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往来者 天使不二门 :洛杉矶纪行(市中心)

王延星

<p class="ql-block">在城市的中心区(Downtown)漫步(City walk),是认识一座城市的最好方式之一。来到洛杉矶,看一看比较有代表性的新老建筑和老街区,即可重温一下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也能近距离接触到一些社会生活中的细节……也正是这种“瞎逛”式地走走停停,也为旅游带来了更多的随机性乐趣……下图为在格里菲斯天文台山上,远眺到的洛杉矶市的CBD,所谓的市中心漫步,也就是在那一撮楼群中转悠😁……</p> <p class="ql-block">在洛杉矶最著名的老建筑名录上,有一座“布拉德伯里”大厦(本图),它有点像北京的北京饭店老楼或上海的“外滩第一楼”亚细亚大厦,虽然并没有多么高大,但是资格足够老……这座大厦也是列入了美国国家史迹名录的地标性建筑物之一……下图是该大厦在第三大街一侧路边上的相关介绍。展示牌上的人像,就是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这座大厦的建造者,布拉德伯里。</p> <p class="ql-block">……该大厦建于1893年,是与北京饭店老楼的前身大致同期落成的。那个时候还没有后来的摩天大楼建造技术,即使是用上了当时最高等级的钢材,也就只能建到四五十米高了。所以凡是那个时期有点讲究的建筑物,在世界建筑史上也都是有一号的……当时这一片的街区已基本成型了,所以当这位发了财的金矿矿主布拉德伯利,在买下这一块不太大的地方、推倒原有的建筑物重建时,为了彰显实力,也只能在内部下功夫了……该楼使用了大量的法国钢材、意大利大理石、墨西哥硬木等昂贵建材……下图是楼内天井中的铸铁雕花楼梯及第一代的鸟笼式开放电梯。</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物的广为人知,也还得益于有六十多部影视剧在此取过景,如《银翼杀手》、《唐人街》等……好莱坞离这里只隔着二里地,到这里来取景到是也方便。就这样,这座大厦和这些电影,也就互相成就了彼此。虽然出资者本人等到这座大厦落成,人就走了,但也算是留下了身后名吧……</p> <p class="ql-block">……在相邻的几个街区,这种外观上同属于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但比布拉德伯里大厦还要高一倍的建筑物还有好几座(如本图中的这一座), 只是因为它们没有“入戏”的背景,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故事可以远播其大名了……不过,在洛杉矶的市中区,这类老派的建筑,都属于是受到保护的历史建筑物,如有时间,也都是值得去打探一下的……</p> <p class="ql-block">百老汇大街是一条串起了多家影剧院的大街,它穿过的在市中心的这五六个街区,曾是洛杉矶的主要文化场馆集中地,其中的许多建筑物,都是洛杉矶早期电影文化的重要地标……如本图中这座建于1918年的“百万美元剧院”,其有着巴洛克式的门头山花及多座精美的浮雕(下图)。在当初,剧院通过这种外立面来展现豪华,而如今,其老态龙钟的外表则彰显了其厚重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百万美元剧院”这个名字虽然俗气了点,但那个时代嘛,用金钱来标榜自己,也是一种时髦。这也正如中国国内的几十年前,什么“大富豪夜总会”、“皇帝酒店”等,在许多县乡中也都是常见的。而现在,用这类词汇冠名的实体,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中国,已经都很少了……</p> <p class="ql-block">……也正是这条街上的十几家影剧院,构成了美国当年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处影视文化区。