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见当代著名画家陈明谋遗作(四)

晴天

陈老教外国学生画中国画! 当代著名画家陈明谋先生淡泊名利、虚心守节、终身笔耕不已,平日待人谦和恭让,人前人后从不张扬,生前许多画作甚至未留痕迹,非常可惜遗憾!清明时,遗作(三)在此发表后,喜获德化杰出乡贤,福建省教育厅师资处原资深处长、福建省信息技术管理学院原院长书记苏文锦先生发文给予全面的高度评价,现转发于此辑作为前言:<div><br></div><div> 作为陈明谋老先生的晚辈和老乡,我非常敬仰陈明谋老先生,敬佩他的艺术与人格。<br><br> 陈老的艺术创作堪称"通才"典范:早年扎实的西画功底(油画、水彩、木刻)赋予其作品严谨的造型与空间表现力,而最终回归国画写意,恰是文化根脉的觉醒。其写意画以书入画,墨竹兰草尤见风骨——疏朗劲健的笔触中暗含金石韵味,淡雅设色间透出文人画的清逸,却又因西画修养而独具现代构成意识。这种"传统为体,多元为用"的创作路径,正是20世纪中国画转型的珍贵个案。<br><br> 陈老先生毕生践行"画格即人格"的准则:教学上,他如戴云溪口村的潺潺清流,以"不言之教"滋养数代闽籍画家;处世中,其虚怀若谷的竹品与相濡以沫的琴瑟和鸣,构筑起传统文人在当代的精神范式。尤为可贵者,身处美术界职务纷繁之际,始终保持着"笔耕砚田"的纯粹,这种对艺术本真的坚守,在功利浮躁的时代更显璀璨。<br><br> 作为德化之子,陈老艺术中那份清峻澹泊的气质,恰似戴云山雾霭与瓷都窑火的化合——既有陶瓷般的温润内敛,又不失山岩的刚健气骨。其人生轨迹印证了"地灵人杰"的古训,为家乡后学树立了"走出大山而不忘根本"的文化标杆。<br><br> 谨以此文致敬陈明谋先生。后学当铭记:艺途漫漫,惟德艺双馨者,其名不朽!<br>-----------------------苏文锦<br></div> 陈明谋先生与中国科协原院长卢嘉锡先生合影 父亲陈明谋母亲郑蔚青与王直将军合影于1997年<div><br></div> 《岁寒心》1993年<div><br></div> 花甲自寿图 1979年 三春生意逢花甲,劫后余庆幸有年。叶舞花歌遍地锦,琼漿玉液寿绵绵。己未春三月初一日年花甲写图自寿,老伴为添芝兰,小女傍增意境,以共祝之。予人誌<div><br></div> 《向东渠-相思树下换新颜》(木刻)吴忠翰陈明谋 合作于 1980年。本人2022年2月曾为此图发文于美篇。<div><br></div> 英雄岛上绘新图,<br><br>跨海长虹映绿波。<br><br>忙煞画工难写照,<br><br>人间处处有银河。<br><br> ——陈明谋 《春泉如诒》1995年画,刊于福州熊猫书画集2008年出版 <div><br></div><div><br></div> 《秋艳》(八哥松青)庚申1980年明谋画<div><br></div> 《宿雨初收笼晓烟》1995年赠周哲文道长<div><br></div> 《宿雨初收笼晓烟》1995年赠哲文道长-1 《宿雨初收笼晓烟》1995年赠哲文道长-2 《宿雨初收笼晓烟》1995年赠哲文道长-3<div><br></div> 《新篁茁壮》赠许建乐先生1987年 《新篁茁壮》-1 《新篁茁壮》-2 《新篁茁壮》-3 《新篁茁壮》-4 《新篁茁壮》-5<div><br></div> 《南山松》1993年 积翠园2024年藏品展出 《南国春早》赠陈能楠先生1995年<div><br></div> 《金盏玉杯唤春回》1995年<div><br></div> 《君子之风》1992年陈明谋郑蔚青合作贺郑宜凯叔公诞辰<div><br></div><div><br></div> 《秋艳》1996年郑蔚青画 58x39cm 吴忠南先生存<div><br></div> 《寿》 苏挺同志七十大寿志庆 福建省文化厅一九九一年夏日赠 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实之桃 辛未大熟之虞 戴云叟予人记于仓山<div><br></div><div><br></div> 1993年明谋蔚青合作兰竹<div><br></div> 《一片青山一片兰》1981年明谋蔚青合作 吴忠南存荐<div><br></div> 赠福泉秀枞先生 1987年陈明谋画<div><br></div>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