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千年传承,点燃文化自信——雅礼中学2407班学子走进雨花非遗馆开展社会实践

雅礼2407

<p class="ql-block">为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文化自信,2025年3月23日雅礼中学2407班学生在家委会的组织下,走进长沙市雨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非遗文化探索之旅。通过参观、体验、对话非遗传承人,同学们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实践中体悟匠心精神,厚植家国情怀。</p> 初识非遗:触摸文明的温度 <p class="ql-block">步入非遗馆,同学们瞬间被琳琅满目的非遗展品吸引。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沿着“湘韵千年”主题展区一路探寻:栩栩如生的湘绣牡丹仿佛在指尖绽放,釉色流转的长沙窑铜官陶瓷讲述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晶莹剔透的菊花石雕让同学们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匠人的巧思妙手。 </p><p class="ql-block">“原来非遗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生命!”我们班陈同学轻抚着苗族银饰的錾刻纹路感慨道。</p><p class="ql-block">通过互动投影、场景还原等现代技术,同学们穿越时空,感受非遗在历史长河中的生命力。</p> 一口酥香,千年传承 <p class="ql-block">在长沙雨花非遗馆,非遗不仅是技艺的展演,更是舌尖上的文化记忆。梅菜扣肉锅盔饼这一承载湖湘风味的传统美食,以金黄酥脆的外皮、咸香鲜美的内馅,唤醒味蕾与乡愁的双重共鸣。 </p><p class="ql-block">非遗传承人现场将自己制作,揉面、包馅、煎烙,每一步都浸润匠心的锅盔给同学们品尝。轻咬一口,外皮“咔嚓”碎裂,梅菜的醇厚与五花肉的丰润在口中交织,仿佛穿越千年,触摸到“海上丝绸之路”上商贾往来的烟火气。最后与传承人握手致谢,定格非遗的温度。</p> 生肖跃然纸上 非遗触手可及 <p class="ql-block">在长沙雨花非遗馆,生肖不只是时间的符号,更是非遗匠心的灵动表达。这里,十二生肖化作剪纸的镂空巧思,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千年文化的温度。 </p><p class="ql-block"> 非遗馆的每一处展陈,都在诉说生肖与湖湘大地的深情对话。同学们在这里和老师有个看图识生肖的趣味活动,同学们根据图形猜测生肖,每次有的同学说出正确答案都会给予热烈的掌声和惊叫,也把我们的实践活动推向高潮。</p> 对话传承人 读懂坚守的力量 <p class="ql-block">活动特别邀请省级传承人张老师现场和同学们演示,只见细如发丝的绣线在绸缎上跳跃,狮子的毛发逐渐呈现出蓬松立体的质感。同学们屏息凝神,直到最后一针收尾,才爆发出热烈掌声。 </p><p class="ql-block">“机器刺绣几分钟就能完成图案,您为什么坚持手工创作?”面对提问,张老师轻抚绣架微笑:“每一针都是与历史的对话,手作的温度是机器永远替代不了的。”这番话语让同学们陷入沉思,熬同学在实践日记中写道:“原来‘坚守’不是固执,而是对文明的敬畏与热爱。”</p> 青春回响 播种文化传承种子 <p class="ql-block">返程途中,同学们仍热烈讨论着见闻。有人提议组建校园非遗社团,有人计划将棕编技艺融入班级文创设计,更多同学在社交平台分享活动感悟:“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我们这代人接力的火炬!” </p><p class="ql-block">家委会宣传部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家校共育的创新实践:“我们希望通过‘行走的课堂’,让传统文化可感可知。今日少年对非遗的热爱与传承,正是文化自信最生动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当青春与非遗相遇,传统文化在少年们清澈的目光中焕发新生。雨花非遗馆的这场社会实践,不仅是一次文化启蒙,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未来,2407班家委会将继续携手社会各界,搭建更多实践平台,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让非遗保护的薪火代代相传。</p> 撰稿:2407班家委会宣传部      特别感谢:蒋其铮妈妈 陈道霖妈妈 黄奕杰妈妈 陈心语妈妈 李靖妤妈妈 蒲怡霖妈妈 云思毅爸爸 李昀涛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