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花鼓里的乡土情韵——解码山东柳林民歌《花鼓情缘》

秋之韵

<p class="ql-block">  运河的桨声早已沉寂,柳林镇的老屋檐下,却仍飘着《花鼓情缘》的调子。这调子裹着鲁西的风,沾着黄河的沙,从明朝的漕运码头一路唱到今天,每一声都带着黄土地的体温。</p> <p class="ql-block">  你听那"爷爷儿出来吱呀呀",多像老辈人唤太阳的亲昵。冠县方言里的乡音被揉进旋律,"山的花儿开呀一朵梅花呀",在歌声里簌簌绽放。唱的人扯开嗓子,不加修饰的嗓音撞碎云翳,又顺着运河飘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  花鼓咚咚敲起来时,连土地都跟着震颤。鼓子手扎着马步,霸王鞭甩出流星般的弧线,拉花姑娘的红绸子掠过麦浪。双面花鼓蒙着牛皮,每一声都像大地的心跳,敲醒沉睡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  最动人的是"嗨嗨落莲花"的尾音,带着古傩戏的余韵。老辈人说这调子能驱邪纳吉,唱着唱着,梅花开了,莲花也开了。梅是坚韧,莲是洁净,农人的日子就藏在这些带着露水的意象里,苦中酿着甜,土里生着香。</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花鼓情缘》,偶尔也会登上城市的舞台。当白发老艺人领着年轻人唱起"山的梅花落",鼓点依然能敲进人心最柔软的角落——原来有些声音,天生就带着回家的密码,任岁月流转,总有人记得回家的路。</p> <p class="ql-block">  《花鼓情缘》简介</p><p class="ql-block"> 1.地域特色:源自山东聊城冠县柳林镇,该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鲁西名镇,柳林花鼓作为当地独特的民间艺术,是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2.演唱内容:属于“喜歌”,通常在结婚、生子、升迁、金榜题名等喜庆时刻演唱。歌词融入了冠县当地方言,如“爷爷儿”指太阳,衬词“山的花儿开呀一朵梅花呀”“嗨嗨落莲花呀,山的梅花落”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p> <p class="ql-block">  3.演唱风格:演唱形式为一领众和,保留了柳林花鼓“文场”秧歌中《爷爷出来吱呀呀》的唱腔,原生态唱法朴拙自然,整体风格粗犷豪放、泼辣火爆,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p> <p class="ql-block">  4.表现方式:在表演上,保留并巧妙使用了柳林花鼓的特色打击乐器如“萨拉金”“鞭”“花鼓”“锣”等。舞蹈动作带有武术风格,与演唱相互配合,呈现出文武兼备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柳林花鼓表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