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醉一湖半世纪——苏锡太湖游览行摄纪实

志明兄

<p class="ql-block">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啊水下有红菱哪/啊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每当聆听程桂兰软语温言的苏州甜糯语调演唱一曲《太湖美》时,总会想起家乡苏州,想起第一次游太湖情景,想起第二、第三次……。</p><p class="ql-block">苏州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缘。横跨江苏、浙江两省,北临无锡,南濒湖州,西依常州,东近苏州。湖岸曲折多湾,湖中现存40多个岛屿,其中洞庭西山最大。太湖水域面积2338平方千米,湖岸线全长393.2公里,平均水深1.89米,最大水深不足4米。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这片地处亚热带的太湖,气候温和湿润,河港纵横,河口众多。自古千百以来,文人墨客游览太湖,留下了太多的赞美太湖诗句:三万六千顷湖水,七十二峰山影秋;玻璃万顷水云铺,大半人家住近湖;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碧波太湖一醉客,岸边草色共思。……。</p> <p class="ql-block">儿时到家乡吴中,游泳太湖的河港,却不知深浅。无知无畏竟游到很远。成年后上山下乡西双版纳,回沪重又读书。1977年趁着暑假,为替知青朋友胡开建到他插队落户的江都办理回沪手续。我们在十六铺码头乘坐江轮,一天航程到达了江都。在办完回沪手续后,一路游览扬州、镇江、无锡和苏州。在无锡鼋头渚,第一次看到烟波浩渺、波光粼粼的太湖,让我激动和陶醉。于是我俩脱下衣裤,换上泳裤一头扎进太湖,劈波畅泳到湖中。早年知道太湖白鱼、银鱼和白虾的“三白”驰名天下。午饭时花了1.5元钱点了盘“银鱼炒鸡蛋”,第一次尝到了“一白”的鲜美。太湖“三白”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湖中伐舟最惬意(见上上图)在水中畅游一番太湖后,我俩就在岸边这块书有“包孕吴越”题字山壁前,摄下了这张留影(见上图)当时,不知“包孕吴越”其意。回沪后,在书中找到了这4字的出处和含意:“包孕吴越”,是由清末无锡知县廖纶所题。在春秋战国时期江浙一带称为吴越,历久千年、浩瀚无边的太湖之水不仅孕育了吴越万千民众和平原良田,而且还包容和接纳了这一带的历史和文化。特有的江南文化由太湖而生,由太湖而延绵不断。</p> <p class="ql-block">太湖水美绕苏锡。1980年代的10月,有机会几次带队在太湖畔这幢“太湖别墅”里疗休养(见上图)穿梭于太湖水岸、花香四溢的桂花树下。尽管天已凉,晚饭后却不忘与同伴跃入太湖,劈波水中。1990年代,上海市政系统单位在苏州太湖建有多家疗修养院。从业的编辑部同仁<span style="font-size:18px;">或编前会,或文娱活动,常假</span>借苏州东山太湖一处疗休养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次</span>我带着女儿一起游艇冲浪太湖(见下图)还登临太湖“三山”,漫步于田埂农舍间,看湖上夕阳西下。</p> <p class="ql-block">疫情后的2023年,来到单位老同事“黄金水岸”的太湖别墅小住,又一次看到了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的太湖。这是一处太湖新天地,湖中山岚虹桥卧波,岸边大道环湖,绿树林荫。楼阁台榭、别墅楼宇,碧瓦朱甍,可谓引人入胜。</p> <p class="ql-block">今年4月,趁着清明节假日,与弟妹和亲友寻一处悠闲地,自驾来到苏州太湖洞庭西山,住宿在太湖畔明月湾古村落,再次陶醉于一湖水。</p> <p class="ql-block">西山明月湾古村落,诗一般的地名,画一样的村落。这是我国一处历史文化名村。看资料得知,古村落因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携美女西施在此共赏明月而得名。村内留有丰富多彩的历史遗存,是江南水乡农耕,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村落。清代的“明月湾修治街埠碑记”等三块碑刻 文字清晰。村内现存有邓家祠堂、吴家祠堂、秦家祠堂等多个祠堂,这些祠堂承载着古村的家族文化和历史传承。</p> <p class="ql-block">明月湾古村口这株植于唐代的古香樟树,高达25米,胸径2米,树牌上注有寿已1200余年。今天抬头仰视古樟仍十分茂盛,成为明月湾古村的独特标志。</p> <p class="ql-block">兄妹围桌意兴长,太湖水沏碧螺香。笑谈退休悠然处,共品余晖岁月芳 。</p> <p class="ql-block">我辈逐日数十年,太湖日出未曾见。落宿古村的次日一早,登临太湖的石公山,想补上太湖日出。遗憾的是由于云层厚许,未见红日喷薄,却见石公山“”归云洞”香火不绝,苏州香客不断。西山的石公山,三面环水,背靠丛岭,风景如画。山上有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轩树桥廊,疏密得当。这里有许多著名的景观,包括归云洞、浮玉北堂、来鹤亭、断山亭、一线天和明月坡等。景区虽然不大,却适合爬山、看湖,悠闲漫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