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羽觅音 婆罗洲雨林再探索之旅

宣夏良

<p class="ql-block">  京那巴鲁神山默默地耸立,亳无表情地迎接我们的再次到来。去年初见神山,内心十分汹涌澎湃,但今天再次相见,内心便再无波澜。</p> <p class="ql-block">  在婆罗洲,初见这只棘毛伯劳,我想极大多数拍鸟人都会很兴奋。去年12月份,显然是此鸟的活跃期,一个行程4次相遇,至少在我心里,它变得不再神秘。</p><p class="ql-block"> 大多拍鸟人都有一个喜新厌旧的特点。凭着拍过即菜的原则,许多人在这条拍鸟路上越陷越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沙巴州首府亚庇。</p><p class="ql-block"> 第二站,拿笃</p><p class="ql-block"> 第三站,乌丹雨林度假村,目标婆罗洲地鹃,大篮八色鸫(未果)</p><p class="ql-block"> 第四站,丹浓谷婆罗洲雨林度假村,目标蓝头八色鸫,棘毛伯老,盔犀鸟。</p><p class="ql-block"> 第五站,京那巴当河,目标凤头犀鸟,白冠犀鸟。</p><p class="ql-block"> 第六站,史比乐雨林探索中心,棘毛伯劳。</p><p class="ql-block"> 第七站,神山公园,目标鸟黑喉绿阔嘴,怀氏捕蛛鸟。</p><p class="ql-block"> 第八站,砂捞越,老越。</p><p class="ql-block"> 第九站,巴卡拉监地区,冠鸦,艳绿阔嘴(未果),白眉长颈鸫。</p> <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当地土著鸟导Ryan组织的15天拍鸟行程中,婆罗洲的雉类十分活跃,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这次由小杨老师带队,对去年的没拍到的鸟种进行一次深度搜索。白眉长颈鸫,丽绿阔嘴,大篮八色鸫等数种重点目标,另外数十种去年遗漏小目标,加上小杨老师夜拍很有经验,自然几种蟆口夜鹰也是值得期待。.</p> <p class="ql-block">  砂捞越的巴卡拉篮地区,地处偏僻,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当地许多主干道要么荒废没人理睬,要么处在大修状态。 </p><p class="ql-block"> 这条施密特芦苇蛇大白天穿越公路,事实上是一次拿生命来豪赌的冒险之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地的密林中,蛇雕的密度并不低。为了填饱肚子,要么在空中巡视,要么就在树枝上站立,目光警惕……</p> <p class="ql-block">  海拨稍高的山区,这些在高空盘旋的并不是普通蛇雕,它们是当地特有的山蛇雕。</p><p class="ql-block"> 山蛇雕比普通蛇雕颜色更深,翼展更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小杨的带领下,这次行程的伙食令人难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种叫尖蜜拉的当地水果,外形就如小号的菠萝蜜,味道却更接近榴莲,味重蜜甜。</p><p class="ql-block"> 在沙巴地区,当地妇女常常在路边兜售。价格不贵,人均十块钱就可以大饱口福。</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乌丹雨林度假村,俨然是一小片沙漠中的绿洲,周边的土地清一色被油棕林占领。</p><p class="ql-block"> 油棕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上的收入,但对当地生态造成了彻底的破坏。乌丹雨林度假村仅存几平方公里的原始密林,成了当地鸟类最后的庇护所。</p><p class="ql-block"> 每天清晨,观鸟人便坐在当地改装的皮卡上,开始一天的观鸟之旅。</p> <p class="ql-block">   早起的鸟人有鸟看,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有些小动物并不适合早起。