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多余条件困境: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教学实践记录

当当

<p class="ql-block"> 在小学数学教学里,引导学生解决含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是重难点。近期,我们围绕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开展了教学活动,涵盖备课、上课、评课和课后研讨。</p> 精心备课,深挖教材 <p class="ql-block">  备课阶段,深挖教材。20以内退位减法是后续数学学习的关键,而“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培养其筛选信息、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考虑到学生虽熟悉解题步骤,但面对多余信息时筛选能力不足,教师确定了教学目标,还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小棒、圆片等教具。</p> 活力课堂,情境引领 <p class="ql-block">  于2024年6月5日,开展《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课堂教学实践探究。</p><p class="ql-block">‍ 上课了,教师以“动物朋友求助”的情境开启复习,通过开火车口算和数猫并列式,巩固退位减法,考察学生对多余条件的处理能力。</p> <p class="ql-block">  新授环节,教师用制作团扇的情境,围绕“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找信息、问题,让学生发现“4个人一起做”是多余条件,学会筛选信息。解决问题时,教师鼓励摆纸条、画图分析,学生的不同画图策略在交流中实现了图形到语言的转化,为列式计算做准备。最后,教师引导检验反思,梳理解题步骤,建立数学模型。 </p> <p class="ql-block">  巩固练习时,教师选教材习题,让学生分析“母鸡有几只”“哪个是多余条件”,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了解题能力。 </p> 深入评课,多维剖析 <p class="ql-block">  评课环节,听课教师肯定了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环节设计。复习有效衔接新旧知识,新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筛选信息、用画图策略的方法很有效。</p> <p class="ql-block">  不过,也有教师指出问题:部分学生在复杂情境中难辨多余条件,信息筛选能力待加强;部分学生画图不规范,教师应注重画图指导。 </p> 课后研讨,集思广益 <p class="ql-block">  课后研讨中,教师们针对问题讨论对策。为提升学生信息筛选能力,计划增加复杂情境练习,引导双向分析。针对画图问题,安排专门练习课规范方法。同时,教师们还提出分层教学,设计多样化练习,关注每个学生,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数学应用意识和思维能力。</p> <p class="ql-block">  这次教学活动,让我们对相关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未来,我们会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探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