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怀念:忆岳母二三事

阿迷

<h3>清明,微风携着淡淡的哀愁,似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站在亲人的墓前,那些关于岳母的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清晰如昨。</h3></br><h3>岳母廖菊香,生于1937年,属牛。她的一生,就如一头勤恳的老黄牛,默默耕耘,无私奉献。退休前,她担任益阳县副食品公司的党支部书记,大家都亲切地唤她“廖支书”。工作中的岳母,那股认真负责的劲头,令人钦佩不已。在她与经理、员工的齐心协力下,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下属的碧云斋食品店更是在益阳街上声名远扬。记得女儿小时候,在幼儿园里满脸自豪地跟小朋友说:“碧云斋是我外婆的。”那可爱的模样,如今想来仍忍俊不禁,而岳母在工作中的卓越成就,由此也可见一斑。</h3></br> <h3>岳母廖菊香</h3></br><h3>在家庭里,岳母与岳父的相处模式别具一格。岳父在外面也算风光,可一回到家,就对岳母言听计从。碰上稍大点儿的事儿,岳父总会急切地问:“老廖,这个事怎么样?”岳母则总是不紧不慢地给出答复。一个急不可待,一个慢条斯理,对比鲜明却又充满生活的温馨。岳父对岳母的呵护,让岳母在家中拥有了至高的地位,连对儿女的要求,岳父也总说是岳母的意思。我和妻子拌嘴时,妻子常拿岳父对岳母的好来“教育”我。那时年轻气盛,我还会反驳:“你有你妈那样漂亮吗?”妻子便无言以对。看岳母年轻时的照片,确实称得上是个美女胚子。当初,追求她的人不在少数,可她偏偏选择了条件并不出众的岳父。岳父个子不高,又不太注重外表,那时也只是个公社干部。但他们两人一见钟情,婚后相敬如宾、恩爱有加,成了旁人称赞的模范夫妻。自从成为他们的女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份难能可贵的夫妻情。</h3></br> <h3>岳父岳母</h3></br><h3>岳母的厨艺,至今让我回味无穷。她做的小炒猪肉和小炒牛肉,味道独特,鲜嫩无比。我曾按她教的方法尝试,却怎么也做不出那个味儿。还有她做的粉蒸肉,口感软糯,香气四溢;清炒萝卜丝更是一绝,切得细如发丝,随便翻炒几下,再撒上葱花,简直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好看又好吃。不仅厨艺高超,岳母收拾厨房也是一把好手。有一次饭后我洗完碗,岳母虽没直接指出我的不足,却默默地重新清理了一遍。从那以后,每次洗完碗清理水池,我都会想起岳母认真清洗、不落下一丁点残渣的样子。不过,岳母并不常下厨,只有在重大节日,我们才能有幸品尝到她的手艺,平时掌勺的大多是岳父。</h3></br><h3>除了厨艺,岳母在花艺上也颇有造诣。她家的阳台,虽没有名贵的花木,却处处生机盎然、百花争艳。在岳母的影响下,我也对花艺产生了兴趣,踏入了这个充满诗意的领域。</h3></br> <h3>岳母与女儿</h3></br><h3>和我母亲一样,岳母也信仰观音菩萨,常常念着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她总说念观音菩萨很灵验。岳母做过脑手术,她坚称手术时因为一直念着观音菩萨,所以没感觉到一点痛苦。我说是麻醉药的作用,可岳母却坚信是观音菩萨的保佑。在她的影响下,岳父晚年也对佛法产生了兴趣,还常常问我如来佛与佛有什么区别,如来佛和观音菩萨谁的法力更大之类的问题。有一回,岳父问我“稀糊的是谁”,我一头雾水,后来才知道他在读《金刚经》,“稀糊的”指的是经中的须菩提长者。</h3></br> <h3>岳父去世几年后,岳母也离开了我们。有亲戚说,要是岳母在岳父之前去世,那她便是最幸福的人,因为岳父去世后,岳母的身体每况愈下,饱受病痛折磨。可我和妻子讨论后觉得,若岳母先走,岳父又该多么痛苦。夫妻感情太好,有时候也会伴随着这样的无奈,生离死别时,痛苦也会加倍。</h3></br><h3>如今,每到清明,我都会格外想念岳母。想起她温柔的笑容、不紧不慢的话语,想起她做的美味佳肴,想起她侍弄花草时专注的模样。她虽已离去,但那些与她相处的美好时光,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在每一个清明,被我细细回味,久久怀念。</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3HpMeVh2pHJZC88u_-Xjj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