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傍晚,我们来到巴黎圣母院,远远望去,屋顶和外墙还在修膳,时刻在提醒着大家,这里曾经历过什么。我们有幸赶上了巴黎圣母院的开放,在广场大家排队缓缓步入,突然,钟楼钟声响起,宏亮深沉入心,原来今天是周末,晚六点钟巴黎圣母院做弥撒,我们太幸运啦。</p> <p class="ql-block">弥撒的起源可追溯至耶稣基督在最后晚餐中建立的圣体圣事,是天主教最核心的宗教仪式。</p><p class="ql-block">游客进入大殿,静静的走在两侧,仪式已经开始,中间的木椅上坐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手中拿着歌单,和唱诗班一起吟唱。</p><p class="ql-block">巴黎圣母院作为哥特式建筑的代表,其声学设计本身也是传统的一部分,混响时间和空间结构影响唱诗效果。太好听了。是天然大音箱。</p> <p class="ql-block">在下面的视频里原声共享这美妙的旋律,可把音量调大些,静心体会低音管风琴(32'音栓)引发的胸腔共振——这种16Hz的次声波振动,正是中世纪信徒形容的"圣灵临在的体感"</p><p class="ql-block">这座石质交响乐器的每一次鸣响,都是对"建筑即凝固音乐"的终极诠释。当21世纪的技术让800年前的圣咏重新在飞扶壁间流转时,我们听到的不仅是声音的复原,更是文明记忆的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听说在2025年高科技加入,有了全息投影唱诗班(还原1905年历史录音空间声场) 还设置了振动感应座椅(将63Hz管风琴基频转化为触觉体验) 以及声纹分析系统(实时优化唱诗班站位)真是厉害👍</p> <p class="ql-block">火灾后修复过程中,教堂声学系统已通过3D建模技术复原,8000根管子的管风琴完成修复,钟声也重现了历史音色。</p> <p class="ql-block">这座历经5年修复的文化地标,如今钟声与圣歌再度回荡于哥特式穹顶之下,既是文化遗产的重生,也是人类精神的共鸣。愿您若亲临现场,能感受到跨越时空的宁静与庄严。至今巴黎圣母院的钟声与圣歌好像还在耳畔回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