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春暖花开,请了两天工龄假,想和老婆出去转转。本来想去的是金海湖景区,这个地方以前来过,因为当时没想进去,就在湖边西侧堤坝的公路上拍了几张照片就走了,这次是想进景区的,居然找不到进去的地方,于是又在外面拍了几张照片,就向东而去了。<div> </div> 一路漫无目的的开车,路边的春花倒也开的烂漫,桃花不多,雪白的梨花倒是不少,还有就是二月兰、迎春花。正不知还去何从,路牌看到清东陵景区离此只有四十多公里,于是决定去那里。 清东陵景区,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占地面积80平方千米。清东陵始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同治皇帝的两位皇贵妃入葬惠妃园寝,历时274年之久。建有皇帝陵5座、皇后陵4座、妃园寝5座、公主园寝1座,共计15座陵寝,埋葬了清朝的5位皇帝(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皇子、2位公主,共161人。清东陵的诸陵寝以顺治帝的孝陵为中心,在昌瑞山南麓东西排列。辈份低的陵寝距孝陵较远,同一朝代的皇后陵和妃园寝均建在本朝皇帝陵的旁边。清东陵的陵寝布局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居中而尊的理念,又体现了尊祖归宗、一脉相承的兆葬之制。 <br><br>孝陵是清世祖福临(顺治皇帝)的陵寝,是清王朝入关后在关内营建的第一座陵寝,是清东陵的首陵(也称主陵),也是清陵中规模最大的陵寝。 <br>孝陵以昌瑞山为祖山(靠山),以影壁山为案山,以金星山为朝山(也称照山),其数十座建筑和石雕沿着这三山的连线疏密有致地排列开来,神路长达6千米,成为气势磅礴的陵园中轴线。孝陵坐北朝南,从第一座建筑石牌坊起,向北依次为:下马碑、东西班房、大红门、具服殿、圣德神功碑楼、石像生、东西班房、龙凤门、一孔桥、七孔桥、五孔桥、下马碑、三路三孔拱桥、神道碑亭、东西朝房、东西班房、隆恩门、东西焚帛炉、东西配殿、隆恩殿、三座门、二柱门、石祭台、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宝顶下是地宫,陵前左侧是神厨库。这数十座形式各异、大小不一的建筑和石雕由一条宽约10米以砖石铺砌的神道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序列。<br><br>景陵<br>景陵是清圣祖玄烨(康熙皇帝)的陵寝。玄烨即位后,由于年龄幼小,由四大臣辅政。当时国家财政尚未全面好转,继而又值三藩叛乱,朝廷出兵平叛,经济日蹙,所以玄烨并没有按照封建社会的传统做法,践祚之后立即建陵。<br>景陵规制虽然效法孝陵,但又有许多重大的改进和创新。孝陵圣德神功碑楼仿明陵制度,立石碑一座,所不同的是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碑文,均刻在碑阳。建景陵圣德神功碑楼时,因圣祖在位日久,功行隆盛,碑文较长,两种文字于一碑不能尽载,世宗决定竖立两碑,左碑刻满文,右碑刻汉字。世宗首立双碑,自此成为定制。<br>景陵在丧葬制度方面也有诸多重要的改变。景陵首开皇帝陵内袝葬皇贵妃的先例;景陵是清朝皇家陵寝中第一个废除火化、将尸体葬入棺椁的陵寝;景陵开创了皇帝陵内先葬皇后、不闭石门、以待皇帝的制度。<br>清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初一日,圣祖玄烨葬入景陵地宫,景陵同时还葬有孝诚、孝昭、孝懿、孝恭4位皇后并袝葬敬敏皇贵妃。 <br><div><br></div> 景区大厅买了两张套票,每张138元,包括摆渡车票,进入陵区要坐很远的摆渡车。好像全国景区都是这个套路,在离景区很远的的地方修个大停车场、游客中心,让你必须掏钱坐车才能到真正要游览的地方。 石牌坊 牌坊脚座精美石雕 大红门 顺治神功圣德牌楼 龙凤门 石像生 裕陵<br>裕陵是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的陵寝,位于孝陵西侧的胜水峪,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二月初十日丑时,完工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耗用白银178万多两。