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研途绽芳华 蓄力深耕共成长

乌鲁木齐市第49中学

细读文本,邂逅更美的自己 <p class="ql-block">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美学》一书中曾言:“文本细读就是慢慢走,欣赏啊﹗” 这句话为语文教学中的文本研读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 本周,三年级组和六年级组的老师们围绕 “细读文本,邂逅更美的自己” 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活动,全体语文老师以及亢丽副校长全程参与,共同探寻文本细读的教学魅力。</p>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马诗》,借咏叹马的命运,抒发诗人李贺的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刘源老师的教学设计别具匠心。她依据物象、环境、志向的逻辑顺序,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马诗》。不仅如此,刘老师紧密结合单元语文要素,鼓励孩子们自主查阅李贺的生平资料,并拓展阅读了李贺的另一首代表作《雁门太守行》。课堂上,学生们凭借老师提供的资料以及自己的查阅成果,深刻体会到李贺壮志难酬却依然渴望建功立业的心境,对诗歌内涵的感悟也更加透彻。</p> <p class="ql-block">  而在三年级的《花钟》课堂上,吕玉环老师则化身为知识的引路人,巧妙地搭建起语言艺术与自然奥秘之间的桥梁。课堂伊始,一组精美的花卉图片瞬间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顺势引出课文,极大地激发了大家对花钟的好奇。在词句赏析环节,吕老师引导同学们圈出关键句,从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角度深入挖掘用词的精妙之处,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文字是如何赋予花朵生命力,使静态的花朵变得灵动起来。随后的仿写环节,吕老师从形态、颜色、开放时间等方面为同学们讲解思路,孩子们灵感如泉涌,将万寿菊比作 “落日余晖里的金色绒球”,语言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p> <p class="ql-block">  精彩的课堂展示结束后,苏明华老师和刘久明老师带来了以 “细读文本,邂逅更美的自己” 为主题的专题讲座。讲座从 “备课与文本邂逅”“解读教材与教师成长”“诗与文” 三个方面展开,为老师们提供了专业且实用的教学思路与方法。</p> <p class="ql-block">  讲座过后,亢丽副校长、全体语文老师以及师范大学的实习生们围坐在一起,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研讨沙龙。讨论首先从文本细读与教材分析这两个教学常用方法的辨析展开。文本细读聚焦于文本本身的语言、结构、意象等微观层面的深度剖析,而教材分析则站在更为宏观的视角,综合考量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编排体系。如何精准把握二者的差异,并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焦点。随着讨论的深入,话题自然延伸到不同学段如何明确各阶段查阅资料的要求,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p> <p class="ql-block">  最后,亢校长谈及从生物形象到文学意象的奇妙转变。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自然界中的生物经过文化与情感的渲染,成为了承载丰富意蕴的文学意象。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何种巧妙路径让学生感悟这一诗意的升华过程,也引发了在场老师们的深入思考。</p> <p class="ql-block">  人间四月,芳菲正盛,恰如这场研讨活动,满是思维碰撞的绚烂。在文本细读的探索之路上,老师们汲取经验、拓展思路。相信他们会带着这份春日里的收获,引领学生品味文字,感受文学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