</p><p class="ql-block"> 度假村门口,每天清晨,这只华氏鹰雕便在这里拾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婆罗洲地鹃神秘又罕见,是全世界鸟人热捧的鸟种。</p><p class="ql-block"> 近半年来,一对地鹃的稳定出现,给这家曾经名不见传的酒店带来了无限商机。</p> <p class="ql-block">  婆罗洲地鹃颜值对得起观众,性格也是活跃好动。</p> <p class="ql-block">  这里密林虽然说占地不大,仍郁郁葱葱,保持原始状态。地面落叶覆盖,烂叶枯枝中的小昆虫,吸引了当地一种罕见的鹧鸪。</p><p class="ql-block"> 拿下沙巴树鹧鸪,马来西亚七种神秘又惊艳鹧鸪,终于一网打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沙巴树鹧鸪,仅分布在婆罗洲北部山区。</p><p class="ql-block"> 沙巴树鹧鸪具有复杂而独特的羽色模式,全身呈棕色,腹部为淡色,胸部有锈色围兜,头部有黑白相间的斑点。雌雄差异不大,但雌鸟可能略显暗淡。全长约26至32厘米,上体和翅膀为暗褐色,密布深色条纹,下体由棕色重叠深色至后腹和侧翼处转为更丰富的红褐色。腿和脚趾颜色为暗黄色到黄绿色。</p> <p class="ql-block"> 马来山鹧鸪,是马来西亚特有种,只布在马来半岛海拨较高的山脉中。其头部以黑白相间的独特图案为特色,上体主要呈现橄榄棕色,翅膀边缘较浅。喉咙处的羽毛稀疏,呈红橙色;下体灰色,腹部逐渐变为白色。虹膜为棕色,眼周有一圈宽大的红橙色皮肤。喙黑色,腿红色。雌雄相似,雌鸟头部可能略显橄榄色,体型较小,裸露部位颜色较暗淡。</p> <p class="ql-block">  栗胸山鹧鸪,这只仅分布在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底层的神秘鸟种,近年来数量急剧下降。</p><p class="ql-block"> 栗胸树鹧鸪长约26至32厘米,雄鸟约重290克,雌鸟约250克。头部呈暗褐色,具深色斑点,眼上纹、喉部和颈部为白色并带有棕色条纹。上胸部呈栗色,有一黑色领圈,腹部橙褐色,下胸至侧腹有棕色鳞状斑。背部和翅膀为暗褐色,饰以深色条纹和斑点。喙绿黄色,腿脚黄绿色。雌鸟比雄鸟稍小且色彩略淡,幼鸟色泽更暗,背部有更多深色条纹。不同亚种在面部和翼部图案、胸带栗色强度上有差异。</p> <p class="ql-block">  赤胸山鹧鸪约25至27厘米长,重约270克。头部和颈背呈黑褐色,点缀着棕色斑点。眼上有一条灰色或红褐色的眉纹,眼睛周围有黑色带状条纹。脸颊和喉咙为红褐色,胸部鲜亮的栗色,腹部白色。两侧为黑白相间的斑驳图案。背部棕色,带有黑色细条纹。眼睛灰褐色,喙黑色,腿脚为鲑鱼粉色。雌鸟的羽毛较雄鸟略暗淡,侧斑较小且颜色更接近棕色 </p><p class="ql-block"> 同样,这种鹧鸪十分罕见,仅在婆罗洲中部山脉才有分布。</p> <p class="ql-block">  锈红林鹧鸪,是鸡形目雉科锈红林鹧鸪属的鸟类。其显著特征包括南瓜橙色的头部和胸部,棕色的翅膀,以及背部和侧面的黑白相间的鳞状斑纹。分布于东南亚,包括印尼、马来西亚、缅甸和泰国,是CITES保护物种</p> <p class="ql-block">  红头林鹧鸪,是鸡形目雉科红头林鹧鸪属的鸟类。本属唯一种。以其醒目的红头和黑身而著称,分布于婆罗洲北部和中部山区的低海拔山地森林。</p><p class="ql-block"> 红头林鹧鸪长约25厘米,雄鸟体重可达330克。雄鸟头部、颈部、胸部及最长的尾下覆羽为鲜艳的红色,其余部分呈深黑色;喙黄色至黄白色,虹膜棕色带黄眼环,腿脚灰色,最多有三个跗跖刺。雌鸟无刺,毛色总体偏褐色,喉部、颈部和胸部为赤橙色,喙呈角褐色。幼鸟色泽较暗淡,以头顶的红色为主,有锈色斑纹的黑褐色胸羽,翼羽边缘微红。</p> <p class="ql-block">  冕鹧鸪,是鸡形目雉科冕鹧鸪属的鸟类。栖息在热带常绿雨林的底层,分布于泰国南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等地。雄鸟拥有闪亮的黑色身躯和醒目的红色羽冠,雌鸟则是苔绿色,翅膀带有暖棕色,两者均有鲜红的眼圈。</p><p class="ql-block"> 冕鹧鸪体长约26厘米,圆润且尾短。雄鸟上半身为金属绿色,下半身呈深蓝色,双翼呈褐色,头部顶着高耸的红色羽冠,前额有白色斑点,喙全黑。