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消防宣传培训市场化路径:构建行政执法与市场机制双轮驱动体系</p><p class="ql-block"> 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核心在于突破传统行政化宣传培训的局限性,构建 “行政执法强约束、市场机制激活力” 的双向协同模式。当前,政府主导的消防宣传存在 “覆盖广度不足、内容针对性弱、社会参与度低” 等问题,而市场化路径通过引入专业力量、激活社会资源,能够有效破解 “政府干、社会看” 的被动局面,实现从 “要我安全” 到 “我要安全” 的意识转变。</p> <p class="ql-block"> 一、消防宣传培训市场化的现实必然性</p><p class="ql-block"> (一)行政化宣传的结构性短板</p><p class="ql-block">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全国消防救援队伍宣传岗位人员仅占总编制的 3%-5%,面对 2000 余万家社会单位、14 亿公民的培训需求,呈现 “小马拉大车” 困境。某直辖市统计显示,基层消防宣传员年均需覆盖 200 家单位、开展 300 场讲座,人均服务半径达 50 平方公里,导致 “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效果”。</p><p class="ql-block"> 内容供给同质化严重:现行宣传多以 “消防器材使用演示、逃生路线图讲解” 为主,缺乏针对不同行业(如电商仓储、养老机构)的定制化课程。某养老院调研显示,83% 的老人未掌握 “卧床老人防烟面罩佩戴方法”,反映出宣传内容与实际需求的 “两张皮”。</p><p class="ql-block"> 社会参与动力不足:公民参与消防培训多为 “被动式接受”,企业将培训视为 “应付检查”,2023 年全国社会单位自主采购消防培训服务的比例不足 15%,市场潜力亟待释放。</p><p class="ql-block"> (二)市场化宣传的独特优势</p><p class="ql-block"> 专业分工细化:市场主体可聚焦细分领域开发产品,如针对儿童的 “消防卡通 IP 课程”、针对企业的 “消防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培训”、针对社区的 “家庭火灾隐患排查实训”,解决行政宣传 “大杂烩” 问题。</p><p class="ql-block"> 技术应用创新:商业机构可投入研发 AR 火灾逃生模拟系统、VR 隐患排查游戏、AI 消防知识问答机器人,利用 5G、元宇宙等技术提升培训趣味性与实效性。某科技公司开发的 “火场逃生虚拟孪生系统”,使受训者在模拟烟气环境中掌握 “低姿行进 + 沿墙撤离” 技能,学习效率提升 40%。</p><p class="ql-block"> 资源整合高效:通过市场化运作,可整合媒体、学校、公益组织等多方资源,形成 “政府引导、企业运营、社会参与” 的立体宣传网络。例如,深圳某消防培训机构联合美团、滴滴开展 “外卖箱贴消防标语”“司机安全课堂”,触达人群超 2000 万人次 / 年。</p> <p class="ql-block"> 二、构建 “行政执法 + 市场机制” 协同推进体系</p><p class="ql-block"> (一)行政端:以刚性执法倒逼培训需求释放</p><p class="ql-block"> 建立 “培训强制准入” 制度</p><p class="ql-block"> 依据《消防法》第二十一条,将 “员工消防培训合格” 作为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的必备条件。推行 “培训效果量化考核”,要求企业员工经第三方机构测试,逃生技能掌握率达 90% 以上方可通过检查。</p><p class="ql-block"> 对高风险单位(如易燃易爆企业、高层建筑管理单位)实施 “培训信用挂钩”:未按规定开展培训的,在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企业评级中实行一票否决。2024 年某省试点后,相关单位培训投入同比增长 180%。</p><p class="ql-block"> 实施 “隐患整改 + 培训绑定” 机制</p><p class="ql-block">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在责令整改的同时,强制要求其委托专业机构开展 “定制化整改培训”。例如,某商场因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操作不熟练被处罚,须聘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对全体安保人员进行 72 学时专项培训,经消防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复工。</p><p class="ql-block"> 建立 “火灾事故责任追溯培训” 制度:对发生亡人火灾的单位,除行政处罚外,要求其管理层参加 “事故复盘研修班”,由消防专家、法律人士、幸存者代表联合授课,强化 “痛点教育”。</p> <p class="ql-block"> (二)市场端:培育专业化、品牌化消防服务产业</p><p class="ql-block"> 构建 “全链条” 市场化培训体系</p><p class="ql-block"> 基础层:发展面向公众的 “消防知识普惠型产品”,如社区消防体验馆(设置模拟火场逃生、灭火器实操区)、线上消防微课堂(短视频平台开设 “1 分钟消防小知识” 账号,单条视频播放量超百万)。</p><p class="ql-block"> 专业层:培育针对企业的 “消防安全管理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从风险评估、制度建设到应急演练的全流程服务。某咨询公司开发的 “企业消防能力成熟度模型”,已为 500 强企业定制差异化培训方案,帮助客户降低 60% 的隐患复发率。