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在廊坊市历时5年建成,2023年7月开城迎客。幻城秉承东方美学特有的“亦真亦假、虚实留白、轮回穿越”的理念,分布着108个情景空间和21个剧场,以移步异景、迷宫幻境的景观和戏剧演出,讲述“红楼梦”内外的中国故事,造就了一座具有神秘吸引力且带有超现实色彩的魅幻之城。</b></h1><p class="ql-block"><br></p> 幻城门厅,曹雪芹塑像。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红楼梦》因这位伟大的文学家而生。 幻城广场入口。“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是一座以《红楼梦》为蓝本,展现不同时代、地域的读者与《红楼梦》文本的互动,打造“活的《红楼梦》百科全书”。由王潮歌总构想、总导演、总编剧。 幻城北门外开阔的“大观广场”。 幻城北门由16扇风格迥异、形式各具特色、构建精致的中国古代建筑的宅门组成,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戏剧幻城是棋盘式的整体布局,占地15万平方米。(无人机拍摄) 一城一幻境,一门一尘心。 16扇“中国门”,包括广亮门、王府门、将军门、金柱门、蛮子门、如意门、随墙门、垂花门等。 每扇大门后面都有全新的情景空间。 大门侧面高墙通贯的14道侧门,每个门的式样都有所不同。 幻城分为东路、中路和西路三个区域。室外景观和小剧场集中在中路,大剧场集中在西路。 室外情景空间移步异景,绚烂绮丽的色彩将古典之美与现代之感相融,美轮美奂,引人入胜。 幻城建筑对各种色彩的运用达到了极致,尽显色彩之美,令人赞叹。 烈火红。 经典绿。 罗兰紫。 帝国黄。 帝国黄。壁屋。 多彩壁屋。 永恒蓝。 雪花白。 黑白色双拼。小桥、亭子、墙壁的颜色都是半黑半白。 绿黄色双拼。 幻城的棋盘式布局犹如迷宫,假作真时真亦假。红楼梦景物亦真亦假,如实如幻。 在幻城内漫步欣赏富有中式美学的建筑和园林景观。梦幻与现实交织,文化与艺术同辉。 巨大屋顶上满满的《红楼梦》文字镂刻,吸引游客驻足仰视,试解其中味。 幻城内每个场景都与《红楼梦》书中的一个章回或情景相关联,都有一个别致的名称。游览就是阅读,在观景中去体味红楼梦。 <p class="ql-block">“也罢”情景空间。也罢是《红楼梦》中典型的白话虚词。场景拱顶镂空,意为万物皆通,万物有形。</p> <p class="ql-block">“镜像”情景空间。五角镂空顶。意为视觉幻像,人生如镜。</p> 镜像夜景。 <p class="ql-block">“忘不了”情景空间。出自《红楼梦》的“好了歌”。</p> <p class="ql-block">“原来如此”情景空间。扇形镂空顶。借意“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p> <p class="ql-block">“谁见了”情景空间。再现大观园的主景怡红院。</p> <p class="ql-block">“神仙好”情景空间。五瓣花镂空顶。语出《红楼梦》的“好了歌”。</p> <p class="ql-block">“若非若扬”情景空间。轻盈飘逸,出自《红楼梦》“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p> <p class="ql-block">“何必”情景空间。场景是环沟,喻命运“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出自《红楼梦》“乐中悲”曲。</p> 环沟背景是镶在高墙上的连廊和亭子,似空中楼阁,游人如身临“太虚幻境”。 <p class="ql-block">“登场”情景空间。出自《红楼梦》“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p> <p class="ql-block">“芙蓉诔”情景空间。贾宝玉祭奠晴雯的“芙蓉女儿诔”。</p> <p class="ql-block">“瑶池不二”情景空间。意为超越凡俗。出自《红楼梦》“瑶池不二,紫府无双”。</p> <p class="ql-block">“其文若何”情景空间。意文雅从容。阳光透射进镂空雕《红楼梦》文的屋顶,漫地梦文。出自《红楼梦》“警幻仙子赋”的“其文若何,龙游曲沼”。