上图是“洛杉矶影剧院”的宫殿式大堂,这座建筑物落成于上世纪的四十年代初期,是一座有着仿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宫内饰风格的建筑,这也使它成为了美国历史上内饰最为豪华的一座影剧院……在美国社会的近代早期,这种级别的场所,如果是上演音舞戏剧,一般都是男士身着正装、女士珠光宝气,再花上大几十美元才能进入的……而到了当时,电影已成为了面向工薪大众的娱乐方式,只需一美元不到的一张电影票,不管你喷不喷香水,擦不擦皮鞋,是都可以进来的……所以这座影剧院也就成了美国历史上的最后一座奢华影剧院😂(因为电影门票的收入是支撑不了这种华丽场所的,而高消费的阶层,当时的规模则还不够大)……</p> <p class="ql-block">……随着近几十年来市中心区常住人口的减少,百老汇街区的夜生活现已逐渐地暗淡下来了……本图及上图中都有已经关张了的老剧院。</p> <p class="ql-block">由于市区面积大,洛杉矶也被称为了“最不适合步行的城市(Nobody wolks in LA)”,所以如果计划在市中心漫步,保障性最好的方式就是住在市中区(走累了中午可以有地方眯一会🤭)……市中心的宾馆资源很丰富,既有古典风格类的酒店,如“比尔特摩尔千禧酒店”(上图),也有偏快捷的宾馆。作为轻装背包客,此次选择了后者,入住了位于与布拉德伯里大厦同一街区(即南北向的泉水街和百老汇大街之间、东西向的第三街和第四街之间)的361号(见下图)……本图为路边关于泉水街的介绍。这样的临街介绍牌,在洛杉矶众多的老街道和老建筑旁边都能看到,该市对旅游文化的重视,由此也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虽然这一片基本上由老建筑物构成的、颇有老伦敦味道的街区,整体上色彩略显沉闷,但在建筑物内部,却是不乏时尚文化元素的……同时这些建筑物的管理,也都已完全网络化了……如入住的这家(本图),一切都要先在网上搞定,到了现场也是在屏幕上办手续(没有接待人员)……如果老家伙们的网络能力弱的话,是进不去大门、上不了楼、入不得屋、操控不了设备、也买不到各项服务的😂……</p> <p class="ql-block">由于洛城的社会福利、气候条件等都较好,所以此地的流浪人员在整个美国也是最多的……但并不像在亚洲、欧洲的某些城市,那里的类似人员,平时多以干些乱七八糟的事为生,甚至还会有类似丐帮形式的团伙存在……而洛杉矶这里,流浪人员基本上都是为了(或者说是不得不)享受流浪而流浪的,而且他们也多是享受孤独而不结伙抱团……加州流浪人员多这种现象也与该州比较成熟的福利政策有关,政府不但设立了多处可供洗澡、睡觉的救济站,还免费提供两顿品质尚可的饭菜,同时每个流浪人员每月还能领到一千美元左右的救助款(买酒或麻醉品的钱也就有了)……虽然(救助站所在的)街区,夜间的犯罪率是偏高了一些,但那里基本上是与旅游者无关的地方……况且那些所谓的犯罪,与文艺作品中的利刃抵腰、劫财劫色等,也根本不是一回事(大都是个人精神出了问题后的一些非逻辑行为)……以本人连续几天在市中心转悠到夜里的经历来看,只要不在楼宇之间的空闲凹地(如本图中)停留、并注意与低端人士保持距离的话,也真是没有什么需要担惊受怕的😎……</p> <p class="ql-block">生活在市中心的居民并不太多,尤其是当在这些金融机构(如上图和下图)的人下班之后,街上就明显有些冷清了……本图中是著名的“高塔剧院”,它曾是世界上第一家上映有声电影的地方,其内部还是仿造巴黎歌剧院而打造的……但如今它已被改造成了一家苹果手机的高级店……</p> <p class="ql-block">……市中区商店的关门时间普遍比较早……下图为打烊后的这座大厦底商的内景,从照片中也可以看出来,当时的天色还并不晚……</p> <p class="ql-block">……但超市类的业态,营业时间就相对长了不少……图中的这家距梅西百货不远的超市,门脸虽然不大,但却占了整整半个街区的地下部分。下图是坐在这家超市门口处的咖啡座上,所看到的本图拍照方向的街景。下图中坐在轮椅上的,是一位有着流浪色彩的人士(感觉他不象是什么残疾人,使用轮椅只是为了方便自己休息和携带物品)。借着喝咖啡的功夫,观察了他将近半个小时,期间他一直都安静地用手机在打发着时间……</p> <p class="ql-block">越接近市中区的金融街,国际大都市常见的那种高楼大厦也就越来越多了……图中这辆公交车上的广告词还挺有意思,让大家去乘坐地铁🤔?