雌鸟体色为绿色,翼底褐色,头部灰,无斑点和羽冠。雏鸟颜色较暗,与成鸟相似。</p> <p class="ql-block">  拿下马来西亚七种鹧鸪,实是一场艰苦又漫长的过程。历经数年,足迹遍布了整个马来半岛和婆罗洲中,北部山脉。幸好这些雉类在食物的诱惑下,都有固定的喂食点,否则,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  婆罗洲丹浓谷,热带雨林度假村。</p><p class="ql-block"> 这里空气清新,设施完备,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的体验,让众多西方游客趋之若鹜。</p> <p class="ql-block">  价格不菲的房价包含每天三餐,丰富的自助餐让人印象深刻。偶尔,在品尝美食的同时,酒店会组织当地的土著表演当地特有的舞蹈,来强化一下该酒店的奢华的元素。</p> <p class="ql-block">  附近的密林小道时常会有婆罗洲侏儒象的踪迹,酒店门口小树林,红叶猴会含情脉脉向您凝视……如果运气足够好,近距离接触野生红毛大猩猩,也是大概率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每当夜幕降临,酒店门口的停车场人声鼎沸。游客们整装出发,数十辆酒店专用电瓶车依次消失在夜幕中。酒店每晚组织的夜观活动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  黑暗中,红腿斑秧鸡呆呆地站着,旁若无人。</p> <p class="ql-block">  褐林鸮,一副很不耐烦的神情。</p> <p class="ql-block">  丹浓谷,因为原始森林的覆盖,气候条件并没有想象中的潮湿闷热。</p><p class="ql-block"> 清晨,暑气尚未上升,丹浓谷充满负离子林间小道,空气十分清爽。流动的微风中有一丝丝花香,这绝对是散步锻炼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植被丰富,鸟种繁多,保护区的严格管理等这些因素,在婆罗洲,丹浓谷绝对是一个举世闻名的观鸟圣地。</p> <p class="ql-block">  酒店周边,鲜花会吸引一些啄花鸟前来吸食花蜜。</p> <p class="ql-block">  丹浓谷是八色鸫的热拍地,保护区有近十种八色鸫让您去探索。</p> <p class="ql-block">  有时,你越想得到的东西,你越不容易得到。</p><p class="ql-block"> 大蓝八色鸫让众多鸟人爱恨交加,你苦苦寻找数天,它就象人间蒸发一般,你前脚刚走,第二天它就奇迹般出现了,而且傻乎乎地一呆数天,这叫什么?真是情何以堪。</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之小杨老师)</p> <p class="ql-block">  但丹浓谷几只最神秘的小鸟,这次均被拿下。</p><p class="ql-block"> 拍到纹鹪鹛,并没有化十分的气力。离酒店不远的小道旁,有它刚筑的鸟巢,加上这个时期雄鸟对鸟叫十分敏感。</p> <p class="ql-block">  黑喉鹩鹛体形近20厘米,在同类中算大尺寸的。在昏暗的密林中,经常有它移动迅速的身影,有时它会停留数秒,手脚不是太慢的老师应该都可以拿下。</p> <p class="ql-block">  这只地鹛才是难啃的骨头。首先,数量十分稀少,平时在密林底层悄无声息地觅食。</p><p class="ql-block"> 听到它难得发出的声音是第一步,然后飞快地搭好隐帐,静候它从黑暗中探出头来。全神贯注是关键,它不会给您从容的对焦机会,不到5秒便消失地无影无踪。</p> <p class="ql-block">  整个丹浓谷,并没有一个稳定的鸟塘。鸟类野拍很多时候需要一点运气,大多情况下,结果是让人沮丧的。</p> <p class="ql-block">  在京河,我又一次邂逅了婆罗洲侏儒象。许多人专程过来想一睹其芳容,却数次空手而归。</p><p class="ql-block"> 好吧,有缘千里来相会。感谢您那贼溜溜的小眼神。</p> <p class="ql-block">  在西马,实现马来西亚所有九种犀鸟的大满贯,是十分困难的目标。但在婆罗洲京河,一次拍全八种犀鸟,并不是白日做梦。</p> <p class="ql-block">  我运气一般,二上京河,终于拿下最后三种,凤头,白冠,盔犀鸟。