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背景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954年,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实力增强,农村的合作化运动已有较大的进展,对工商业的改造也开始着手,建设一个工业化的强国的伟大目标也开始提出。 </p><p class="ql-block"> 1954年夏,毛主席来到北戴河住了一些日子,就在北戴河办公。每天工作之余,他一定要去游泳。主席很爱海,除了常下海游泳,还常在海边沙滩漫步,望海上云起云飞,潮涨潮落,有时夜间工作,看书疲劳了,也出门到海边走走。一天大风大雨之后,海上波浪滔天,毛泽东仍坚持下海去游泳。见大海波涛滚滚,骇浪奔腾,他激动而兴奋,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浪淘沙·北戴河》。 </p> 品读体会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首借景抒怀的杰作,词一开始,就给人们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大雨落幽燕”,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如泼的感觉;继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形如山的汹涌和澎湃。“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推波助澜,真是声形并茂,气势磅礴。至此达到情景交融,为整首诗创造出了一个完美的艺术境界,赞颂了新生的社会主义和新的伟大时代。</p><p class="ql-block"> 词的上片借景抒情。“大雨落幽燕”,这里用古语幽燕显得庄重典雅,同时表明大雨降落的面积之大,并与下片对于“往事”的回忆相呼应,既壮眼前之景,又含怀古之意。“白浪滔天”,表面上似乎只写波浪,但含蓄地写了大风;营造出一种风雨齐来,波涛汹涌以至“滔天”的壮观、气势磅礴的气氛,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同时为全词末句埋下了伏笔。“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道出了毛主席同老渔民交谈的美好回忆,也寄托着主席对海上渔船安危的牵挂和关怀。从而表达了诗人关切人民的情怀,并由此也引发对过去历史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词的下片借史抒情。当作者置身在海面上关注渔民时,作为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历史学家的诗人,思想上便很自然地从北戴河的今天想到了北戴河的昨天和在这里留下过事迹的历史人物。“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诗人先发思古之幽情,以一句“往事越千年”倒转时空,展现历史的画面。“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恰似一幅生动、传神的剪影,简括而鲜明地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让人感觉十分壮丽。“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是点明主旨的句子,升华了诗词的主题。</p><p class="ql-block"> 三国时期,作为地主阶级代表的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为了制服为袁绍父子割据作后盾的乌桓贵族,在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带领人马北征乌桓,于秋天班师凯旋时曾经路过北戴河一带的碣石山,并登临观海,写下了他的《观沧海》一诗,这件事已经过去1000多年了。这里的 “遗篇”,就是指曹操这首遗留下来的诗篇。这首诗写到了曹操“东临碣石”,同时对北戴河一带的海上情景作了生动的刻画,是一首主席关注的比较好的诗。“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结尾这两句画龙点睛,点出了全篇的主旨,词语简练,含义无穷。曹操登临碣石山,1000多年已经过去了。如今萧瑟的秋风又吹起来了,自然景色依旧,但是人世间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根本变化,历史转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萧瑟秋风” 本来不是夏季的景色,主席在这里借用曹操《观沧海》中的句子,古今对比,气候不变人间变,这就把 “换了人间 ” 更鲜明地突显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本诗叙事形象化,娓娓动人。写曹操北征乌桓,东临碣石写诗一事,用“挥鞭”一词表示征战,形象逼真;用 “东临碣石” 表达曹操北征乌桓后班师东临碣石山,以观沧海,而且使所叙的事如在眼前,十分简炼生动,末句用一 “换” 字既准确又有动态感,体现了诗人在遣词造句方面高超的造诣。</p> 主席在北戴河的一组照片 <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下旬,我们自驾团队6人,从西北到华北,专程绕道秦皇岛,在渐渐凛冽的寒风中,游览了北戴河和山海关。本人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七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七绝·秋游北戴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晚秋自驾戴河边,凛冽寒风亦向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碣石东临寻远迹,鸽窝园里敬尊贤。</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注: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第三句: 曹操东临秦皇岛昌黎县的碣石山,写下《观沧海》名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第四句: 毛泽东主席在鸽子窝沙滩游泳,鸽子窝公园有主席塑像。写下浪淘沙·北戴河鸿词。</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