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岳飞元帅(1)

长岛歌吟

“尽忠报国” 岳飞少年时丧父,有母亲抚养成人。青年时代正遇上女真贵族对宋朝发动的掠夺战争。他目睹北宋灭亡前后的惨痛场景,有坚决抗击女真贵族民族压迫、收复故土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其母在他的背部刺上“尽忠报国”四个字,以激励他尽力杀敌、报效国家。现今不少人所说的“精忠报国”,应是受到宋高宗御赐“精忠岳飞”四字并由岳家军以之为旗帜与金兵作战的误导。 在广大民众的支持下,岳飞与其他将领一道奋力抗击金兵,收复了中原不少失地,金兵逐渐失去了战场上的优势,南宋朝廷的安全得到了初步的巩固。当时岳家军所到之处,民众无不欢心围观,“举手加额,感慕致泣”。而由于岳家军作战凶猛,军纪严明,当时的金军就有人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但岳飞在苗刘兵变的时候没有驰兵救援,却很让宋高宗赵构怀疑岳飞是否对自己心存不满。更重要的是岳飞本人文武兼备,而岳家军也是当年南宋最强大的军事集团,再加上岳飞力主北伐,这就与赵构的偷安政策形成了冲突。不过由于当时进军的攻势正猛,岳飞还有利用价值,赵构就没有把岳飞怎么样。但随着宋金战场局势的日益缓和,赵构也不用担心金兵再次南下,岳飞及岳家军就成为了赵构的眼中钉。于是在赵构的指使下,由秦桧出面罗织罪名,使岳飞于绍兴十一年除夕夜(1142年正月二十七)含冤而死,时年三十九岁,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也被杀害。 岳飞元帅 岳飞于其他将领不同,与宋朝防范武将的政策相抵触,所以让赵构懂了杀机。其原因有三,一是因为岳飞好学,文武双全,自然被当局看作是危险分子;二是岳飞不爱财、不好色,与南宋大多数将领不同。三是岳飞不扰民,得军心。有此三大忌,如何逃得了赵构们的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