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羊马河战役是“陕北三战三捷”的第二个战役,是西北战局的转折点,也是全国战局的转折点。70多年来,人们大都知道彭德怀是西北野战兵团的司令员兼政委,羊马河战役是他指挥的。却没有多少人知道羊马河战役前三天,毛主席发给彭德怀和习仲勋的电报。</p> <p class="ql-block"> 1947年3月25日,我西北野战军在延安县的青化砭地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灭敌31旅旅部及第92团2900余人,活捉旅长李纪云、副旅长周桂昌、参谋长熊继宗。此战以后,胡宗南既想与我军决战,又怕我军再打他个“埋伏”。一是采取<span style="font-size:18px;">“集中兵力,多路并进”的方式行进。</span>旅以下的部队,几乎不敢远距离的单独行动。二是沿着两旁的山梁运动,不敢贸然在公路或者川道里行走。他调集第1、第29军的11个旅的兵力,从安塞、延安、临真等地分三路进至延川、清涧、安定(子长)一带,寻找我军主力。</p> <p class="ql-block"> 为了有效的消灭敌人,彭德怀按照毛主席的指示,针对胡宗南急于与我军战斗的心理,运用“蘑菇”战术<span style="font-size:18px;">,牵着敌军的主力鼻子“兜圈子”,并以部分兵力对其进行不间断袭扰,</span>待其被迫分兵作战后,再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分散之敌。</p> <p class="ql-block"> 4月6日,我西北野战军在永坪地区对路过此地的国民党第29军12旅发动突然袭击,歼敌600余人,迅速向北撤离。胡宗南断定,我军主力部队隐蔽于蟠龙西北地区,随即下令以其主力第1、第29军于12日向蟠龙、青化砭西北地区进攻,企图合围歼灭我西北野战军。</p> <p class="ql-block"> 4月11日, 毛泽东致电彭德怀、 习仲勋:“清涧之24旅1个团本日调赴瓦窑堡。该团到瓦后,135旅很可能调动,或往安塞, 或往蟠龙, 望注意侦察,并准备乘该旅移动途中伏歼之。”</p> <p class="ql-block"> 4月13日下午,彭德怀命令:第358旅佯装我军主力,从李家岔向白家坪、宋家沟一线挺进,抵抗来犯的敌第1军;独1旅在元子沟、云山寺一线阻击敌第29军。引诱国民党军主力部队向蟠龙西北地区进攻。此时,情报显示,驻守清涧的敌第76师72团已进入瓦窑堡。彭德怀判定敌第135旅将会撤出瓦窑堡,南下向敌第29军右翼靠拢,企图对我军形成合围之势。他果断命令:第2纵队、教导旅设伏于岭湾、黑山寺地区;新编第4旅设伏于李家川、安家嘴一线,静待敌军出现。彭德怀要求西北野战兵军各部队必须隐蔽设伏在第三道山脊以外区域,以保证分割包围的成功实施。</p> <p class="ql-block"> 国民党驻守瓦窑堡第135旅与清涧来的第72团完成守备任务交接后。14日清晨,第135旅兵分两路,沿瓦窑堡、蟠龙大道两侧高地小心翼翼的前行。此时,我西北野战军已在羊马河地区布下了天罗地网。上午10时,敌135旅进至羊马河西北高地时,我军突然对其发起进攻。新编第4旅于三郎岔、李家滴哨附近高地截击第135旅右翼部队,独4旅于磁家沟高地对其左翼部队发起猛攻。</p><p class="ql-block"> 胡宗南收到第135旅被合围的电报后,电令第135旅死守阵地,同时下令第1、第29军火速驰援。但是,为时已晚,敌第1、第29军被我军顽强地阻击于三皇庙、云山寺两线,始终无法速进。</p><p class="ql-block"> 我围攻敌135旅的部队对敌人实施分割包围后,集中兵力强攻敌左翼部队,经过约2小时激战击溃敌左翼部队。随后,全线出击,对敌右翼部队固守的高地展开猛烈进攻。下午4时战斗结束,歼灭敌2个团和135旅部,计4700余人,俘敌代旅长麦宗禹。</p> <p class="ql-block"> 羊马河战役,首创了我军在西北战场上消灭敌人一个整旅的范例。</p> <p class="ql-block"> 没有毛主席的电报,就没有彭德怀的命令;没有毛主席的英明预见,就没有羊马河战役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杨明,中共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现为延安市宝塔区关工委副主任。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