乘清气兮御阴阳”——既扎根于荆楚大地的沃土,又翱翔于超越地域的精神天空。这种独特的精神特质, 不仅塑造了楚人“不服周”的霸蛮风骨,更以“路漫漫其修远”的永恒追问,为中华文明注入了灵动、深情与永不妥协的精神力量。</b></p><p class="ql-block"><b> 让我们再来简单回望一下楚国惊人的发展史,一定会惊掉很多人的下巴。楚人立国八百年,开疆拓土五千里。所辖范围由最初在荆山(丹江水库边上)五十平方公里的蕞尔小国发展成“东方第一大国”,面积独占全中国最富有之地150万平方公里。一度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全部,还有河南、山东、陕西、川渝、两广、云贵等省的部份土地(涉16省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结论如下:楚文化是以凤为图腾以长江流域为主干的南中国文化的集大成,它与以龙为图腾以黄河流域为主干的中原文化共同形成中华文化的两大主要源头和根脉。当然,齐鲁文化、三秦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也都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支脉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回头再说到李白以楚人为荣耀(他是楚国安陆县的女婿),以凤歌讥讽孔子的事。李白是个具有荆楚自由浪漫性格的文人侠士,他对奔走列国讨好权贵乞求得到赏赐的鲁人孔子的做法(被鲁迅称为丧家犬)是看不起的。李白不仅“凤歌笑孔丘”,还用一首《嘲鲁儒》的诗讥笑了整个鲁地儒家。这也反映了荆楚文化与齐鲁文化的差异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总之,李白的性格正是楚人开拓、浪漫、贵真重情的凤文化秉性的完美体现。世人留下的“惟楚有材”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正是楚人伟大形象。古琴弹奏出的“高山流水”知音文化将在寰宇恒久传颂。发源于楚国的凤文化至今仍是中华龙凤文化信仰的核心源头之一。龙凤呈祥和龙飞凤舞也是世界华人永远的最美好的愿景。</b><span style="color:rgb(1, 1, 1);">说到这里必须补充一点,为何国人把龙凤拉郎配?这是因为二者至柔至刚,龙从水,善变且包容;凤从火,执着而专一。凤凰敢于向阳而生,向火而死,欲火重生,凤凰涅槃就是她不灭永生的特质。凤凰的这种特质当然也体现出“九头鸟”们的聪明智慧与开拓进取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如果再用一个字来概括整个中华文化那就是“道”字,一阴一阳谓之道,这也是楚人老子(李聃)说的,因此这既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也更是楚文化的核心内容啊。</b></p><p class="ql-block"><b>2025年4月10日深夜于汉口龙王庙</b></p><p class="ql-block"><b>文头图案解读</b></p><p class="ql-block"><b> 这可能是楚国图腾标志,现命名“双凤鼓”,是湖北博物馆镇馆之宝。双凤引颈向上,背负太阳,翼带双龙,脚踩双虎。此图案象征荆楚凤凰的高尚追求和征服天下的决心。在美学上体现了凤凰大美的姿态,内含龙凤虎的生动造形美,七彩纷呈的色调美,云纹、八卦等线条美。她是绘画艺术和造形艺术的完美结合。鼓上图案由心向外有五星、四方、八面及小圆和大圆等表现,其意由读者智悟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 - 姓名:闸东山</p><p class="ql-block"> - 籍贯:武汉市汉阳玉贤</p><p class="ql-block"> - 生肖:属龙</p><p class="ql-block"> - 学历:在职研究生</p><p class="ql-block"> - 工作经历:</p><p class="ql-block"> - 北京卫戍区警卫三师:早年于北京卫戍区警卫三师理论组工作时,参与中国第一部《法家著作选读》的注释。</p><p class="ql-block"> - 学术编写:与中国马哲泰斗北大黄楠森博导等编写《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讲话》;与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汝信、王树人博导等编写《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p><p class="ql-block"> - 社团任职:曾任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龙源》杂志编委;现为世界龙凤文化联合会副主席,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艺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行政法研究会等会员。</p><p class="ql-block"> - 企业任职:曾任武汉大都实业集团总经理,武汉礼仪公司经理。</p><p class="ql-block"> - 文化机构任职:现任中华龙文化博物馆长,武汉龙王阁书画院院长,知名书画策展人,武汉社科联理事 ,曾被《武汉学刋》列为年度武汉六大学人。</p><p class="ql-block"> - 成就:</p><p class="ql-block"> - 书法风格:书法作品带有浓厚的传统艺术,其内容基本独创成风水、回文等形式。</p><p class="ql-block"> - 理论贡献:其书法理论被刊登在多家书法主流媒体,第一个较为科学准确地给写字与书法作出明确区分与定义,全面分析古今书法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p><p class="ql-block"> - 作品收藏:曾为多位中央领导和外国友人定向创作作品,黄帝陵、五台山、法门寺、少林寺、昆仑山、湖北省图书馆等地多家相关文化单位都收藏了他的自撰自书的作品。</p><p class="ql-block">还有《中华龙文化集萃》《谁是中华文化的人文史祖》《江水文化乃武汉诸文化之母》等理论著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