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推广展成果 分享交流促成长——《“留住黎苗族记忆”非遗课程进校园实践研究》研究成果推广活动

张朝魅

<p class="ql-block">  为了搭建校与校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推广课题研究成果,2025年4月2日,省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留住黎苗族记忆”非遗课程进校园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张朝魅老师一行5人前往五指山市畅好乡中心小学校,开展课题研究成果第二次推广活动。本次参加活动的有学校校长石挺警、副校长王晓坤以及音乐艺术学科的科任教师们。</p> <p class="ql-block">  本次研究成果推广交流活动分为两个环节,分别是课例展示和评课。</p><p class="ql-block"> 环节一:五指山市红星学校课题组成员张朝魅老师展示课例。</p><p class="ql-block"> 展示课教学内容为地方非遗课程——苗族歌曲《抓螃蟹》。</p><p class="ql-block"> 环节二:评课,分享交流。。</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张老师穿着精美的苗族服饰,手里拿着一张写满歌词的纸,站在黑板前,耐心地为孩子们讲解。黑板上写着“海南苗族”,孩子们的目光紧紧跟随老师的讲解,认真地听讲,仿佛已经沉浸在苗族文化的魅力之中。</p> 歌曲分析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歌曲《抓螃蟹》是指一首苗族儿童歌曲,其主题围绕孩子们抓螃蟹的活动展开。这首歌曲可能具有苗族音乐的特色,旋律欢快,歌词生动描绘了孩子们在玩耍、抓螃蟹的情景。</span> 从歌词内容看,“小孩子呦小孩子,小孩子爱玩水,小溪水流咚咚咚……大家一起画螃蟹。抓了螃蟹找回家。”这些简单的句子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孩子们在自然中嬉戏的快乐时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张老师不仅带领孩子们学唱歌曲,还通过互动的方式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歌词背后的含义。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认真听老师讲解。几位老师也坐在一旁,仔细聆听,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光。这样的场景,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让老师更加了解学校在非遗文化传承方面的努力。</p> 歌词内容 <p class="ql-block">  从歌词来看,如“小孩子呦小孩子,小孩子爱玩水,小溪水流咚咚咚...大家一起画螃蟹。抓了螃蟹找回家螃蟹。”,歌词描绘了孩子们在小溪边玩耍、抓螃蟹的欢乐场景,充满了童趣。《抓螃蟹》苗族歌曲是一首以抓螃蟹为主题的苗族儿童歌曲,歌词生动、旋律欢快,是苗族文化的重要体现。</p> 歌曲与苗族文化 <p class="ql-block"> 这首歌曲作为苗族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儿童娱乐方式,也体现了苗族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p><p class="ql-block"><br></p> 课堂表现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符合《课程标准》中“愉快、积极地生活”和“自信向上”的要求。课堂中的趣味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此外,课堂中对学生的即时反馈较少,评价语也显得较为笼统。学生虽然完成了任务,但在如何通过努力改进不足方面,还需要更多的引导。</p> <p class="ql-block">  此次推广活动为老师们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有力促进了课题的推广与实践,为老师们的专业成长指明了方向。课题组将在研究路上砥砺前行。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孩子们受益匪浅,老师们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为未来的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审核:王红霞</p><p class="ql-block">编辑: 张朝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