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照片/海风 唐山 继华 文友</p><p class="ql-block">文字/制作/徐以海</p> <p class="ql-block"> 王有存将军</p> <p class="ql-block"> 孝德 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修行</p><p class="ql-block"> 一一记王有存将军孝德文化故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题记:心中有孝,一定有爰。心中有孝,一定有德。孝,是从心里流露出的温暖;德,是不为人知不动声色的心灵净土。孝德文化,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它传承着先辈的智慧与品德,让我们不断完善自我,用行动诠释爱与责任,以善待人,以孝奉亲,坚守内心的善良与纯真,让生活充满爰与温馨。孝是一种更深蕴更深沉的感情,但它是需要教育培养的,有了孝这个字,就会始终装在心里,这时的人处事为人那是不一样的。正如青驼北村文化,孝德仁和善,红色代代传。宣传弘扬一个人,我们看他什么,信仰,追求,精神,最终他都做了什么,也就是行为。孝德文化园的落成,就是典范,以德为帆,孝为桨,激励我们在新时代书写新的篇章!让生命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span></p> <p class="ql-block"> 还是龙年年前,《智圣故里人》第三卷刚出版的时候,就接到战友王有存将军的信息,说是过年四月,临沂“孝圣”王祥文化论坛在王祥故里临沂举办,邀我一同参加。不巧的是因事未能前往。</p> <p class="ql-block"> 就在4月9日的早上,他把“孝圣”王祥文化论坛成功举办的喜讯告诉我,来自省内外的50多位专家、学者、文化名人,欢聚一堂,溯源王祥孝行,赓续千年孝脉,倡导孝德理念,践行孝德精神,并被以孝行楷模受到表彰。</p><p class="ql-block"> 他说, 这次文化论坛主题是:以德育人、孝行天下。旨在深入挖掘临沂厚重的孝道文化资源,特别是以“孝圣”王祥故里白沙埠镇为核心的孝文化深刻内涵,深入阐述孝文化起源与传承,传播孝文化理念,传承孝文化精神,讲述孝文化故事,促进孝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孝文化力量。</p> <p class="ql-block"> 尽管早在2023年5月,他的“孝德文化园”落成我以“孝耀中华 德行天下”报道过,该文章也被载人《智圣故里人》第三卷,可我总觉得,孝德对他来说,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修行。有个朋友是位老领导也是老文化人读了他的事迹,他说你这那里是写的书,分明就是在呐喊,大声疾呼。我说您说的太对了,我就是声嘶力竭在疾呼,在呐喊,你想,一个人省吃俭用自掏腰包出资100多万,宣传弘扬中华传统孝德文化,宣传弘扬英模人物,难道不值得大声疾呼吗!这决不是挂嘴上说说而已,真正的孝德,是藏在内心里,刻在骨子里,融化在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上的。就这事本身,不说明很多问题吗!我们需要这样的人,需要这样的事。这可是南山崖上放滚石,石(实)打石(实)的事,来不半点虚的,这样发自内心的行为。与为富不仁巧取豪夺之人的麻木永远不沾边的,他所奉行倡导的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回想孝德文化园的落成至今,让我想了很多,尽管己进入古稀之年,可他一直致力于奔波孝德文化事业的路上,以弘扬光大刚毅前行。</p> <p class="ql-block"> 是啊,德孝文化,似春日微风,轻拂心灵尘埃,让人性之美在温柔中绽放,于日常点滴里绘就温馨画卷。它是岁月长河中闪耀的明珠,照亮我们前行的孝德之路,人生正行正义正道之路。</p><p class="ql-block"> 一个不奉行不懂得孝的人,他的仁意道德也不会好到那里!孝,是一个人的立世之本,连孝都不去敬畏,何谈做事做人。</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谈了我的想法,我说2024年,我创办了一个《人物专访》栏目,效果不错,阅读量有的高达十几万,要不来个专访吧。他听后极力推辞,不让宣传,可在我的“软硬兼施”下,最后他同意了,并说那就结合临沂“孝圣”王祥文化论坛,我的发言开始吧。就这样,我的人物专访拉开了帷幕。</p> <p class="ql-block"> 他说,德是心灵的净土,孝是情感的纽带。德孝文化将我们紧紧相连,让亲情更浓,友情更真,社会更加美好。首先我要谈的就是家风,好的家风,要从娃娃抓起,家长是孩子们的启蒙老师,做到身正为师、为人师表。小的时候奶奶常给我讲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王祥是我53辈祖爷,家住临沂南仁里。你要学习:“做人谦虚,做事诚实”;“人过留声,雁过留名”;“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好东西给人家吃了传名,自己吃了填坑”。语言虽不华丽,但教育人很深刻。这些语言成了我一生中的座右铭。</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他回忆了很多小时候的事,在我幼年时期,家中收养了一个残疾儿童,上学路上都是搀扶着他,照顾多年;1961年自然灾害时候,家中收留德州受黄河水灾的3名讨饭儿童在家住了2年。天气不好时就留在家中一起吃饭。现在还像亲戚一样走动;我8岁时,在河内捕捉一条鱼,从河里直接送到三里路外姥爷家;10岁时,在湾里捉了一只甲鱼,从湾里带着浑身的泥巴,赤着脚丫,穿过麦茬田,脚都扎破了,直接送给了姥姥爷。