</p> <p class="ql-block">“蓬窗上”情景空间。《红楼梦》有“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p> 蓬窗蓝廊处的书屋。 <p class="ql-block">“皆自惹”情景空间。出自《红楼梦》“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场景奇特。</p> 场景中矗立的LED屏柱可以旋转,喻时间、命运的轮回。 <p class="ql-block">“结雕梁”情景空间。亭廊。《红楼梦》有“蛛丝儿结满雕梁”。</p> 结雕梁夜景。 <p class="ql-block">“别无他物”情景空间。翠竹满小院。出自《红楼梦》“此离吾境不远,别无他物”。</p> <p class="ql-block">“徘徊池上”情景空间。亭、阁、廊围院。出自《红楼梦》“警幻仙子赋”。</p> “徘徊池上”又名“你试试看”,游人可在院中屋小憩。 <p class="ql-block">“笏满床”情景空间。出自《红楼梦》“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p> “笏满床”尽显当年的华丽喜庆。 <p class="ql-block">“随喜”情景空间。《红楼梦》有“若高兴,也去随喜随喜”。</p> <p class="ql-block">“到头来”情景空间。《红楼梦》中的家庙。出自“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p> <p class="ql-block">“草没了”情景空间。残垣断壁。“好了歌”中“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p> <p class="ql-block">“知是谁”情景空间。老街景。出自《红楼梦》“葬花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p> <p class="ql-block">“门阵”情景空间。跨越270年的多扇门院落组成的场景。是一处集不同年代、不同情境、各种想象的空间。(无人机拍摄)</p> “门阵”显示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人的生活以及他们与《红楼梦》的关联。每一扇门后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故事。 “瑶池不二”场景中上个世纪80年代的《纵横杂志》编辑部。当时因刊登关于红楼梦研究的稿件曾被读者指摘。 上世纪80年代的《纵横杂志》编辑部内景。《纵横杂志》编辑部原址在北京的老王府。 在这里品读《红楼梦》别有情趣。 幻城内还有多条情景廊道。这是色彩变换的“时空隧道”。置身其中,梦幻穿越。 特殊功能局走廊。 宿舍楼走廊。 精神病院走廊。 监狱走廊。 冷巷。 背弄。 <h1><b><font color="#167efb">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在21个室内外剧场有沉浸式演出,迷宫幻境般戏剧的东方审美令人赏心悦目。观众在现场或坐或站或游走,或参与互动,在戏剧中穿越时空。戏剧展现不同时代、地域的读者与经典文本的互动,打造“活的《红楼梦》百科全书”。</font></b></h1> 《真亦假》剧场。戏剧幻城的四大主剧场之一。观看方式是行进式+坐定式。 演出前可以在剧场后台参观演职员的化妆间、服装间、道具间,体验幕后花絮。 前半场演出是观众站立观看。 演出内容串联起《红楼梦》全书内容,清晰演绎了《红楼梦》的脉络,是全本《红楼梦》的导读和概览。 演出场面宏大壮观。 后半场演出是坐在观众席观看。 演员或轻盈舞动,或深情吟唱,将原著中的情感细腻地传达给每一位观众。 配乐贴切,台词精妙,灯光舞美高度契合。 <p class="ql-block">实录“真亦假”的演出片段。</p> 《有还无》剧场。戏剧幻城四大主剧场之一。观看形式是坐定式。 观众席。面对36扇高大的木门。 演出主题是“无为有处有还无”。通过曹雪芹与金陵十二钗的对话,讲述十二钗的人物故事。 36扇巨大的雕花隔扇木门前,演绎“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金陵十二钗在纸上命短,在人间情长。 剧场舞台是移动式水台雨幕。