</p><p class="ql-block"> 高端层:打造 “消防技术认证培训品牌”,开展注册消防工程师继续教育、特殊场所(如数据中心、核电站)消防专项培训,引入国际先进课程体系(如 NFPA 消防标准培训),提升行业培训天花板。</p><p class="ql-block"> 建立市场化运行规则与监管机制</p><p class="ql-block"> 资质准入:由消防救援机构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制定《消防培训机构星级评定标准》,从师资力量(要求持证教官占比≥60%)、课程体系(需通过专家论证)、设施设备(配备 VR 模拟系统等)进行分级认证,颁发 A-E 级资质(A 级为最高)。</p><p class="ql-block"> 信用管理:搭建 “消防培训信用信息平台”,记录机构的培训合格率、学员投诉率、事故关联度等数据,实施 “黑名单” 制度。2023 年某省清退 23 家培训合格率低于 50% 的机构,行业集中度提升 35%。</p><p class="ql-block"> 效果评估: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 “培训效能评估”,通过 “隐患整改率”“员工技能复现率”“应急响应速度” 等硬指标,对市场化培训效果进行量化打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引导市场选择优质服务。</p> <p class="ql-block"> (三)创新 “政企合作” 市场化模式</p><p class="ql-block"> 政府购买服务 “精准化”</p><p class="ql-block"> 县级以上政府每年将消防宣传培训经费的 40%-60% 用于购买市场化服务,通过竞争性磋商选择机构实施 “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 专项行动。例如,北京市朝阳区 2024 年投入 800 万元,委托 5 家机构开展 “老旧小区居民逃生技能提升工程”,覆盖 20 万家庭,使家庭火灾自救成功率提升 55%。</p><p class="ql-block"> 推行 “培训服务包” 制度:将宣传培训拆分为 “基础普及类”“风险定制类”“应急实战类” 等模块,供不同类型单位自主选购,政府按 “效果付费”,避免财政资金浪费。</p><p class="ql-block"> 公益属性与市场机制结合</p><p class="ql-block"> 鼓励企业通过 “公益积分” 参与消防宣传:企业赞助消防公益广告、捐赠消防器材,可折算为 “消防安全信用积分”,在企业信用评级、税收优惠中给予倾斜。某连锁企业通过赞助 100 场社区消防演练,获得纳税减免 3% 的政策支持。</p><p class="ql-block"> 开发 “消防知识传播区块链平台”:公众通过学习、分享消防知识积累 “消防能量值”,可兑换商品折扣、免费消防设施检测等权益,形成 “知识学习 - 行为转化 - 社会参与” 的良性循环。</p> <p class="ql-block"> 三、市场化进程中的风险防控与保障措施</p><p class="ql-block"> (一)防止 “过度商业化” 倾向</p><p class="ql-block"> 建立 “公益底线监管机制”:要求市场化培训内容必须包含《消防法》核心条款、国家标准逃生技能等 “刚性内容”,占比不得低于课程总量的 30%;禁止培训机构以 “消防检查” 名义推销产品,违者列入失信名单并顶格处罚。</p><p class="ql-block"> (二)强化政府公信力背书</p><p class="ql-block"> 消防救援机构建立 “培训质量白皮书” 制度:每季度发布《消防培训市场报告》,公示优质机构名单、典型课程案例、学员满意度排名,为社会选择提供权威参考。2023 年某总队发布的白皮书,使上榜机构业务量平均增长 200%。</p><p class="ql-block"> (三)培育 “本土 + 国际” 双轨人才体系</p><p class="ql-block"> 与高校合作开设 “消防宣传与应急管理” 专业,定向培养既懂消防技术、又具市场运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引入国际认证(如 IFSTA 消防培训师认证),提升行业国际化水平,打造 “中国消防培训” 服务品牌。</p> <p class="ql-block"> 结束语:</p><p class="ql-block"> 以市场化改革破解消防宣传 “最后一公里” 难题</p><p class="ql-block"> 消防宣传培训的市场化转型,不是对行政监管的替代,而是对 “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机制的深化。通过执法 “紧箍咒” 倒逼责任落实,借助市场 “无形手” 激活服务供给,既能破解政府资源有限的困境,又能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当每一家培训机构以专业能力赢得市场,每一位公民以安全意识驱动行为,消防工作才能真正从 “行政推动” 走向 “社会自觉”,为守护公共安全构筑起最坚实的 “人民防线”。这既是消防改制中 “坚持问题导向” 的实践创新,也是 “以人民为中心” 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值得在深化改革中持续探索、完善。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当前的核心问题在于提升公民的消防意识。通过持续加大消防监督执法力度、强化宣传教育以及创新宣传模式等举措,逐步构建起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良好消防工作格局,为保障社会公共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者:原消防队伍宣传老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