</p> <p class="ql-block">……位于金融街的美国银行大厦,是目前洛杉矶市在高度上数一数二的建筑物,下图是从另一个角度在夜间看到的该大厦。</p> <p class="ql-block">……虽然这种玻璃外立面的高楼大厦没有什么格外的惊艳,但多打量一下,对游客辨别道路和方位,还是有用的……下图是通过车内天窗所看到的……</p> <p class="ql-block">……面对这种钢筋水泥丛林,只有在较远的距离外,拍到它们扎堆成团的全景,才会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如果只在楼宇间走来走去的,也只能坐井观天似地往上、或者顺着街道管窥式地瞎拍了🤭……图中远方的那座大厦,据说是目前洛杉矶最高的建筑,威尔希尔大厦,但它的高度是计算到顶部塔尖的,与那些实实在在有使用面积的平顶建筑物(如前面说到的美国银行大厦)相比,这个“最高”还是有点虚的 😂……</p> <p class="ql-block">市中区有些景观类的设施,即便不体验,也是值得路过看一看的,如这条号称是世界上最迷你的“天使铁路”。这段运行长度只有99米的小铁路,实质上就是一部有着电梯功能的有轨缆车,当初是为了放便人们不爬两条街之间的、由两百多级台阶构成的一段坡道……后来也是因为在电影中出现过几个镜头,也就成了现在年轻人的一个低成本(一美元一张票)约会项目🌹……</p> <p class="ql-block">“天使铁路”的不远处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央市场”了。这是一处已经存在了100多年的副食、美食广场,虽然美食也是大家都重视的旅游内容之一,但美国的美食🤭……而且其餐品的份量对中国食客而言,量也有点大了,是不可能用在中国品鉴小吃的方式、一个摊一个摊地都尝一尝了(除非愿意承担浪费食物的心理压力)……本图为这座中央市场历史的介绍牌,其中卓别林的照片也表明了,他在参股投资对面的那座联合剧院时,肯定也是来这里吃过饭的……</p> <p class="ql-block">在离住处不足百米远的地方有一家著名的书店,“最后的书店”。这是由一家倒闭了的、有着百年历史的银行营业部,改造而来的二手书书店。店主盘下这块店面,已经营了近20年,现已成功地把书店捯饬成了一个小资情调浓郁的网红打卡地……书店起的这个名字,也是为了反思实体书店的逐渐消失,而不是违反广告法(最什么、最什么)的自吹自擂👌……只是这种情怀要坚持下去也并不太容易,从已传到中国来的这类书店的历程来看,经营者都在为自我感动而自我买单……靠玩情调而生存下去,确实是很要功力的……</p> <p class="ql-block">如果在市中心的步行范围再扩大一点,还能去到更多的特色文化街区,如小东京,小韩国等。那些地方是相应的各自族裔人士的聚居区,对外主打的主要是餐饮。它们对欧美人士而言,是有点异国情调的,但是对从中国来的人来说,其原汁原味的母国是搬不走的邻居,从北京一个多小时的飞机也就过去了……原本是想去看一看小东京的图书馆(本图),但却碰上了它不开门……</p> <p class="ql-block">漫步中还能看到,城中街道两边的消防设施都很显眼,出水口也多,不像在中国,很多消防栓为了好看都设在了墙边或地下……真有事的时候,还是操作空间大的消防栓(如果里面的水压足够高的话🤭)效率高……但洛杉矶的缺水也是一个大的问题……上图为路边的绿植,大多为这种耐干旱的植物。</p> <p class="ql-block">在洛杉矶,对社会公众开放且有历史文化特点的建筑物,除了博物馆主要就是教堂了……但一些小众教堂也不是全天都开放的,如这座浸礼会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在美国的基督教世界中,新教中的门派很多、也比较贴近政治,很多社会上的政治信条与这些教派的理论也多有混合……虽然不如天主教教堂的观赏性突出,但建筑元素朴实的新教教堂,却往往能传递一些较为独特的宗教说辞,所以才遇到了这一类的教堂时,也是要拜访一下的……</p> <p class="ql-block">……在市中区就遇到了一座见缝插针建起来的小教堂。