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4月1日上午,当看到龙岩环健户外发布“4月5日,徒步安溪人仔头山,海拔1622米,环穿8到9公里,累计拔高600米;风景优美,有福建小武功山之称。(天气多云,气温15℃—26℃)”信息的时候,想着刚好是假期,可天气令人担忧,于是犹豫不决,直到快等坑的时候才匆匆报名。</p><p class="ql-block">随着越来越接近4月5日,天气预报不断变化,朝着阴雨天气发展。4日晚上,龙岩城区断断续续下了一整夜的雨,特别是后半夜,于是晚上特别关注群里的信息,看看有没有取消的消息。结果自然是没有。</p><p class="ql-block">4月5日,早起,天阴没有下雨,备好雨具和更换衣服鞋袜,吃完早餐,匆匆赶往出发集中地点——龙岩市人民广场,7:36许全队42人分别乘坐大巴和一辆自驾车向目的地进发。</p> 9:06许,当大巴从安溪福田高速路口下高速行驶到前往祥华乡福洋村(冠和茶庄园)路口的时候,道路被封闭,把守人员说:前面修路,已经封闭多日了。大家只好下车等待,希望寻找第二条通往祥华乡福洋村的道路,结果别无他路。当确认无法到达人仔头山的时候,领队紧急磋商,最后选择前往安溪清水岩。当我们决定改道的时候,天空下起了小雨,大巴跟着小车朝着感德镇福德村方向前进,寻找可以掉头的地方,直行了好几公里才掉头回来,从福田高速路口上高速,向清水岩进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猛灵宫</p> <p class="ql-block">11:12许,到达安溪县魁斗镇奇观村猛灵宫。因为改道多花了一个多小时,大巴一停稳,领队便催促大家在猛灵宫公路对面的大坪列队合影,然后匆匆开启徒步旅程。</p> 离开猛灵宫便走在了奇观村的村道上,不太宽敞的村道两旁是一户紧挨一户的楼房,有的是砖混结构、有的是石混结构、有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有的民舍有自己的名号,比如“**居”、“颍川**”,很有特色。 <p class="ql-block">11:18许,缓缓上到穿村而过的铁路道口。站在铁道口上的铁轨上,望着向前、向后延伸的铁轨,倍感熟悉,倍感亲切,在动车、高铁尚未到来的年代,我们就在这样的铁轨上,坐着绿皮火车离开家乡,走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芒果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芒果树</p> 穿行在村道上,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时浓时淡的花香扑鼻而来,有点像夜来香的味道,又好像不是。当看到村民房前屋后硕大的、花团锦簇的芒果树映入眼帘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芒果花的香味,有的芒果树就在路边。头一次看到上了年纪花繁叶茂的芒果树,稍远一点看过去,见花不见叶,有的一棵结果应该达到上千斤,让人吃惊!芒果花有的嫩黄带白,有的粉色,花柄呈粉红色,非常特别,稍远一点看过去满树都笼罩着棕色花朵。瞧着满树盛开的一串串花朵,可以想象,定是一个芒果丰收的年份,届时就是一串串可爱的金黄金黄的芒果。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芒果树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橙花</p> 我们继续走在缓缓上升的村道上,有的嫩叶正在从嫩黄色转入浅浅的粉色,显得羞羞答答;小小的橙花,洁白的花瓣、金黄的丝丝花蕾围裹着嫩黄的花芯,显得娇滴滴的;还有外围粉色、中心地带紫红色的小花,在晶莹剔透的水珠加持下,显得特别水灵。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长在石壁上的两棵榕树</p> 11:32许,上行到一座溪桥,上行到右手边石壁上顽强生长着两棵根系发达、枝繁叶茂的榕树处,便离开村庄,继续上行,向深山进发。 