心底里一个小小的念想得以释放,整个人感觉通透许多。</p> <p class="ql-block">  史比乐热带雨林探索中心,空中走廊鸟况每况愈下。不再期待棘毛伯劳的出现,这个昔日的观鸟圣地似乎没落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灰长臂猿在远处高大的树木间穿梭,它的吼叫声更加衬托了雨林的寂寞。</p> <p class="ql-block">  静下心来,仔细搜索,史比乐雨林仍然底蕴深厚。</p><p class="ql-block"> 白天在林间自由滑翔的红背鼯鼠,让空气一下子流动起来。</p> <p class="ql-block">  远处枝头,一群鹩哥站立。</p> <p class="ql-block">  婆罗洲共有二种纹胸鹛,在史比乐,稍加努力,都能发现它们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尤其这只绒背纹胸鹛,这个时期容易被叫声吸引,拍到并不困难。</p> <p class="ql-block">  去年错失的黄颈斑啄木鸟,这次顺便收了。</p> <p class="ql-block">  史比乐的低海拨和丰富食物,这样的环境是捕蛛鸟的典型生境。</p><p class="ql-block"> 纹背捕蛛鸟,分布范围广,也是广大国内鸟人认识捕蛛鸟的启蒙老师。</p> <p class="ql-block">  长嘴捕蛛鸟明显就不那么常见了,在中国,西双版纳植物园是难得的一个稳定鸟点。</p> <p class="ql-block">  灰胸捕蛛鸟,分布于东南亚,包括缅甸南部至越南南部、马来半岛、婆罗洲和印尼苏门答腊岛。其自然栖息地为亚热带或热带湿润低地森林及山地森林。</p><p class="ql-block"> 成年雄鸟与雌鸟外观相似,背部呈金色橄榄绿,头顶有烟褐色羽心;翼黑褐色边缘黄绿色,尾部绿色带黑褐色尖端,除中央羽毛外均具白色亚端斑点,腹部橄榄灰至淡黄色,喉部至胸部有变化的窄褐色条纹。</p> <p class="ql-block"> 小黄耳捕蛛鸟 ,显著特征为黄色的眼环和脸颊上的黄色羽毛簇。分布于东南亚,包括马来半岛、印尼苏门答腊岛、Riau群岛、Lingga群岛、和婆罗洲。</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种体型较大的捕蛛鸟,拥有鲜明的黄色眼环和颊部的黄色羽毛簇。喙部呈双色,基部粉红色,尖端较暗。喉部有微弱的条纹,喙稍长而纤细,黄色的耳羽簇较大,眼环略窄,与相似的大黄耳捕蛛鸟有明显区别。</p> <p class="ql-block">  大黄耳捕蛛鸟,是太阳鸟科捕蛛鸟属的最大代表,体长约22厘米,体重约38.4至49克。其显著特征为厚实的黄色眼环和黄色耳羽,分布于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的低地森林。</p><p class="ql-block"> 拥有长而弯曲的喙,成年鸟羽毛主要为橄榄色,背部略显绿色,腹部及两侧偏黄色,翼羽边缘呈亮橄榄绿带金黄光泽。头部具大的黄色耳斑和宽广的眼环,虹膜褐色,喙黑色基部微红,腿色浅褐。</p> <p class="ql-block"> 厚嘴捕蛛鸟,上体呈橄榄褐色,腹部黄色,眼周有淡黄色新月形斑纹,头顶有隐约的斑点。以其不成比例的响亮、刺耳的鼻音鸣叫而著称。该鸟上部橄榄褐色,下部黄色,头部有淡黄色眼圈,头顶有轻微的斑点。与其他捕蛛鸟相比,其最显著的特点是粗大的喙和独特的叫声</p><p class="ql-block"> 分布于东洋界,包括马来半岛、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以及新加坡、泰国。</p> <p class="ql-block">  纹胸捕蛛鸟 ,是雀形目太阳鸟科捕蛛鸟属的鸟类。命名恰如其分,拥有在捕蛛鸟中罕见的长喙。分布于东洋界,包括马来半岛、印尼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以及婆罗洲。</p><p class="ql-block"> 该鸟上体橄榄棕色,下体鲜亮黄色,胸部带有微弱的条纹。其体型较大,喙全黑,腹部黄色,这些特征共同使其与区域内其他相似的捕蛛鸟种类区分开来。</p> <p class="ql-block"> 婆罗洲捕蛛鸟 ,其科学名称纪念了英国殖民地管理者兼动物收藏家Alfred Hart Everett。婆罗洲捕蛛鸟主要分布在婆罗洲的低地和亚高山森林及边缘地带。