这种在外观上没有明显的天主教元素(如十字架等)、但又有教堂感的建筑物,一般多半是某个另类教派别的活动场所……美国最不缺的就是这种标新立异(但如果放在中国就很容易被定为邪教)的会道门了🤭……</p> <p class="ql-block">……果不其然,这是一家“科学基督教”教会的教堂(上图是它在好莱坞大道上的洛杉矶总部大楼),但没有开门,只能就在屋外张望一下了……所谓的科学基督教(也称为“山达基教”),在中国国内是被禁止传播的,所以国人对它的了解也不多……它略相当于是200年前诞生的摩门教吧。至于它再发展200年,能不能达到今天摩门教的程度,那就不好说了……如站在绝对旁观者的角度看,这个教派所声称的有些理论(如通过意念调整心情、治疗疾病等),还是有一定的心理学价值的……这也与它的创始者就是弗洛伊德的朋友有关,而且这位创始者也是美国科幻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写着写着,竟就走火入魔地认为自己真的具有外星人的基因了😇……由于该教派的大本营在洛杉矶,所以它重点是在影视圈里发展信徒,这其中著名的信徒之一,就是阿汤哥两口子了(下图为汤姆·克鲁斯和妮可·基德曼在没有离婚前的一张合影)……</p> <p class="ql-block">……美国是对宗教门派容忍度比较高的一个国度,除了世界上的各大宗教及其多种分支在这里都活的挺滋润外,仅新教教内,就有一二百个教派在这里各显神通……这个科学基督教教会,早期在敛财方面,下手是很老辣的,传教手法及对教徒的控制也是有一些冷暴力行为的……以至于就连传媒大亨默多克都认为,“这个组织太可怕了”😱……它也因此而受到过美国政府的打压。目前虽然它在美国等少数国家里的口碑有缓,但国际主流社会也还是将它定义为了盈利组织或邪教组织……但只要不再暴露出什么太过份的事件,估计它在一定范围内还是可以运行下去的……这也是因为现代人的精神问题很多,尤其是钱多“人傻”的群体,他们有着花钱买到心灵慰藉的需求……只要没有无耻引诱,二者也算是一种供需交换吧……对中国人而言,这个组织也有点象前一段挺火的那部台湾电影《周处除三害》(由于该教会在台湾是被允许活动的,所以那部电影也包含了对这类教派的反思因素),影片中“尊者”领导下的那类“灵修会”,如果其敛财手段没有那么嚣张、如果没有得罪到某位江湖狠人的话,它所具有的那种社会资源再分配功能,应该也还是能够存在下去的……本图为透过门窗看到的这家小教堂的内部,墙上的那些口号当然都是些正确的、好听的话了(挣大钱也是不能靠说谎、而是要靠说正确的话,才有可能实现的🤭)……</p> <p class="ql-block">人要想能够活得尽可能地清醒、尽量少被洗脑,就得多读书……在这座小教堂的不远处,就有一座著名的图书馆。本图是从主街通向图书馆的一条花园甬道,上图为甬道护墙上的路标,“洛杉矶公共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这座图书馆是美国的三大图书馆之一,在洛杉矶地区拥有着40多家分馆。它也是一座致敬古埃及与地中海文明的建筑物,众多的古埃及、古巴比伦的文化元素,在这座建筑物的内外都可以看到……在建筑物的最高处,是一只手挚火炬的雕塑,它是一件近代艺术品,其创作灵感来自于古埃及流传下来“文明女神”典故(含义是无知的人类如在黑暗中夜行,唯有举起知识的火炬,才能看清前路)……下图为保存在图书馆内的作品原件。</p> <p class="ql-block">……馆内还摆放了两尊经过现代艺术手法处理了的狮身人面像。这两尊造像放在图书馆里也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因为它所代表的“斯芬克斯之谜”(它向每位路过的人提出一个问题,如果答不上来,这个人就会死去……)也正是人类不断求索、渴望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的前门(上图)和后门(本图)都有着古埃及神庙般的造型……下图为其著名的“罗棠达”式的穹顶大厅,这种造型的天花板象征着宇宙的深邃,而正中的圆形吊灯象征着宇宙中的地球……由这两种意象所共同构成的则是哥白尼式的宇宙模型👍……</p> <p