11:42许,上行到几栋石、土、木结构的老屋处,从冷冷清清的环境看,老屋的主人已经搬迁到山下居住了。不过有的可能成了放养家畜的场所。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进入小山路</p> 11:44许,离开水泥村道,进入小山路。山路虽小,但路中间用水泥进行了硬化,幸好还不是梅雨季节,不然水泥路面肯定湿滑无比。 随着不断向上,坡度时而陡峭,时而平缓。走着走着,路边不知名的山花笑了,白色五朵花瓣、花蒂粉红色,素雅中透出春天的喜悦。 11:48许,山路左上方的茶田映入眼帘,平整的茶树长出了一层嫩绿,春茶即将长成。 随着持续向上,山路两边撒满一层厚厚的落叶,山路中间的水泥路面好像被扫过一样,干干净净,大家好像通过气一样,走在干净的水泥路面上。走在队伍前面的徒友仅仅挨在了一起,不自觉地走出了一列纵队,好像齐步走似的。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走错路的三岔路口</p> 走着走着,上到了第一个山路三岔路口。走在最前面的徒友向左走了一会,发现走错了,于是倒回三岔路口,朝着右手边的山路继续上行。只好将刚刚系好的红布条解下,重新系在正确的线路上。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休息一会</p> <p class="ql-block">11:55许,一阵热烈的狗叫声打破了宁静的山林,原来我们上到了一户村民的住处,只见一只黑狗朝着我们狂吠几声,当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聚在一起,便躲进屋内,之后就不叫了。我们休整了三两分钟,补充补充能量和水,便匆匆上行。</p> 12:00许,上到了盘山公路上,上到了一户人家的门前。只见一只大黑狗站在我们下方的马路中央,连看都不看我们一眼,权当我们不存在,看来见多了,连叫都懒得,真有一点大将风度。 上到盘山公路,视野顿觉开阔,巍巍群山,云雾茫茫,山下村镇依稀可见。 <p class="ql-block">沿着盘山公路,在不知名小鸟的歌唱声中,我们走了一程又一程。随着不断向上,坡度似乎越来越陡,队伍越拉越长,走在最前面的是两位小女孩,不得不佩服。我还好,按照自己的节律,紧紧跟在他们俩的后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即将登上停车坪一刻</p> <p class="ql-block">12:24许,终于上到清水岩风景区的后门,一不小心,位列第二。后门处在三岔路口,后门的大门敞开着,后门左前面是一个水泥铺就的停车坪。本想放下背包,等一等后面的徒友。这时新上来的一位徒友说:从路线图上看,离这里500米左右有一个“祈雨台”,有兴趣的可以走过去看一看。想着距离不远,三五个人便朝着祈雨台走去。从停车坪通往祈雨台的路是一条水泥路面的单行车道,的两边铺着一层厚厚的新旧落叶,水泥路面两边的树木都长出了绿油油的嫩叶,而且枝叶有的地方牵在了一起,向前看去,就像一条铺着地毯的林荫大道上。我们先平缓向下,然后平缓向上,便上到祈雨台大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龙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蓬莱山主峰</p> 祈雨台建在一个峰顶上,四周用花岗岩围成一个方形大坪,一层大坪的中央镶嵌一个红底金色的“福”字,是由两块红色花岗岩雕琢而成。方形的祈雨台,四个角上各树一根圆形石柱,石柱顶上矗立着龙王,四龙王应该象征一年四季,又应该象征东南西北,祈雨台是久旱祈求龙王降雨的地方。同来的一位徒友,郑重其事地朝天拜了一下。当我们看见的时候,已经来不及阻止了,看来这下要下雨。祈雨的徒友连忙解释,说拜的是风调雨顺,大家听罢,嘴里忙说:这还好,这还好。<br>12:40许,回到停车坪。只见后面上来的徒友们席地而坐,正在就餐。于是,赶紧找一个地方坐下,抓紧就餐。刚刚坐下开吃,天空飘起了小雨,开始忍者,随着雨滴渐渐多起来,只好肩扛雨伞,埋头快吃。