裕陵最值得称道、最富文化内涵的是地宫。其地宫为传统的拱券式石结构,由九券四门构成。从第一道石门起到最后的金券,券顶、平水墙、月光石上都布满佛教题材的石雕图案,堪称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四道石门上有八大菩萨像,第一层门洞券内平水墙上有四大天王像,明堂券顶部有五方佛,穿堂券东西墙壁上有相同的两组五欲供,明堂券和金券东西两壁的月光石上有八宝、法杵、宝珠、喇嘛塔、执壶等图案,还有用29464个藏文和647个梵文镌刻的佛经咒语。这些石雕形象生动,布局严谨,刻技精湛,被誉为石雕的艺术宝库。在明堂券内东西平水墙下设有四组册宝座。金券内设有石制的须弥座形的棺床,棺床正中安设高宗的梓宫,棺下有金井一眼。高宗棺柩左右为孝贤、孝仪两位皇后以及慧贤、哲悯、淑嘉皇贵妃的棺椁。 乾隆圣德神功牌楼 乾隆裕陵外侧 裕陵正门 裕陵正殿 裕陵偏殿 正殿后面是埋葬乾隆皇帝的陵寝,单独的一个院落。 埋葬乾隆的地方,上面的叫明楼,下面的是地宫 地宫的第一道门 地宫入口 地宫并不是很深,和我想象的完全不同,原以为地宫在很深很深的地方,进入地宫的通道很长很曲折,中间还有很多放机关埋伏的地方,没想到通道并不是很深很长。 乾隆皇帝的地宫还是很奢华的,墙壁和穹顶有很多精美的石雕。 停乾隆皇帝棺椁的地方 <p class="ql-block">裕陵院内用于给游人拍照的孔雀</p> <br>裕陵妃园寝是高宗弘历(乾隆皇帝)的妃园寝,位于裕陵西侧,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br>裕陵妃园寝的建筑布局由南往北依次为一孔拱桥及三孔平桥、东西厢房、东西班房、宫门、焚帛炉、东西配殿、享殿、园寝门、方城、明楼、大宝顶、小宝顶,环以朱垣。享殿、配殿、焚帛炉、大门、墙顶均用绿色琉璃瓦。<br>裕陵妃园寝内共葬36人,其中皇后1人、皇贵妃2人、贵妃5人、妃6人、嫔6人、贵人12人、常在4人。死后遭贬的乌喇那拉皇后、容妃(即传说中的香妃)以及十公主之母惇妃等都葬在这座妃园寝内。纯惠皇贵妃地宫和容妃地宫现已对游人开放。 慈禧陵<br>定东陵是清文宗孝贞显皇后(慈安太后)和清文宗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的陵寝。因位在咸丰定陵东侧,所以称定东陵。慈安之陵位于普祥峪,慈禧之陵位于菩陀峪,为示区别,慈安陵又称普祥峪定东陵,慈禧陵又称菩陀峪定东陵。<br>定东陵始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完成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历时42年。两陵规制在孝东陵的基础上又增建了神道碑亭和下马碑,用料讲究,质量优良,在皇陵中堪称上乘。清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慈安崩逝,同年九月入葬。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慈禧以年久失修为由,对刚建成16年的菩陀峪定东陵进行了重修。历时13年,至慈禧临死前几天才全工告竣。重修后的慈禧陵,特别是隆恩殿和东西配殿构件改用名贵的黄花梨木、油饰彩绘全部贴金等在明清两代皇陵中独一无二,更显精美豪华,金碧辉煌。<br>清宣统元年(1909年)十月初四日,慈禧葬入地宫。<br>民国十七年(1928年),发生了震惊中外、骇人听闻的孙殿英东陵盗宝案,慈禧陵墓内的金珍玉宝被洗劫一空。<br>1979年和1983年,文物工作者先后对其地宫和内棺进行了清理。慈禧陵地上建筑和地宫均已向游人开放。 慈禧陵寝正门 巍峨奢华的正殿 慈禧的明楼和地宫比起乾隆皇帝的气派差了一些,多少体现了点尊卑之别 地宫的通道比裕陵的短一些,墓顶也是青砖,没有精美的石雕。 慈禧的明楼是可以登上去的,站在上面豁然开朗。 慈安的陵园外墙 慈安陵大门(不对外开放) 出了定东陵回到停车场坐车回到了游客中心才发现,门票里还包括康熙皇帝的景陵没有去看,留下了小小的遗憾。然后就返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