class="ql-block">……这座图书馆除了藏书多、阅读条件好,还有一些不同门类的艺术收藏品……其堪称是一座集建筑、艺术、收藏为一体的研究型图书馆……图书馆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发达的文明形态中,人们有没有阅读的习惯,已成为了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这也如同在中国的过去,大户人家如果没有藏书,那是极不成体统的……在如今的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级图书馆也已成为了一种城市化标配……许多外部来的投资者,如果在一个地方看不到高标准的图书馆和博物馆,也就不太倾向于把高端的产业布局在那里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阅览厅的背景图案比较活泼,显然这里就是儿童类的图书室了……</p> <p class="ql-block">……图书馆的庭院里还有一座马奎尔公园,据说园林布局得很不错,但眼下给围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从中央图书馆出来,不禁想到了维克多·雨果的一句名言,“书籍使教堂建筑灭亡……”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精神需求或是通过阅读、或是通过教堂,都能得到满足,二者间有着一种取代关系……但事实上,人类精神世界里还有一种本能的求索,即使是看了再多的书,也是无法穷及的,那就是信仰……就连身为无神论政治鼻祖的马克思都说过,宗教是人类所有意识形态中,能保持到社会最后一刻的现象……而教堂,作为人们信仰的一个实现场所,也自然是不会因人们读书而灭亡的了……本图中,就是一座近年新落成的、服务于人们信仰活动的著名教堂,圣母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如果不仔细看这座钟墙和门头上的十字型漏空,很多不明就里人也会以为这是一座博物馆……这座教堂的设计者是参与过悉尼歌剧院设计的一位大师,从空中看(上图为一张官方的航拍图),这座在好莱坞高速公路环绕下的教堂所呈现出的建筑风格,也还真有一些悉尼歌剧院的味道……本图为在教堂院内看到的这座钟墙,36座大大小小的铜钟,分别悬挂在五个钟窗上。</p> <p class="ql-block">……这是天主教在洛杉矶的主教座堂,也是美国最大的、现代建筑风格的天主教教堂。这座教堂的前身是一座拉丁风格的教堂,先是失过火,后又在1994年的大地震中严重受损……这座防火、防盗、防地震的现代化教堂是2002年建好的,洛杉矶的红衣主教为了教堂的落成,还专门从梵蒂冈请回来了圣亚娜的某件遗物,做为了这座教堂的圣物……上图为进入教堂后的宽大走廊。本图中的远方是一座游乐中心的大楼。下图是很好地采用自然光设计的主祭台。这座祭台不高,也刻意不追求豪华,它在没有了等级感、突出了仪式参与者的平等感的同时,也有拉近了与新教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老教堂洛可可风格的部分壁龛,被收藏在了教堂内……</p> <p class="ql-block">……上面说到的那位圣亚娜,是圣母玛利亚的母亲。由于耶稣的地位,不但其母玛利亚成了圣母,而且他的外祖母也成了圣人……甚至就连耶稣的外祖父和名义上的父亲,也都成了圣人……对这些信仰史上的说法,若从历史的角度看,也是当时的希伯来氏族社会的某种写照……耶稣的外祖母一脉,原来就是部落的酋长、祭司之家,是有地位的。而按血缘来传承家族的地位,也是部落文化的一个规矩……由于当时还有母系社会的遗风,部落中女性的地位不但较高、而且其生育能力也是要尽量地发挥作用的,故耶稣的外祖母圣亚娜,有过好几任配偶,她与其中的三个配偶都生过孩子,而这些孩子中的女性,后来也都是很有地位的(但在宗教史上,为了说明圣安娜的神圣,也仿照关于圣母的说法,说她也没有同自己的丈夫同房,而只是通过接吻就怀上了圣母玛利亚……)上图为能容纳3000人同时做礼拜的主礼拜大厅的前部,下图为站在大厅的后部看到的这座大厅。本图中的灯具造型,集合了三位一体、十字架等多个宗教元素……</p> <p class="ql-block">……本图为在上图的同一拍摄地点、转身后看到的洗礼池的后方。