整场表演都是踏水进行。 烟雨空蒙、如仙似幻的绝美幻象,将观众带入红楼梦的太虚幻境。 变换的水色雾景、绚丽的灯光使舞台玄幻。 <p class="ql-block">实录“有还无”的演出片段。</p> 《读者》剧场。戏剧幻城四大主剧场之一。观众在三个表演场地行进式观演。 <p class="ql-block">候场区。令人震撼的实景光影秀。观众如同演员,感受假作真时真亦假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演出以读书人与剧中人物之间的互动,再现《红楼梦》封建社会的人间悲剧。三个表演场地先后演出三个内容。</p> 第一个场地是360度环形剧场,观众站立观看贾宝玉与十二钗的故事,近距离欣赏演员的表演。 <p class="ql-block">观众转行到第二个场地入座观看。演出讲述王熙凤“恍若神妃仙子”、“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齿笑先闻”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第三个场地是另一个环形剧场,剧情是抄检大观园。“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贾府最终没落。</p> <p class="ql-block">实录“读者”的演出片段。</p> <p class="ql-block">《第三十五中学》剧场。幻城四大主剧场之一。这里是行进式+坐定式观演和沉浸式体验,是载满青春回忆的剧场。</p> 剧场分为多个室内教室和操场。演出还原了电视剧红楼梦1987年首次上映时在北京中学的轰动。 我们走进的是高二一班教室,与演员混坐,是观众又是群众演员。 在课堂回忆学生时代青春的懵懂,以及那个年代关于《红楼梦》的记忆。 在这里又重回讲台,穿越时光,再温教师的荣耀与责任。 “今日母校,春华秋实”。召开毕业典礼的小操场。 参加隆重的毕业典礼,观众融入其中。 <p class="ql-block">实录“第三十五中学”的演出片段。</p> 《张迎春》剧场。室外小剧场。讲述红楼梦在1965年的工厂宿舍区上映电影红楼梦的景况。 那个年代简陋的工人宿舍大院。那时人们的纯真、对理想的追求令人起敬。 没有到演出时间,剧场空荡荡。一排排的木凳,似工人们期待电影的放映。 《筒子楼》小剧场。红楼梦在1999年的广州。讲述发生在广州番禺区一座筒子楼的故事。 《筒子楼》剧场场景逼真,制作精细,真实再现了筒子楼生活的情景。 面对20多年前的筒子楼,感慨万千。 《石呆子》剧场,又名“他乡”,幻城里最小的剧场。 场景是茅屋,演出是草垛村社沉浸式,分为古代和现代两个场次。 茅屋剧场。观众坐在几排小长凳上,近距离观赏表演。这样的演出非常考验演员的功底。 《轮转》剧场是室外小剧场。 环绕场地的圆形轨道上放置幻城特有的红椅12把。 “轮转”意为命运的轮回和变迁,如同白天与黑夜、真实与虚幻的轮转。呼应《红楼梦》的“分离聚合皆前定”。 演出时红椅随轨道旋转,“金陵十二钗”围绕椅子翩翩起舞。 《无常》,室外小剧场。黑白分明的高墙,院中有一座黑白分明的桥,一座黑白两分的亭子。 亭子中两个分别穿黑白衣服的演员表演舞剧。 黑白亭在轨道上一分为二,远离,聚合。黑白二人互为镜像,互相照见。镜像无常,喻生与死,前世与今生,现在与未来,皆无常。 “无常”,出自《红楼梦》“恨无常”曲。 “无常”的演出视频片段。 在戏剧幻城两日,目不暇接,收获满满。告别之际再赏夜景。(无人机拍摄) 梦幻红楼夜色阑珊,流光溢彩。(无人机拍摄) 16座大门侧面高墙上映出满满的《红楼梦》灯光书文。 夜幕下的戏剧幻城北门。 每座门都是璀璨夺目,灯光绘梦。 门无同,路无重,遇无终。 <h1><b><font color="#167efb">看书不阅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戏剧幻城再现红楼,新意频出,浅者看了不深,深者看了不浅。</font></b><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167efb">似是天上,非是人间。</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因为一本书,来到魅幻城,“红楼”之约惬心顺意。</font></b><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