有的徒友穿着雨衣,或站着或坐着,看着挺“狼狈”。说实话,在雨中吃饭还是头一回。从祈雨台回来的徒友开玩笑地说:还真灵!不求不下雨,一求真下雨。<br>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进入景区后门</p> 12:57许,在领队的催促下,便匆匆收拾,开启了饭后徒程。我们进入清水岩风景区后门,头顶小雨走在铺满落叶平坦的水泥路上,因为落叶湿漉,没有能踩踏出沙沙作响的声音。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离开水泥公路,进入石砌古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石砌古道的第一个三岔路口左拐向上</p> 走着走着,雨停了,大家纷纷收取雨具,有个别徒友担心还会下雨,继续穿着雨衣或者撑着雨伞。13:06许,我们走到水泥公路尽头,从右手边向下进入石砌古道。向前向下走了一段,来到三岔路口,接着向左向上,当快上到一处似乎废弃的建筑基础下面,便闻到了淡淡的香味,还听到了下方传来的低沉的游客之间的交流声,心想寺庙应该就在下面。没想到没有选择向下的石砌古道,而是沿着似乎废弃的水泥墙边上的石砌古道继续向上。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进入“树墩路”</p> 13:13许,上到石砌古道的第三个三岔路口,终于选择了向下的“树墩路”,所谓“树墩路”,其实就是用水泥做成的形状像树段一样的桩拼成的台阶路,“树墩路”的台阶比较低矮,很适合上了年纪的游客上下。树墩路别具一格,成为景区一道独特的风景。 13:23许,下到木栈道,继续向下便下到“裂竹”景点,只见“裂竹”下方的石台上,以及其周边摆满了写着平安、良缘、金榜题名等祈求的红色紫砂瓦片,有的还是英文的。据介绍:宋朝有一孕妇来岩进香,走到竹下,将要分娩,依石而坐。情急之时,祖师显灵,翠竹自裂,揽妇其中,生下婴儿。日后,此婴金榜题名,携母来岩朝拜,并题“裂竹”两字。有古诗曰:凌云翠竹两三枝,急遇妊人乃裂之;劲节长留君子德,如闻弹蔗起惊疑。 继续往风景区里面走,便来到方鉴塘(俗称:浮杉池),塘中立一尊滴水观音石像,石像背后喷泉飞洒。 继续往景区里面走,便来到“圣泉”景点。所谓圣泉就是从龙嘴里流出的泉水,游客为了掬水尝一尝、洗一洗,排成了一列长长的队伍。 继续往景区里面走,便来到“罗汉松”景点。据介绍:相传为清水祖师所植;现树高13米,树围1.35米;俗传每年仅长三寸,电闪雷鸣又矮三分;颇具神秘之感。 “罗汉松”景点,也是观赏清水岩寺全貌的地方,隔壑相望,清水岩寺依山而建,楼阁式的三层庙宇,气势恢宏,蔚为壮观。难怪成为游客打卡“蓬莱祖殿”的地方,徒友们纷纷拍照留念。不过,要是时间允许,从罗汉松旁边上到木栈道,观赏效果肯定会更好。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望天眼</p> 继续往景区里面走,便来到“望天眼”景点,其实就是一棵古树,树干粗壮挺拔,树干折断处长出的四根粗实树枝,代替了树干,犹如舞者抛出的袖带,婀娜多姿,枝繁叶茂。说到“望天眼”,是树干中空,直通折断处,将头伸进锥形的树洞,可以望见蓝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今天不巧,只能望见白茫茫的云天。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岩图”碑和护碑亭</p> 继续往景区里面走,便来到“岩图”碑和护碑亭。“岩图”碑一个青褐色花岗岩石碑,由两块花岗岩石头组成,据介绍:碑高2.9米、宽0.98米、厚藕0.15米;碑上以半浮雕图像记载了宋代清水岩的岩宇、亭台、山门、舍利塔、道路等建筑布局,呈现了清水岩殿阁“帝”字形的规模体式,并附有建筑度数。这种岩石碑刻在全国罕见,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清水岩始建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岩图碑大约立于南宋初期,是为重修清水岩而打下的石碑建筑图纸。