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云川藏之旅——啄木郎村

啄(琢)木郎村,网络上宣传是古南诏国最后的部落,是摄影者的天堂。2月28日一大早,我们从云南大理出发,约一个多小时车程,其中经过大约18公里的山道,来到大山深处的啄木郎村。 汽车停下来后,我们与正在装运建筑材料的当地老乡打听,啄木郎村在哪里。他们告诉我们,停车的地方就是,只是还得走一点山路。我顺便问了一句,你们都是南诏国的后代吗?回答是不晓得,并说这是政府宣传的。这令我陡然增加了一探究竟的兴趣。 其实从停场左转爬坡约200米,就看到啄木郎村的大门楼。门楼挂着的黑色牌子写的是”国家城乡建设部"的&lt;中国传统村落啄木郎&gt;。门楼上红色横匾写的是“琢木郎”。啄和琢边旁不一样,读音相同。 <p class="ql-block">走进村里,遇到的第一个摄影对象,她穿的艳丽服饰吸引了我们。但是,面对镜头,她第一反应是这样的。</p> 我原以为,那些秸秆是拿来烧火的。而给他牵着缰绳的男子告诉我,她送来的是牛饲料。 继续往上走,到了一个小平台,遇到了一个小学女生。当我问她今天为什么不上学时,她告诉我学校今天因为“有事情发生”而放假了,学校就是后面山上的白色建筑。 顺便看看她面对的那扇墙,写着彝族的千家姓。我问小女孩,哪些象形文字你会读吗,她害羞地摇摇头。再问她一旁的父亲,同样说不懂,但他告诉我,村子里的人大部分姓毕。 我遇到的第二个服装艳丽的妇女,发觉这里妇女的彝族服装都是大红大绿的。 艳丽的花头巾,色彩丰富的长袖大褂、长裤和外面的短褂,都有手工刺绣。腰上还绑有一条绣花的大围裙,其绑带长长的挂在身后,尤其特别。 有人考证,巍山旧名蒙化,唐代,是南诏国的发祥地。南诏统一五诏在西南边疆建立多民族贵族政权。南邵灭国后一些后人逃到啄木郎这一带,所以啄木郎村的彝族人与巍山其它地方的彝族不同,她们日常的华丽穿着打扮,与她们原来的南诏国高贵的皇家传统相关。 我跟着这个“模特”一直到了一幅大大的壁画前。壁画介绍了发生在啄木郎的历史故事。说的是他们的巍山彝族民族英雄蜜佑,密佑带领南诏国的后人打败追兵,成功躲进这个海拔2200多米的深山中,就是如今的啄木郎村。 在一家挂满玉米的房子前遇到了这位女主人,她很自豪地对我说这房子是她的家。当我称赞她家房子上挂满玉米时,她笑不拢嘴。 这些打包的玉米是要卖到山外面吗?看来,这里属于高寒地区,玉米是主要的粮食。 再前行,我来到了一处新房前,豪华大门敞开着。我与里面的主人沟通后,他们热情邀请我们入内参观。这房子是一个小四合院,与大理白族“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风格如出一辙。据说这里保留了南诏彝族风格,木雕装饰和砖木结构,以及砖瓦房棱。 入门靠左是石墙照壁,而正面就保留了彝族的建筑风格。粗大的廊柱,木雕的门楼和门窗,十分气派。主人热情地请我门喝茶,闲聊得知,他家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都在外面大城市工作,而且有孙子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有人考证,啄木郎村的房子保留了皇家气息,理由是他们的房子木雕上都带有龙。 从这个角度拍摄,刚才我们参观的新楼多么气派(左上角远处那幢)。 不知道为什么,这种搬玉米秸秆的工作都是由妇女承担。 要知道,这都是从山下田地里一步一步背上来的。 看着她艰难地一步步走过,路边的小野花舒缓了我的不安。 一个村干部模样的妇女告诉我,要是我们早些天到啄木郎,这里的“打歌节“非常热闹。一查,原来啄木郎村农历正月十九是重要的节日——“打歌节”,村里举行传统的歌舞及器乐表演。哦,想看只有明年啦! 观音庙院子外墙有一幅长画,为《南诏国传》。介绍了南诏国的一些来历,堪称南诏国国史画卷,而且原作收藏在日本。 恰好,住在观音庙隔壁的一个干部模样的人答应我们,开门给我们参观。 观音庙其实不大,带有蟠龙柱,木雕的门窗比刚才的民居要更加精细和色彩丰富。门头上方像是八仙过海的八仙。 小院中间有个火塘,开门人介绍这里是村民有举办活动的地方。彝族人的节日很多,我记得曾经在云南元阳看过彝族6月29的祭火节。 为什么啄木郎村祭拜的是观音,刚才说的南诏国史图就有记载,其中南诏国的祖先是由观音点化的。 从观音庙旁路穿行,会遇到很多墙上的图腾,显然,这里曾经进行过旅游开发,路上铺了石砖,土墙刷了白灰,画了画。 鹰图腾,传说鹰保护过南诏国的祖先。 黑虎图腾,也是从先民那里保留下来的保佑平安的图腾 火图腾,崇拜太阳。 葫芦图腾,代表对生殖的崇拜。 蜘蛛图腾,极少见的图腾。据说当年南诏灭国时,南诏国的皇族被追杀至此,他们逃到了一个山洞里,因为山洞外面有很多的蜘蛛网,追兵认为里面不可能躲藏,他们才得以死里逃生。至今蜘蛛图腾一九是这里妇女服饰上刺绣的图案之一。 如今的啄木郎村也是通水通电,当地政府也希望将这里变成一个旅游景点,认定“南诏国最后的部落”是这座小山村。无论如何,这条村里的人是否具有3000年前南诏国皇家的血统,凭这些长期隐居于深山的女性服饰,建筑独特的木雕砖石房,我觉得来一趟还是由意义的。 但是,时间在变,啄木郎村也在向现代改变,村子里许多人都盖起水泥建筑的新房。我从高处看,村子里面有一座房子建筑很独特,房顶建筑类似古塔,带有尖顶于飞檐。 走近看看,确实与众不同。 在它对面,就是一处新的建筑工地。 这里不应有茶马古道,小山村能自给自足已经很不错了。 远处响起鞭炮声,一问,说他们在杀鸡?真有点奇怪,不知道有什么特殊日子,也不好再问啦。 村子里一些泥房子已经很破旧,许多村民都拆旧建新。 由于建房,村里的道路泥泞不堪,拖拉机改造成的运输建材车吃力地爬坡,一些原本铺好的道路惨遭碾压。 被拆开的房子,你看泥土墙有多厚。 带有木梯的老房,但愿不要拆掉。 烧午饭时间,他们现在还是靠山吃山,烧柴火。 这个砖石门楼比较古朴,原汁原味。希望保留。 再过两年,这村子的这种建筑还存在吗? 看到房子里面堆满建筑材料,一问,这个幼教点已经没有了。 房顶独特结构,两头有翘角,中间凹。 临别啄木郎村,再次欣赏美丽的彝族服饰。 参观完啄木郎村,路上遇到这些黑山羊挡路。云南黑山羊是好东西呢! 回头远眺,神秘的啄木郎村与青山融为一体。 色彩艳丽的梯田,好比一幅水彩画,有心的话,应该到这里找地方住下,等日出日落。我们不行,还有两百多公里路,下一站沙溪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