这座以锐角和直线为特征的洗礼池,与整个建筑物的美学风格相呼应,传递出来了一种别样的神圣感……</p> <p class="ql-block">做为洗礼池的背景图案,是施洗者约翰正在为耶稣洗礼……本来,耶稣是圣子,但无形的圣父不可能给他起礼,所以最后就由耶稣的大表哥约翰,代替天父为耶稣施洗🙏……</p> <p class="ql-block">……图中的这位女性,应该就是耶稣的外祖母圣亚娜了……她的圣言是,“我们同为上帝的子民”…… 图中耶稣讲道用的圣椅,也被做成了一种现代家具的样子。在小祈祷厅里的是圣母玛利亚的形像(上图),她们母女俩的区别是,圣母玛利亚一定是要有耶稣与之同框的,无论耶稣是天使状的婴儿、还是留着大胡子的成年男性……耶稣死的时候33岁,而圣母玛利娅一直是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少妇形象(因为神圣,所以冻龄也是必然的了🌹)……</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悬挂的系列壁毯的主题是《圣徒相通》。图案中世界上多个民族、多种职业的信仰者与历史上的多位圣徒齐集一堂(见上图的两侧墙壁),强调的是一种“众人皆可成圣”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一般教堂的地下室,都是单纯的墓室,而这座教堂的地下部分,则被设计成了另一个主题的仪式场所。它以旧约中《以西结书》中的“万骨复生”神念为主,在地下墓室中制造出了一个穿越死亡进入永生的场景……由几条并不宽敞的通道(下图)通向明亮的中心仪式区,这一过理也隐喻了一种“穿越死亡,进入永生”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光线是天主教信仰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教理认为光代表着上帝,所以教堂对光的使用也是非常讲究的,其中彩色的光更是具有神性……凡著名教堂,一定都是有着高大、精美的彩色玻璃窗的。这座教堂由于是现代风格,所以那些描绘宗教故事的彩窗被设计在了地下……</p> <p class="ql-block">……这些地下墓室,多数是在预留待售中的(空白无刻字的),少数是已售出并刻上了名字、但墓主还在世的(仅有出生年月,而没有卒年),估计可能是没有后人,自己不事先处理好,怕一旦撒手人寰就进了乱坟岗子吧……也可能是乘手头还有点钱,自己的事自己先办好,以免给后人增加负担🙏……下图是地下墓室区的一处祈祷厅,厅内的那架三角钢琴亦是显眼,估计这里还能够提供莫扎特《安魂曲》的现场弹奏吧(该曲的难度不高,能弹下来的人很多)……</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的雕塑作品,风格都很现代化,传统的宗教意味是不很浓……如这尊立在侧门口的、手持锤子的雕像。这尊雕像不是一位铁匠,而是一位木匠。过去在古希伯来人的社会里,木匠是很高级的一种职业,都是父子相传的……耶稣的外祖父和养父就都是木匠……</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院子也很大,可供6000人在露天举行活动……本图为布满了圣经故事的一面墙,墙下摆满了密密麻麻的大蜡烛(老教堂两次失火的原因,可能也就是这个原因吧🤔)……</p> <p class="ql-block">……花园中的置景看着平淡无奇,但实际上都是有讲究的。它们有的是仿伊甸园中的想象场景,有的是复现当年耶稣生活过、办过露天讲习班的那种花园……</p> <p class="ql-block">……橄榄树、薰衣草、骆驼这些都是耶稣被抓走时的那座“客西马尼园”里的植物和动物,去过耶路撒冷的朋友,对橄榄山下的这个场景,可能都会是记忆犹新的……</p> <p class="ql-block">……庭院中还有一列很长的半开放长廊,其玻璃墙上的天使图案与熙熙攘攘的尘世同框,看上去还是很有对比的意义的……</p> <p class="ql-block">……至此不禁再次想到了这座教堂设计者的理念,“用艺术丰富信仰,在信仰中感受美感”🌹……或许这句话还可以继续接着说,“用美感丰富生活,在生活中感受信仰”🙏……</p> <p class="ql-block">……其实,到也用不着扯那么多抽象的话,烈日下能够在阴凉中继续漫步,才是此刻最为美好的一种感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