当时自然灾害,家里都很贫穷,没因此而动心自己吃。这两件事都得到了奶奶的表扬,使我幼小的心灵得到孝文化的教育与熏陶。</p><p class="ql-block"> 姥娘生病卧床不起,夏天为防蚊虫叮咬,就把自己的蚊帐从部队寄给了姥娘用。</p> <p class="ql-block"> 再就是用现实生活中的故事来感化、把控小朋友的成长。比如家训的作用,①王祥时代家训: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娣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②王氏家训新续:言宜慢,心宜善。信德孝,莫自道。娣让贤,孝格天。学不厌,悔不倦。无难事,肯攀登。新老家训融合,更适合今天孩子们的生活成长。</p><p class="ql-block"> 在谈到孝德时,王将军心有感触,他说,其实践行孝德,就是从身边小事做起,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次搀扶,都能传递出孝德的温暖,孝德的力量。孝德如阳光,照亮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让我们学会珍惜眼前人,感恩身边事,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第二就是红色文化教育,这很重要:孩子从会说话、认字、写字,给他们讲红色故事,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在幼儿园要团结小朋友,不要争玩具,要谦让,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便扔垃圾等良好的生活习惯。4岁时走路看到了垃圾,我就让孩子捡起来,放到垃圾箱里,并用学雷锋好榜样的歌曲表扬他。久而久之,好事越做越多,红歌也学了一大串。</p> <p class="ql-block"> 玩雪的故事:7岁时,有一天济南下了大雪,当时我要去抢救病人,就让孩子们先出去玩雪。2个小时过后再到雪地找孩子,找不到了。回到办公室后发现两个孩子已经在学习了。当时我就问他们:妈妈说“户外活动就半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 在大连参观日俄监狱的故事:8岁时,刚上二年级。讲解员讲到了日本人杀害中国人的残忍暴行。第二天早晨6点孩子醒来,对我讲:“爷爷,我忽然觉悟了,日本人太坏,杀了这么多中国人,我再也不玩奥特曼了,我玩奥特曼就等于支持日本人的经济建设”。几天后,我又测试了他们,咱在大连再买一次,到济南后咱就不买了。孙子说,说不玩了,你怎么还给我买?从此再也不玩了。</p><p class="ql-block"> 勤俭节约的故事:爷爷领着外出,到中午吃饭时,爷爷请客,你俩想吃啥就买啥,结果两人就买一个汉堡包,说尝尝就行,等会回家吃。有时到饭店吃饭,让他们去点菜,两个人挑来挑去,都是最便宜的,服务员都笑了……</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他又谈到,现代文化与古代文化应融合发展。随着时代迁延、社会的变化,人们思想需求、对古老的文化传承,随着时间流逝慢慢淡化。</p><p class="ql-block"> 古文化学习的少了,意思不理解了,如何做到就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现在社会中的“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就怨天怨地,牢骚满腹,消极人生,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认。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之恩的故事,就成了年轻人的戏语,深厚的含义就成了囫囵吞枣,蛤蜊不知其味……</p><p class="ql-block"> 尤其现代社会,网络文化发展很快,游戏充满街头,对青少年影响很大。历史年代中造就呈现的英模人物,就是孝德文化的传承典范。</p><p class="ql-block"> 为建设新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背井离乡,不顾个人安危,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投入到革命事业当中。张思德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雷锋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的精神……;焦裕禄时时处处做人民公仆的精神……等不仅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更是一种集体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体现。</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p> <p class="ql-block"> 这时候,他又谈起小学时,学习雷锋叔叔做好事,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做雷锋式的好少年。当兵后,在部队学习雷锋,对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生活中对战友亲如兄弟,救助家中解决困难。在良好家风的感悟下,在雷锋同志行动的教育下,我一生中时时刻刻以雷锋同志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任何时候都处处发扬正能量。