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3月21日上午游览了浙江衢州市的龙游石窟后,接着又匆匆赶往丽水市的古堰画乡景区游览。车到景区已是下午了,强烈的日光照射,使人无法充分欣赏这里的自然美景,游摄变成了打卡。很无奈,跟团游览总是赶点,难有摄影好时段。</p> <p class="ql-block">古堰画乡艺术街区</p> <p class="ql-block">小河穿镇而过</p> <p class="ql-block">大港头镇一个油画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 古堰画乡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和大港头镇相接之处的瓯江江畔,距丽水市区23公里,占地面积13.18平方公里。2010年设立古堰画乡旅游度假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地处八百里瓯江最瑰丽河段,拥有堪比油画的风景、多姿多彩的风俗、江南民居的风貌,是瓯江山水诗路的重要节点。度假区内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济堰,连同千年古镇、千年石函、千年古樟树群、古村落等人文胜景一起,向世人展示出独特而厚重的历史传承。</p> <p class="ql-block"> 一行人先在香樟码头乘渡船前往古堰景区。</p> <p class="ql-block">河畔有长廊休息区</p> <p class="ql-block">汀步桥</p> <p class="ql-block"> 古堰画乡特色小镇主要包括古堰和画乡两部分。古堰画乡的“<b>古堰</b>”是指碧湖镇的通济堰,这是国家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古代五大水利灌溉工程之一,已有1500余年历史,拥有与四川都江堰差不多的历史属性,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灌溉效能,还在为碧湖平原的百姓造福,被称为活着的通济堰;拥有世界上最早的拱型大坝、世界上最早的水上立交桥和世界上最早的古代农田水利法规——《通济堰规》。</p> <p class="ql-block">通济堰大坝</p> <p class="ql-block">游友戴永年兄摄</p> <p class="ql-block">离古堰不远处的河畔建了一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何澹纪念亭,以铭记其</span>开凿通济堰的历史功绩。</p> <p class="ql-block"><b>何澹</b>(1146-1219),字自然,南宋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即副宰相),观文殿学士,赠少师。开禧二年(公元1205年)奏请朝廷调兵3000人,疏浚通济堰,开凿洪塘和改木筱堰为石堰。</p> <p class="ql-block">古民居</p> <p class="ql-block">这棵多次遭雷击起火却奇迹般活下来的古樟树,被当地人敬为“舍利树”。</p> <p class="ql-block">小河边有千年古樟树群。</p> <p class="ql-block">两位美女在河边打卡。</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p> <p class="ql-block"><b>通济堰石函</b>。是世界上最早的水上立交桥,俗称“三洞桥”,为二墩三孔石平桥,始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任丽水知县的王禔与县学助教丽水人叶秉心创造了石函引水工程,导引泉坑水入大溪,成功地实现了立体交叉排水,破解了干渠被山溪水发砂石淤塞渠道的难题,沿用至今,是人类历史最早的立体排水工程实例。 </p> <p class="ql-block"> 游览了古堰景区后,再乘船返回到香樟码头,游览画乡景区。</p> <p class="ql-block"> 古堰画乡的“<b>画乡</b>”主要地点在大港头镇。上世纪80年代,古堰画乡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批画家来此写生采风,古堰画乡成为丽水巴比松画派发源地,造就了艺术画乡——“瓯江风情”山水画廊。堪比漓江的瓯江自然风光,已成为中国著名的美术写生、艺术创作、油画生产基地和摄影创作基地。</p> <p class="ql-block">瓯江岸边这个设计,是丽水巴比松画派发源地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双荫亭,画乡一个标志性景观。</p> <p class="ql-block">在瓯江边、街道上随处可见写生作画的人。</p> <p class="ql-block">在店里制作工艺品的民间艺人。</p> <p class="ql-block">香樟广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