后人依据这份“图纸”,清水岩得以扩建重修30多次,仍基本保持原样。 “岩图”碑和护碑亭下方是“觉亭”“觉路”,“岩图”碑和护碑亭下方的石壁上、碑石上,刻写有过往名人游历的记载之类,其中“六老同游”颜楷摩崖石刻所提到的六人均为进士出身,官居尚书、侍郎、御史巡抚或知府。 觉亭,重檐歇山顶二层石木结构建筑。据介绍:觉亭,原为茶亭。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邑令廖同春在倡修“觉路”时,对其进行了改建,并题额“觉亭”,取“还惺转念,一觉即是”之义。在“觉亭”的台阶靠近山体的地方立一“奉旨 官民到此下马”石碑,下马碑背后立有一块“郡志安溪清水岩”石碑。 从觉亭下三级台阶便来到一个大坪,大坪的中央有一棵高大挺拔、枝叶茂盛的古樟树,美其名:枝枝朝北。据介绍:相传为清水大师亲手种植,树龄已近千年;其枝叶均迂回北拂,故得名“枝枝朝北”;传说这棵树是为了感念岳飞的忠诚而枝叶北向,象征着“三忠”向北的耿耿忠心。古樟高达31米,历经千年,见证了古往今来多少事! 继续往景区里面走,便进入分段向下的长廊,是一个通过图文的形式宣传清水大师事迹和清水祖师文化的场所,同时有时游客休息的场所。 通过长廊便来到“海会院”,只见游客、香客云集。海会院是层楼复阁式建筑,类似于清水岩寺,红墙红瓦,蟠龙石柱,雕梁画栋,巧夺天工,甚是恢弘庄严。 从海会院平出,然后拾级而下,便来到“弘法道场”。来到弘法道场,在清水祖师巨型雕像周围,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有的正在朝拜,有的继续向前赶路。据介绍:普足,俗姓陈,人称“清水祖师”,是清水岩的开山始祖,其“慈善大爱,利物济人”的理念,广受尊崇。历经千年传承,已成为跨越全球、分炉数千座、信众上亿人的重要民间信仰。 站在弘法道场山崖围墙俯瞰,坐落在宽阔蜿蜒山谷中的蓬莱镇一览无余,白墙红顶的房屋星星点点,特别耀眼,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远眺雾气迷蒙中起伏山峦,就像一幅水墨青山长卷。 <p class="ql-block">因为时间关系,走在最后的我,加快步伐往回走,直回到“观天眼”景点,才赶上走在前面的几位徒友。然后继续加快脚步走向集中地——蓬莱祖殿。经过之前没有引起注意的“千年古藤”,走进“清水法门”便进入了蓬莱祖殿;近距离观看三层主殿,龙凤飞檐,古朴典雅。前来朝拜的香客、游人众多。据介绍:主殿由昊天口、祖师殿和释迦楼三部分组成,大殿两侧有檀樾厅、观音阁、芳名厅等,共设99间。</p>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几个殿后的徒友,没有能进殿看看,只好留在以后。在领队的大声催促下,大家赶紧向主殿右边的上山古道集中,并通过从前到后点名的方式,清点人头,经确认全队到齐,14:26许沿着石砌古道原路返回。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奇观村茶田一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奇观村早稻水田一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奇观大桥</p> <p class="ql-block">15:25许,回到徒步出发点——奇观村猛灵宫,顺利完成徒步旅程,全程10千米左右、累计拔高550米左右。大家经过短暂休整,16:00许乘车返程。</p><p class="ql-block">参加徒步以来,中途改变徒步地点还是第一次,因为祥华乡乡道重修封路,不得不临时改变徒步地点,去清水岩,真是歪打正着。有个别徒友前些年在炎热的夏天里徒步过清水岩,并发誓绝不去第二次,然而在阴雨天气的春天里,跟我们在一起,感觉一新,觉得还是可以第二次,看来关键是要选对季节,要选对团队。位于安溪县蓬莱镇蓬莱山的清水岩,从地名、山名就给人一种仙境之感,要是云雾缭绕,若隐若现,怎能不像仙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