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织云锦绣处,红楼一梦深</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红楼梦》与江宁织造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南京南站乘地铁三号线行至大行宫出口号,“江宁织造博物馆”七个鎏金大字在春阳中特别显眼。</span>踏入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孕育《红楼梦》的繁华旧梦。这座建立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span>代江宁织造府旧址上的博物馆,不仅是曹雪芹的出生地与成长地,更是《红楼梦》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p> <p class="ql-block"> 这座由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设计的当代建筑,像一块被岁月打磨的云锦残片斜插在城市肌理之中。当我踏进序厅的瞬间,仿佛听见机杼声穿透时空而来,经纬交织间,竟织就出一部浩瀚的《红楼梦》。</p> <p class="ql-block"> 曹雪芹与江宁织造府的兴衰。</p><p class="ql-block"> 曹雪芹的家族——曹氏,曾四代担任江宁织造,深得康熙帝信任,家族显赫一时。馆内陈列的云锦、官服、织机,无不诉说着昔日的荣华。然而,雍正年间的一场抄家,让曹家从云端跌落,这段由盛转衰的经历,深深烙印在曹雪芹的记忆中,最终化作《红楼梦》里贾府的兴衰史。在“红楼梦曲”展区,曹雪芹的生平与家族变迁被娓娓道来,让人不禁感慨:正是这跌宕起伏的人生,才铸就了这部“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旷世巨著。</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的“四时红楼”特展,以春夏秋冬为序,展现了《红楼梦》中的精致生活。秋季篇章里,螃蟹宴的绒花、木食盒,让人想起大观园里的诗酒风流;冬季的铜手炉、蟒袍,则映照着“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的唯美意境。</p> <p class="ql-block"> 江宁织造博物馆展览内容包括《大梦·红楼》沉浸式展演、纸上繁花展览、云锦天衣馆、中国旗袍展厅和红楼梦曲展厅。</p> <p class="ql-block"> 江宁织造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多个主题和展区,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呈现,带领观众深入探索《红楼梦》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p> <p class="ql-block"> 数字沉浸厅内,3D投影将万匹绸缎化作漫天流霞。在这里,《天工开物》的记载与小说描写形成奇妙互文:书中“金陵十二钗"服饰的妆花缎纹样,竟与博物馆珍藏的江宁织造局实物样本完全吻合。当虚拟影像重现元妃省亲时"园内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的盛景,织机声渐渐化作大观园里的笙箫管笛。</p> <p class="ql-block"> 暮色渐浓时登上博物馆顶层观景台,长江路历史文化街区华灯初上。玻璃幕墙外,现代都市的车水马龙与展厅内的织机经纬重叠交织,恍若《红楼梦》开篇所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这座承载着六百年纺织记忆的博物馆,终究不只是陈列过往的容器,而是让传统文化基因在当代语境中重获新生的神奇容器。</p> <p class="ql-block"> 走出博物馆,夕阳下的红墙黛瓦依旧静默,但《红楼梦》的余韵却久久萦绕心头。江宁织造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桥梁,让每一位访客都能在曹雪芹的“家”中,读懂《红楼梦》的永恒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