当兵50多年来,热爱部队,关心官兵。恢复高考后,单位8个战士5个考上了军校,现在都是团以上干部。对病人服务周到热情,对下级医生严格要求,常进行“假设我是一个病人”的换位思考教育,使大批的年轻大夫走上教授和知名专家岗位。<span style="font-size:18px;">门诊部被广大官兵称为“惟愿官兵尽开颜”的先进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 高压氧是一门新兴学科,我国七十年代刚刚起步。我就从此开始研究这门学科,工作中不断地自我加压。坚持数年如一日,攻坚克难。研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8项,编写全国高压氧培训教材,制定国家标准十余项,解决了制约氧舱发展的瓶颈,使我国高压氧医学遍及全国各级医院,走在世界的前列。</p><p class="ql-block"> 多年来因工作成绩突出,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山东省医学会突出贡献专家、济南军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多次被上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学雷锋标兵,并被济南军区授予“学雷锋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健康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多次报道事迹,并载人《永不熄灭的火炬》、《东方之子》、《建党百年百位军休功臣》之书。1990年作为全军英模代表参加北京“国庆观礼”,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p> <p class="ql-block"> 践行孝德文化,如同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它在我们的心田生根发芽,结出的是尊重、关爱与责任的果实,让生命之树更加繁茂。</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自己的进步成长,取得的成绩都归功于党的教育,离不开战友的帮助。退休后多家医院高薪聘请,我都没有因金钱而打动,继续留在医院为官兵服务,为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做贡献。十多年来,为家乡修桥、铺路、筑河坝、建孝德文化园,投资100余万元,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赞美。2015年在修筑河坝铺路时,捐款26万元,当时自己余款只有21万元,还向战友借了5万元。好心的战友劝我,你这图啥?这钱不如买辆好车坐坐,自己美美的享受享受。我的待遇已经够高了,只有好好的工作,对组织没有任何索取……。</p><p class="ql-block"> 通过和王将军的交谈,了解他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当然,更是一名好军人。从一件件小事上,不难看出他就是希望家里孩子们都有出息,从小培养孝德文化的教育,希望与人相处和睦,这是我们中国传统家庭,乃至今天的家庭一个长久的期待,其实这是王将军他们家庭的真实写照。这一点我感到很难得,也很珍贵。</p> <p class="ql-block"> 荣誉代表过去,但不能代表将来,我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努力的为党、为人民做好事,做有利于人民的事,回报社会,回报家乡。</p> <p class="ql-block"> 听到这里,我再也忍不住还是打断了他的话,一个多么好的战士,多么好的将军,以德修身,以孝齐家。孝德文化让我们明白,个人的成长与家庭的教育息息相关,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孝德,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修行。在德孝文化的引领下,我们不断完善自我,用行动诠释爱与责任,让生命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 孝德文化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它传承着先辈的智慧与品德,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书写新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是啊,孝德文化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孝德文化是一本无字的书,用行动书写篇章,它让我们懂得,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能丢掉做人的根本。孝德文化是生活的指南针,它为我们指明方向,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迷失自我,始终保持善良与正直。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传承和弘扬孝德文化,让社会让人间充满爱!</p> <p class="ql-block"> 孝是亲情的基石,德是做人的根本。我想这就是王有存从战士到将军的成长之路,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