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无锡西南郊有处名胜,因为一个传说,春秋时期范蠡助越国勾践灭吴后,急流勇退,携带了西施,泛舟五里湖,归隐江湖,从此被后人称为蠡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到西施,妇孺皆知,西施也叫西子,是中国历史上的首席美女。历史上与西施齐名的还有西汉的王昭君、三国的貂蝉、唐代的杨玉环,这四位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诸位,中国文字优美的想象力由此可见,更何况美女乎。</p> <p class="ql-block">西施是浙江诸暨人,当年越国选美,大夫范蠡奉命巡行越国海选美女,来到了苎萝村。这苎萝村分东西两村,东村住了一个村姑叫东施,这位村姑,因为羡慕西村西施的美丽,一举一动都故意效仿着西施的言行举止,结果却叫人贻笑大方,留下了东施效颦这样的笑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范蠡到了苎萝村,便让随从四处打听,寻找绝色美女,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随从就向范蠡汇报说这个村住着两个大美女,一个叫西施,另一个叫郑旦,特别是那西施,更是清丽秀美,宛若天仙下凡。于是范蠡将西施和郑旦带回会稽,范蠡的车马还未进入京城内,消息便传遍了整个会稽城,老百姓倾城而出,夹道驻足,争相围观,结果造成驿道堵塞,车马无法前进。范蠡见此盛况,心念一动,于是安排西施住进了路旁的一家五星级客栈,在客栈的路口的张贴榜文:欲见美女者,付铜钱一文。范蠡充分显示了他在商业领域里的才能,开创了美女经济和门票经济相结合的先河,这也成为他经商史中首例成功营销的范例,并最终被后人尊称为经商的鼻祖朱陶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过范蠡系统的训练和打造,西施由一位普普通通的浣纱女成为体态美,知礼仪,懂韵律,有修养的高级美女间谍。范蠡把两位美女送往吴国都城姑苏,吴王夫差一见西施,立即为西施的美貌所倾倒,从此夫差左右不离西施,对西施更是宠爱有加。而西施通过美人计,牢牢地锁定吴王夫差,将吴国的政治军事机密,及时地传递给越国的直属领导范蠡,为越国灭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在春秋以前,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个怪圈,每一个王朝的灭亡,都会伴随着一个女性的出现,夏代妺喜,商代妲己,周代褒姒,到春秋的西施,后人评价历史时都会用“红颜祸水”来解释这个朝代的灭亡都是因为这些女人色诱的缘故。和前三位不同的是,后人对前三位都定性为妖姬,而西施则不同,无论是史学家和文人墨客,表现的是更多的同情和惋惜。晚唐诗人罗隐曾作诗解释道: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究其原因,则是西施虽身为宠妃,却没有做出过分伤天害理,有违忠孝礼仪的言行举止,而是一直保持着一种善良的本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西施故里,当地老百姓民间流传的有关西施的传说,都是美好和神奇的,人们称颂西施的纯洁美丽,品德高尚,纪念西施为了越国的复国所做出的牺牲,建有西施殿,殿内供奉荷花女神像,这不仅是一种纪念,更是一种文化心理的慰藉和升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样,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游览过杭州西湖后,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墨总相宜,由此亦能看出作者对西施的挚爱之情。至于后人流传越国灭吴后,范蠡携西子,泛舟五湖,归隐山水间,也是体现了民众对西施一种美好归宿的祝愿吧。</p> <p class="ql-block">笔者云:人不能作恶,还是需要多一份善良,作恶者必被历史口诛笔伐,善良者必被后人传颂祝福。</p>