</p><p class="ql-block"> 这种中等体型的捕蛛鸟上身呈橄榄绿色,下部羽毛灰白条纹明显。成年个体上半身金色绿色,头部鳞片状暗色,翅膀和尾羽深褐色带绿边,中央尾羽绿色较多(除尖端),其余尾羽具白色亚端斑点。下体灰色略带黄色,腹部至尾下覆羽重条纹棕色。幼鸟下体无条纹,尾部亚端斑点更淡更黄。everetti亚种比指名亚种更大,上体更绿而非金色,下体无黄色调,腹部条纹灰棕色,尾尖更深的棕色。</p> <p class="ql-block">  怀氏捕蛛鸟 ,仅分布于婆罗洲北中部的山地森林中。其显著特征为鲜明的白色条纹覆盖全身,黄色臀部和上尾覆羽,使它在同类中极为醒目。</p><p class="ql-block"> 怀氏捕蛛鸟体型较大,雄鸟长约16.5至18厘米,雌鸟略小,约15.5至16.5厘米。全身主要呈棕色,头部和身体布满丰富的白色条纹,头顶有淡黄色条纹,颈背有细窄的白色条纹,喉咙有褐色白色条纹,其余下体部分有宽大的白色条纹。雌雄相似,但雄鸟更大,而幼鸟的羽毛特征未知。</p> <p class="ql-block">  马来西亚九种捕蛛鸟一网打尽,实是一个伟大创举。</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拿下了纹背,长嘴捕蛛鸟。</p><p class="ql-block"> 在西马,灰胸,大黄耳捕蛛鸟。</p><p class="ql-block"> 在婆罗洲,丹浓谷拍到了婆罗洲捕蛛鸟,在神山邂逅了怀氏捕蛛鸟。今天又在小杨老师的努力下,拿下了厚嘴,和纹胸捕蛛鸟。</p><p class="ql-block"> 追鸟种的千辛万苦,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  这次神山,本质上就是一次查缺补漏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上次苦苦追寻的黑喉绿阔嘴,因为有鸟巢,拿下没有任何悬念。</p> <p class="ql-block">  鸽子有一些,因为拍过多次,内心便归纳为菜鸟系列,按下不表。</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踏上砂捞越的土地,老越这个地方就有价廉物美的海鲜迎接我。沙巴收获不错,也趁此机会款待一下辛苦的小杨老师。</p><p class="ql-block"> 当地的鸟点并不多,但有二种特有种只有砂捞越才有可能拍到。黑鹂有固定的点,但栗颊蟆口夜鹰拍不到,也是正常的现象。</p> <p class="ql-block">  每次夜幕降临时,便到了小杨老师大显身手的时刻。</p><p class="ql-block"> 婆罗洲有6种蟆口夜鹰,是这次拍摄行程的重头戏。</p> <p class="ql-block">  乌丹雨林度假村二种蟆口夜鹰,顺利拿下,让大家信心倍增。</p> <p class="ql-block">  丹浓谷,鳞腹蟆口夜鹰,虽费了些许周折,但终究没让大家失望。</p> <p class="ql-block">  巴卡拉篮的栗颊蟆口夜鹰,外形很象大蟆口夜鹰。但它是一只不折不扣当地特有种,分布范围极其狭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次共拿下4种蟆口夜鹰,加上泰国的星喉。至此,马来西亚6种蟆口夜鹰只剩一种:婆罗洲蟆口夜鹰。</p> <p class="ql-block">  巴卡拉篮地区鸟种之丰富地让人瞠目结舌。这里绝对是一个让人严重低估的拍鸟圣地。</p> <p class="ql-block"> 你能想象出,这片林子有三种绿阔嘴,小绿阔嘴,黑喉绿阔嘴,尤其是丽绿阔嘴鸟。可惜这次虽数次相遇,却没有把握到一次拍好的机会,实属遗憾。</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小杨老师)</p> <p class="ql-block"> 黑白鹎,懂鸟罕见指数9.42。分布于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Siberut和婆罗洲,栖息于低地至山脚的常绿森林中。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全身暗色搭配肩部白色斑块。</p> <p class="ql-block">  冠鸦 ,是雀形目冠鸦科冠鸦属的唯一物种。