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院

荭焘

<p class="ql-block">  山西博物院,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滨河西路北段13号,前身为民国八年(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此后屡次更名,1953年改称山西省博物馆。2004年新馆竣工,定名为山西博物院,2005年对外开放,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山西博物院展览面积1.3万平方米,文物库区1.2万平方米,共有藏品50余万件,以青铜、瓷器、石刻、佛教造像、壁画、书画等颇具特色,其中珍贵文物40282件(组),包括一级文物2129件(组),另有图书古籍11万余册。</p> <p class="ql-block">  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p> <p class="ql-block">  藏品主要来源于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考古出土和百年来的征集积累,尤以青铜、瓷器、石刻、佛教造像、壁画、书画等颇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参观近三个小时,主要看了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这三个主题馆。</p> <p class="ql-block"> 鸟尊↓,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候墓地114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为盛酒器。整体造型为伫立回首的凤鸟形,凤尾下弯成一象首,与双腿形成三点支撑。器盖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说明该器为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p> <p class="ql-block">  兽面纹饶↓,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64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鸮卣↓,高(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山西省吕粱市石楼县二郎坡遗址出土。鸮卣,高19.7厘米,口长径12厘米,短径8.6厘米,宽13.4厘米。鸮是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而卣是一种酒器,合起来就是“猫头鹰造型的酒器”,卣、尊、觥是三种很典型的酒器,也是青铜写实动物造型容器的三大器型。</p> <p class="ql-block">  兽形觥↓↑</p> <p class="ql-block">  兽面纹铜鼎↓,商(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山西省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  寝孳方鼎↓,商(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山西省曲沃县曲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雷纹提梁卣↓,商(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旌介商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兽面纹斝↓,商(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出土。</p> <p class="ql-block">  晋侯颐壶↑↓,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兔尊↓,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鸟盖人足盉↓,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晋侯颐簋↓,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杨姞壶↓,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63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晋侯苏钟↓,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苏钟,共两件。一件高25.9厘米,铣间距14.9厘米;另一件高22.3厘米,铣间距12.9厘米。该编钟总计16件,其余14件由上海博物馆从境外购回入藏。编钟分两组,三种式样,非同时铸造,测音却和谐,是标准配律。16件钟上共刻有355字的长篇铭文,完整记录了西周厉王三十三年,晋侯苏率军参加周厉王亲自指挥的讨伐东夷的战争。晋侯苏因战功,多次受赏,因作此编钟。所记战争为史料所阙载,对研究西周和晋国历史极为重要。铭文全部为錾刻,西周青铜器首见。</p> <p class="ql-block">  1.重环纹铜簋/2.凸梭纹铜鼎/3.云同纹铜鼎/4.兽面纹鼎↓,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山西省曲沃县曲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人足方盒↓,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山西省闻喜县上郭墓地出土。</p> <p class="ql-block">  南宫姬鼎↓</p> <p class="ql-block">  虎饰匕形器↓,商(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桃花庄墓葬出土。</p> <p class="ql-block">  虿父己卣↓,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山西省翼城县凤家坡出土。</p> <p class="ql-block">  虞侯政壶↓,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1980年山西省文物商店收购。</p> <p class="ql-block">  青铜手柄↓,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山西省黎城县西关墓地出土。</p> <p class="ql-block">  络绳纹罍↓,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山西省长子县牛家坡7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变体兽形盉↓,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92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韩钟剑↓,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山西省垣曲县谭家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侯马盟书↓,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山西省侯马市秦村盟誓遗址出土。</p> <p class="ql-block">  侯马盟书,1965年——1966年侯马市晋国遗址出土。在40多个祭祀坑内出土玉、石质盟书5000余件片,绝大多数为圭形,最长者32厘米,另有圆形及不规则形。辞文多以朱笔书写,少数为墨笔。文字可辨识者有656件,多则200余字,少则10余字。内容可分为主盟人誓辞、宗盟类、委质类、纳室类和诅咒类等五大类。