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生有幸——在我上小学时学过老舍先生的《猫》;在教小学语文时,大概也教过四五次老舍先生的《猫》。这不,部编版第四单元,又一次相约而行。对于课文内容,虽未达到熟读成诵亦相差不远,课文的填词改句、删减变化甚是清楚。至于老舍先生的“明贬实褒”更是了然于心。</p> <p class="ql-block"> 在给孩子们讲课文时,有那么一刹,忽想起小时候在老家所经历过的事情,或许这就是触景生情吧!</p> <p class="ql-block"> 在我上小学时段(1991—1997),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为了贴补家用,总得喂些家畜,这不!又喂了一只小绵羊羔和小毛驴!</p> <p class="ql-block"> 由于喂养场地不是很大,小羊羔和小毛驴隔栏相望,中间只隔一个驴槽。久而久之,这俩邻居居然和睦相处到同在驴槽吃草,也没出现过一次“以大欺小”的事件。</p><p class="ql-block"> 每天下午,早早放学,上山割草,我总是将最新鲜的草放进驴槽,让它们一起“共进晚餐”,看着这一幕,当时心里感到莫名的欣慰与和谐。这也许也是那“百年修得同船渡”,让这和谐的动物情缘在这里绵续。</p><p class="ql-block"> 日子就这样溜着,秋天的某日。我一如既往的去喂它们,可是小毛驴,哦!不对,已经长大不少,居然不见了。回去问母亲,才知道当日镇上遇集,小毛驴被卖掉了。母亲还说了当时的情景,小毛驴被卖了拴在墙头,听见母亲在人群中说话,便开始暴躁的左冲右突,像是要扯断那“羁押”自己的绳索,当然,最后还是没有成功。听到这里,我其实心里还是比较难受,因为小毛驴基本上是我割草喂大的。那时候,对于这么大的“宠物”忽然被卖掉,心里的失落感还是挺大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其实,最伤心的还不是我,还记得那小羊羔吗?它也长大了,自从它那同槽而食多日的伙伴不见后,咩咩声叫个不停,也不再回羊圈去,哪怕外面是狂风暴雨,总会站在我家那矮墙边,似是等着小毛驴的归来。有点像那“子在巢中望母归”的情景。直到后来,羊再也没有见过小毛驴,小毛驴应该也会朝朝暮暮“思念”那同槽而食的小羊羔。</p><p class="ql-block"> 它们的情缘在那一日已经结束,或许在它们的心里,只有将自己美好的“祝福”赠予“曾经的挚友”!</p> <p class="ql-block"> 动物情缘如此,何况人乎?不管是亲人的离去,还是同学的离开,更或是好友的归去。相见时难别亦难,在我们的人生里程中,总有许多的离合。也许,本次的离开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聚!</p><p class="ql-block"> 有诗为证:</p><p class="ql-block"> 动物情缘</p><p class="ql-block"> 马户曾与羊为伴,同槽而食心相连。</p><p class="ql-block"> 劳燕分飞东西去,难续昔日同槽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