其独特之处在于头顶上竖立的长羽冠,分布在马来半岛、印尼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及婆罗洲的低地和山脚的阔叶林中。</p><p class="ql-block"> 这只亚种全身黑色,主要分布在马来半岛及泰国南部。</p> <p class="ql-block">  婆罗洲的冠鸦亚种,全身羽毛呈棕色,更加罕见。</p> <p class="ql-block">  果鸠一直是我的偏爱,尤其是这只粉头果鸠。雄鸟的深红色面部、粉红色胸部斑点以及白色的胸部,所有的配色是如此神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只白眉长颈鸫外形奇特。于西非的白颈岩鹛一样,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只尚未进化的物种,带点卡通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巴卡拉篮地区并没有正规的酒店,但当地民宿的伙食让人难忘。清一色有机的蔬菜,高海拨的特有米饭,当地的野生榴莲……</p> <p class="ql-block">  写到这里,我意识到自己可能患有轻度偏执狂。世界上只有8种孔雀雉,我好象已经收集齐了,必须给大家来个总结。</p><p class="ql-block"> 铜尾孔雀雉,仅分布于印尼苏门答腊山区的鸟类。体型小巧,长约56厘米,全身深褐色,脚色深灰。其特征为细小的头部与16根长而窄的栗褐色尾羽,尾端带有金属紫色条纹。雄鸟个体比雌鸟更大,腿上具两距,眼黄;雌鸟无距,眼色深褐。</p> <p class="ql-block"> 山孔雀雉,只分布在马来半岛,中等体型,身长可达65厘米,以黑色棕色为主色调,拥有小眼斑和长长的渐层尾羽。雌雄两性外观相似,雄鸟具有金属蓝色上部眼斑、绿色尾部眼斑以及腿部的两个刺状突起,而雌鸟的上部眼斑为黑色,尾巴略短且无腿刺。雌鸟比雄鸟更小、颜色较暗淡。</p> <p class="ql-block"> 灰孔雀雉,又名: 孔雀雉、诺光贵,大型亚洲雉科鸟类,分布于孟加拉国、印度东北部和东南亚部分地区,排除了大部分印度支那和马来半岛。雄鸟体长可达76厘米,雌鸟略小。全身灰褐,点缀有绿色虹彩的眼状斑点,拥有独特的前倾冠羽,面部皮肤粉或黄色,喉部白色。该物种面临栖息地破坏的威胁,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p> <p class="ql-block"> 眼斑孔雀雉,中等体型,长约60厘米,以深褐色带淡黄色斑点的羽毛、短冠、红色裸露面部皮肤和紫蓝色眼斑而著称。该物种分布于越南南部和柬埔寨东部。</p> <p class="ql-block">  海南孔雀雉,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雉类,体型较小,具红面部皮肤,区别于灰孔雀雉的黄橙色面部皮肤。分布仅限于中国海南岛,是极度濒危物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凤冠孔雀雉,是鸡形目雉科孔雀雉属的鸟类。其最显著的特征是雄鸟的蓝绿色眼斑与独特的向前指向的羽冠。分布于泰国南部和马来半岛低地雨林中。</p> <p class="ql-block"> 加里曼丹孔雀雉,可能是最稀有且最少被了解的孔雀雉。特有于婆罗洲的低地森林,拥有独特的蓝绿色金属光泽的侧胸羽毛,以及纯白的喉部和中央上胸部。雄鸟具有醒目的淡蓝色虹膜和红色裸露皮肤环绕的眼睛,雌鸟则较小且颜色较为暗淡。</p> <p class="ql-block"> 巴拉望孔雀雉,主要分布在菲律宾西南部的巴拉望岛。雄鸟拥有独特的蓝色标记翅膀、灰色斑点背部和蓝色孔雀“眼睛”的尾羽,而雌鸟全身棕色,脸部淡色,具有独特性。</p> <p class="ql-block">  世界上8种孔雀雉终于搞了大满贯。其中巴拉望孔雀雉由于稳定鸟点的破坏,近些年再没人见到它的踪影。海南孔雀雉由于保护区的干涉,近期拍到的可能性又变得十分渺茫。</p><p class="ql-block"> 拍鸟久了,有一个真理,如果目标鸟一旦出现,绝对不能有半点拖延。否则一转身,可能就是一辈子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再次感谢婆罗洲小杨老师。如果哪位老师对我的这次行程感兴趣,您可以直接联系(+6019887686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