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新路径,4月9日上午,陈玲玲老师带来了一堂精彩纷呈的公开课——《图形的旋转》。本节课以生活化情境为载体,通过沉浸式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旋转的数学本质,展现了数学与美的深度融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课堂以“春晚机器人手绢的旋转”动态视频开场,激起学生学习热情,再让学生通过游戏泡泡龙的旋转现象,自然聚焦到“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三要素,生动诠释了“数学源于生活”的理念。 接着在操作探究环节中,学生分组利用三角板、量角器等学具,在坐标纸上动手绘制旋转前后的图形。通过“猜想—验证—总结”的探究流程,自主归纳出旋转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等于旋转角”。 陈老师老师巧妙运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复杂图形的旋转过程,直观呈现图形旋转中的变与不变,化解了“确定旋转后图形位置”这一教学难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赢得听课教师一致赞叹。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课后研讨中,听课教师评价本节课: 学生活动设计层次分明,从操作体验到思维升华; 紧扣课标要求,扎实落实空间观念、几何直观等核心素养; 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探究任务,体现“做中学”理念。“本节课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模型化—数学模型应用化’的教学逻辑,完美呈现了新课标倡导的‘三会’目标。”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旋转的不仅是图形,更是思维的跃动。本次公开课展现了陈老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智慧,也为数学组探索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宝贵范例。未来,二实小数学组将继续深耕课堂,让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旅程!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