对于主盟人和盟誓时间存在不同说法,多数学者认为,侯马盟书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以赵氏家族为首举行盟誓活动的约信文书,忠实地记录了晋国晚期强族间相互斗争的史实,具有政治档案的性质。它的发现对于研究晋国历史、古代盟誓制度及古文字等均有重大意义。</p> <p class="ql-block">  铜牺立人擎盘↓,战国(公元前475——前22年),山西省长治市分水岭墓地126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为壶↑↓,春秋(公元前770——前6年),1952年山西省人民委员会文物局收购。</p> <p class="ql-block">  胡傅酒樽↓,西汉·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山西省右玉县大川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胡傅温酒樽↓,西汉·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山西省右玉县大川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鸭形熏炉↓,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山西省朔州市照十八庄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嵌贝铜龟镇↓,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山西省朔州市照十八庄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雁鱼铜灯↓,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山西省襄汾县吴兴庄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玉神面↓,龙山文化时期(距今约4300——3800年),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三璜双环双玦玉佩↓,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玉牌联珠串饰↓,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31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组玉佩↓,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63号墓出土。西周晋侯夫人组玉佩:最大璜长15.8厘米,由玉璜、玉珩、玉管、料珠、玛瑙管等组成,共有204件。整个玉组佩展开长达2米,纹饰多用双勾技法,工艺精湛。下端2件玉雁昂首展翅,生动活泼。</p> <p class="ql-block">  彩陶盆↓,仰韶文化中期(距今约5800——5300年),山西省方山县峪口乡釆集。</p> <p class="ql-block">  彩陶罐↓,仰韶中期(踞今约5800——5300年),山西省芮城县金盛庄郭希勇先生捐赠。</p> <p class="ql-block">  陶壶↓,仰韶文化早期(距今约7000——5800年),山西省翼城县枣园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特磬↓,龙山文化时期(距今约4300——3800年),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土鼓↓,龙山文化时期(距今约4300——3800年),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单把陶鬲↓,龙山文化时期(距今约4300——3800年),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朱书扁壶(复制品)↓↑,龙山文化时期(距今约4300——3800年),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直口肥足鬲↓,龙山文化时期(距今约4300——3800年),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陶扁壶/釜灶/陶豆↓,龙山文化时期(距今约4300——3800年),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三彩贴花瓶↓,唐(618年——907年),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黄釉模印胡人双狮纹扁壶↓,北齐(550年——577年),山西省太原市王门沟出土。</p> <p class="ql-block">  石雕人物动物砚↓,北魏(386年——634年),山西省大同市南效出土。石雕方砚,高8.5厘米,长21.2厘米,宽21厘米,浅灰色细砂岩雕成。砚面中心为方形砚池,周边饰连珠纹和莲瓣纹,砚池两侧各有一耳杯形水池和方形笔舔,其两端有成双的鸟兽作饮水状。对角有莲花形笔插。其间雕人物图案四组五人,有骑象、舞蹈、角抵等内容。侧面各雕人物、动物等。砚底雕莲花一朵,周边围以小莲花8朵。这是北魏石刻艺术的高水平佳作。</p> <p class="ql-block">  胡人吃饼骑驼俑↓,隋·开皇十五年(595年),山西省太原市沙沟村斛律彻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陶牛车↓,北魏·大和元年(477年),山西省大同市曹夫楼村宋培祖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红陶牛↓,北齐·武平元年(570年),山西省太原市王郭村娄睿墓出土。红陶牛,高35厘米,体格雄健,牛头高昂,脖颈坚挺,犄角冲天,佩戴有络头、璎珞和杏叶等。四肢有力的叉开、支撑着强壮的躯体。神态威猛,生动写实,匠师对牛的刻画,除了卓越的造型能力,还显然得益于对动物的细致观察。</p> <p class="ql-block">  女跪侍俑/女侍俑/文吏俑↓,北齐·武平元年(570年),山西省太原市王郭村娄睿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胡人陶俑↓,北魏。</p> <p class="ql-block">  杂技俑↓,北魏(386年——534年),山西省大同市曹夫楼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伎乐俑和舞俑↓,北魏(386年——534年),山西省大同市曹夫楼村出土。</p> <p class="ql-block">  陶镇墓兽↓,北魏(386年——534年),山西省大同市雁北师范院2号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虎头门墩↓,北魏(386年——534年),山西省大同市方山永固陵出土。</p> <p class="ql-block">  孙龙石椁前挡↓,北魏等龟年间(518年——519年)。</p> <p class="ql-block">  石雕帐座↓,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山西省大同市石家寨村司马金龙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镇墓武士俑↓,北齐武平元年(570年),山西省太原市王郭村娄睿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兽画镇墓兽/人面镇墓兽↓,北齐武平元年(570年),山西省太原市王郭村娄睿墓出土。</p> <p class="ql-block">  司马金龙漆画屏风板↓</p> <p class="ql-block">  石棺床构件↓,北魏(386年——534年),山西省大同市智家堡北魏墓地出土。</p> <p class="ql-block">  虞弘墓石椁↓。</p><p class="ql-block"> 1999年,虞弘墓发现于太原市王郭村。出土有墓志、俑等名类随葬品。其中重要的文物是一座仿木构汉白玉石椁,为三开间歇山顶建筑,由椁顶、椁身、底座三部分数十块构件组成,其上浮雕画面施彩并局部描金。内容有宴饮、乐舞、射猎、家居和旅行等,具有浓郁的中亚和波斯风格以及鲜明的袄教性质,展现了墓主人不同寻常的外来文化背景,是北朝至隋唐中外文化交流繁盛的历史见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