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看边拍(201)“大美南京”游记——午朝门公园(中)

苏酒飘香

<p class="ql-block">  午朝门公园位于中山东路与御道街交汇处南侧,属明故宫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明故宫始建于1366年,1375年又加改建,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南京称留都。</p><p class="ql-block">1644年南明福王在武英殿登基,1645年南明亡后,明皇城改为清驻防城。</p><p class="ql-block">1853年至1864年间,皇城悉毁于兵火,仅剩午门、内外五龙桥等残迹。</p><p class="ql-block">1927年修明故宫飞机场。1928年至1929年修中山东路从明故宫遗址穿过。</p><p class="ql-block">1956年将明故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8年建午朝门公园。现公园内尚存午门、奉天门遗迹、玉带河、内金水桥、九龙壁,</p><p class="ql-block">以及500多块石刻、石圆拱、石水缸、石柱础等大量珍贵文物和历史痕迹。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园面积32000平方米,其中水面积900平方米,绿地面积1500平方米,内有各种乔木600余株,灌木23000多株。</p> <p class="ql-block">奉天门遺跡</p><p class="ql-block">奉天门,位于午门内金水桥正北,是为奉天殿之前门,亦称大朝门,属于宫城制度方面的礼仪之门,而不属宫城的城门。永乐初年,常于奉天门设宴招待外邦,永乐六年八月,明成祖朱棣曾经在此宴请过远道而来的浡泥国国王。奉天门毁圮年代具体不详,今残存须弥座台基北面偏东的一部分及东南角的螭首(现藏于南京城墙博物馆)。2012年,由南京市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成立的联合考古队在考古试掘过程中,先后发现了奉天门建筑基址和奉天殿夯土建筑台基,出土了大型柱础石、躁墩、排水沟等重要建筑遗存,并在探沟底部发现了青灰色的淤泥层,从而印证了历史文献中"填燕雀湖建皇宫"的相关记载。</p><p class="ql-block">奉天门遗址位于中山东路南侧的午朝门公园的北端,遗址东西长58米、南北宽30米,并已被辟为"奉天门遗址石刻园",园内空旷绿地上放置着很多精雕细刻的石刻和石构件,其中12个2米见方的巨型石柱础和部分须弥座等是原奉天门的遗物,其余文物是从别处迁入。故名"奉天门遗址石刻园"。</p> <p class="ql-block">  "血迹石"是明故宫奉天门前的陛石。</p><p class="ql-block"> 方孝孺为明惠帝朱允纹在位时的翰林学士。明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进入南京后,让方孝孺为自己起草诏书,方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拒绝拟诏,誓不受命。</p><p class="ql-block">朱棣大怒,将其斩于午门内,灭其十族(九族外加学生)……。</p><p class="ql-block">传说当时方孝孺的血迹溅染在石头上,就成了"血迹石",石上刻有"明靖难忠臣血迹碑记"字样。</p><p class="ql-block">两块血迹石现位于午门公园内石壁南侧。</p> <p class="ql-block">御道</p><p class="ql-block">御道是连接宫城内外最主要的道路,今称御道街,位于午门外。这条御道为皇家专用道路,两侧还设有为官吏、中外使臣之行道。此外,宫城东华、西华、玄武三门的中门之路,也称为御道。</p> <p class="ql-block">金水桥即今日所称的内五龙桥,位于午门内正北,始建时间及规模不详,《明史》载"洪武二十五年改建大内金水桥"。今桥基仍存有五座,保存原跨,桥上石栏不存。</p> <p class="ql-block">疏通沟渠碑(碑文)</p><p class="ql-block">明万历四十年(1612)九月初九立,原位于宗人府后。碑额已失,仅存顶部榫头。碑高2.22米、宽1米、厚0.18米。该碑记载了明万历年间官府疏通南京皇城东南部河渠,治理水患的过程,是研究南京皇城沟渠分布与官署布局的重要材料。碑文中有"柳树湾"字样,即是云南人所言的老家"柳树湾"。明初,朱元璋曾经命令大将傅友德、蓝玉、沐英等出征云南。平定云南后,朱元璋留沐英在云南镇守疆土。洪武十五年前后,沐英亲自回到了南京,在南京广招工匠,随自己远赴云南屯田垦荒,兴修水利。这些人就是从南京"柳树湾"集中迁徙过去的,这些人的后代自称老家是"南京应天府柳树湾高石坎"。</p> <p class="ql-block">任儀注碑(碑文)</p><p class="ql-block">明洪武十八年(1385)立,原位于午门外。高2.88米、宽1.58米、厚0.34米,碑身正面书阴刻碑文17行,共400字。《有司官赴任注》制定于洪武十八年,记载了明代官员任、离任时必须遵从的礼仪,及宣读的祝文容,展现出明初君权至上理念。</p> <p class="ql-block">午门(午朝门)建于吴元年(1367)九月癸卯,明洪武十年(1377)冬改筑。此门为宫城正南门,即天子所居之南门,"以位当子午而得名"。洪武年间,午门是朝廷的一处重要场所,作为宫城正门也是皇权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公园留影</p> <p class="ql-block">图片拍摄:刘建华</p><p class="ql-block">文 字:刘建华</p><p class="ql-block">后期制作:刘建华</p><p class="ql-block">网 络:刘建华</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p><p class="ql-block">《古风大气——纯音乐》</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1日</p><p class="ql-block">谢谢观看!欢迎留言、转发!</p><p class="ql-block">(拒绝闲聊、谢绝送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